他本是為中國開疆拓土打下半邊天的名將,卻被演義黑到體無完膚

演義確實好看,像《三國演義》和《隋唐演義》,島主都是百讀不厭。可有些時候演義與史實的差距之大,卻使人瞋目結舌匪夷所思。

隋唐系列小說中的人氣王,冷麵寒槍俏羅成想必大家都不陌生,英雄少年郎,英俊瀟灑眉目如畫,在戰場之上又勇冠三軍所向披靡,一手羅家回馬槍用得出神入化,留下了揚州奪魁,力擒五王等眾多傳奇。最終的結局卻是在征討劉黑闥的過程中中了敵人的奸計,被引入淤泥河中萬箭穿心而亡。

羅成的慘死,讓無數觀眾痛心疾首的同時,也對施計之人恨得咬牙切齒。而施下此奸計害死羅成的人,正是小說中的大反派蘇定方,此人陰險狡詐,詭計多端,屢次陷害瓦崗英雄們,犯下的罪行可謂人神共憤,罄竹難書。

而今天島主此文主角卻恰恰是這“反派”蘇定方,長大以後讀了史書又看見這個熟悉的名字,第一反應是憤怒,再一細讀卻又禁不住長嘆一聲。可憐蘇定方英雄一世,倘若他看見了後世演義小說對他的抹黑,肯定會哭暈過去,這冤假錯案,可稱得上六月飛雪,比竇娥還冤。

他本是為中國開疆拓土打下半邊天的名將,卻被演義黑到體無完膚

時值隋末亂世,各地揭竿起義四起,叛亂不斷。冀州人蘇邕挺身而出,組織鄉兵數千人,保衛家園,抵禦賊寇。而這支地方軍的核心人物,正是蘇邕的兒子,年僅十五歲的蘇定方。

蘇定方武藝高強,且初生牛犢不怕虎,英勇無敵,多次身先士卒上陣殺敵,屢立戰功。在蔡邕死後,蘇定方更是繼承了軍團的領袖位置,獨挑大樑,領軍指揮樣樣精通,多次打退賊寇的進犯,保一方平安,成為冀州百姓心中的守護神。

隋王朝腐朽黑暗,節節敗退,蘇定方也深知天下大勢不可逆也,最終選擇投靠了素有威名的河北起義軍領袖竇建德。竇建德敗亡之後,蘇定方繼續更隨竇建德舊部劉黑闥,多次立下戰功。不過隨著劉黑闥也敗亡,蘇定方便歸隱家鄉,不問世事。

看到這也能大概猜出一點蘇定方被黑的端倪,既然是與李唐為敵且屢立戰功,想必使唐軍吃了不少苦頭。當然戰場之上各為其主,沒有什麼對錯可言。可民間的小說演義裡,既然要突出主角的英雄光環,那塑造幾個十惡不赦的反派是基本操作,敵陣中的名將蘇定方就成了這個倒黴蛋。

到了唐太宗貞觀年間,大唐邊境威脅不斷,國家亟需可用之才。蘇定方這種將才自然不會被埋沒,屢次受到朝廷徵召,對戰場的渴望也讓蘇定方決定再次披掛上陣,加入了大唐陣營,開啟了一段傳奇的征程。

蘇定方戎馬一生,身經百戰,島主選幾個有代表性的講一講。看蘇定方的戰績,大部分是十分彪悍的,經常上演以少勝多的好戲,且兵力差距大到誇張。比如說以200勝20000。這一戰是李靖指揮下的大唐滅東突厥的戰爭,蘇定方作為唐軍先鋒,僅率200精騎兵,趁大霧之夜直奔突厥大本營而去。

東突厥首領頡利可汗分不清虛實,不敢應戰,倉皇出逃,兩萬大軍群龍無首,陷入混亂。蘇定方部亂砍殺了一陣,堅持到了李靖大軍趕到,大破突厥軍。接著勢如破竹,徹底消滅東突厥,擒獲可汗,蘇定方立下首功。

再之後就是在大唐征討西突厥的戰役中,蘇定方更誇張了,500勝40000。當時的情況是主帥三板斧程咬金和西突厥兩萬主力大軍相持,勝負難分。西突厥另有兩萬援軍正火速趕往前線,形勢相當危急。又是蘇定方,領五百騎兵翻山越嶺,從高處直撲突厥援軍,如神兵天降一般打亂了敵軍陣腳,唐軍主力趁勢出擊,大敗西突厥。並且之後唐軍部分將領財迷心竅,搜刮投降胡人的財物,只有蘇定方分文未取,是難得的戰力與品德兼備的良將。

