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暗花明不可另闢蹊徑

漫漫搖號路相信很多人都經歷過,搖號確實挺難的,就拿我自己來說,從2012年排隊搖號以來搖過四五十回了,至今還沒有中籤。雖有點遺憾,但也甘願為這份公正公平買單。六年裡無論是地鐵、公交還是公租自行車的綠色出行,都照樣快樂著,有沒有車好像變得也沒有那麼重要了。這樣的公正公平,卻被一些“曲線救國”的鑽空子打破了。很多4S店為了提升銷量,主動向買家提議可以幫忙解決無牌照問題,招數無非就是從河北、天津周圍想辦法,正是由於源頭管理上的不規範和有機可乘,使得外地牌照一度成為無車族們一種明知不可為偏為之的“心照不宣”,從小區到單位周邊不乏冀A、冀D、冀R等車牌也就見怪不怪了。

柳暗花明不可另闢蹊徑

“搖號”讓我莫名地想到當下的闖紅燈亂象治理,“湊足一波就走,不管紅燈綠燈”,行人和非機動車闖紅燈的交通亂象在全國各地屢見不鮮,甚至一些地方採取“刷臉”執法來根治這一“頑疾”。北京推行了實時抓拍、循環播放的高科技系統,深圳則啟用了“智能行人闖紅燈取證系統”,從管車到管人貌似是沒有辦法的辦法,這樣的奇葩治理也是被逼無奈,如果沒有“湊足一波就走”對紅綠燈規則的熟視無睹,也就沒有這種人像比對、人臉識別的硬性規範了。

一件事情總有它的規則所在,如果大家都能遵守那是再理想不過的皆大歡喜,複雜就複雜在總有一些人認為,規則是給別人的,方便是留給自己的,做出犧牲顧全大局那是別人家的事兒,有丁點兒需要個人利益退讓的事情就會罵聲連連、激烈搞事情,確實不嫌事兒大。

柳暗花明不可另闢蹊徑

道理雖簡單,難就難在原則之下另闢蹊徑的“心照不宣”已成習慣,怕就怕“心照不宣”習慣的“理所當然”。原則畢竟是原則,只要不是以正規途徑或方式去實現,是捷徑總會有欠賬。北京市環保局14日發佈的最新PM2.5來源解析研究成果稱,通過樣本監測,北京本地排放貢獻約佔2/3,燃煤源基本退出北京的主要汙染源行列,移動源獨大,佔本地排放的約45%,其中在京行駛的柴油車貢獻最大。那些半夜依然奔跑在五六環的大貨車確實既擾民又汙染,除此之外,十六區掛外地牌照的北京車輛也不少,既造成了道路交通的擁擠又讓停車問題變得難上加難,看來北京市PM2.5濃度的削減,未來將更多依賴於北京和環京區域的共同努力,既要嚴防外埠車輛在限號限行管理上的突破,也要嚴把機動車“靈活”銷售關。

文/劉海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