這之後唐滅西突厥之戰,蘇定方便已升任行軍大總管,統領全軍。並且不負眾望,在大雪中行軍,打了西突厥軍一個措手不及,並且一路窮追不捨至碎葉水(今吉爾吉斯和哈薩克境內楚河),捕獲西突厥首領賀魯,宣告西突厥的滅亡,整個西域地區盡在唐王朝掌控之下。

他本是為中國開疆拓土打下半邊天的名將,卻被演義黑到體無完膚

這些還不算,看起來最像天方夜談的,還要數蘇定方與吐蕃的烏海之戰。這一戰唐朝史書沒有記載,倒是在敦煌出土的吐蕃文歷史文書中有記載,而且用了駭人聽聞的一句話“八萬敗於一千”。這樣一來相當玄幻了,兩軍不僅兵力懸殊,而且吐蕃副大相達延莽布支還戰死沙場,難道蘇定方真是萬夫莫開的神將?

島主和大家來分析一下,當時的局勢是,按照唐朝史書的記載,蘇定方西征的目的是去葉葉水(今烏茲別克斯坦和塔吉克斯坦境內的錫爾河)那一帶鎮壓反叛的思結闕俟斤都曼。而青藏高原那一塊的吐蕃正在與北鄰的吐谷渾交戰。所以唐軍和吐蕃軍這一戰就有點陰差陽錯的意思。

從唐史書沒有記載來看,這一戰本來就不在計劃之中,就沒放在心上。因此推論出一種情況是蘇定方行軍途中正好碰到吐蕃入侵吐谷渾的八萬大軍,順手打了一頓,不巧殺了個副相。因為八萬大軍總不會走在一起嘛,可能正好碰上吐蕃副相領那一部,沒多少兵力,加上蘇定方領的又是精英中的精英,獲得勝利完全不誇張。其餘吐蕃軍一聽副相死了,加之又弄不清唐軍虛實,不戰而敗,就有了如此記載。

他本是為中國開疆拓土打下半邊天的名將,卻被演義黑到體無完膚

這之後蘇定方又率軍東渡黃海消滅了百濟,為日後大唐打敗心腹大患高句麗奠定了堅實的基礎。說到高句麗,給不熟悉的朋友科普一下。我們知道從隋朝就已經開始對高句麗的戰爭了,隋煬帝更是三徵高句麗未果,拖垮了大隋朝。

這個高句麗究竟何方神聖呢?從西漢至唐朝鮮半島那一塊一直是三國鼎立的局面,其中包括新羅,百濟,還有最為強大的高句麗(順便提一句,高句麗和高麗沒有任何關係)。隨著中原王朝政權不斷更迭,高句麗野心也漸漸變大,多次插手中原地區內戰,威脅邊境安全。

到了唐朝,國力空前強盛,新羅的政策是向唐朝示好納貢,結果高句麗和百濟就聯手進攻新羅,阻止其與大唐的交好。面對大唐的堅決反對和強烈譴責視而不見,因此從唐太宗開始便有對高句麗的戰爭。

蘇定方曾有機會一舉打敗高句麗,當時他已率軍圍困住了高句麗的都城平壤。可惜漠北鐵勒九姓發生叛亂,唐軍難以應付兩面作戰的境地,加之寒冬將至,糧草補給,蘇定方功敗垂成,被迫撤軍。這裡倒是可聯繫到上篇文章的主角薛仁貴,三箭定天山,平定了鐵勒九姓的叛亂。

蘇定方的晚年依舊是在軍旅途中度過,作為大唐代表鎮守在西北邊境的最前線,最終也病逝在那裡,終年七十六歲。

縱觀蘇定方的戎馬一生,馳騁沙場,南征北戰。大唐王朝的影響力東起朝鮮半島,南抵越南順化省一帶,西達中亞鹹海及伊朗高原,北包貝加爾湖至葉尼塞河下流一帶,疆域也達到唐朝之前從未有過的巔峰。蘇定方可謂功不可沒,卻在演義中被抹黑醜化中如此模樣,可悲可嘆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