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稅收視角看大連金融業發展

從稅收視角看大連金融業發展

2017年,大連市金融業稅收收入首次突破百億元大關,達到100.8億元,成為大連市經濟發展的重要增長點和稅收穩定增長的有力助推器。營改增政策實施以來,大連市金融業整體稅負水平由原營業稅稅負5%下降到目前的4.4%,降幅為12.2%。這說明營改增政策在大連市運行良好,政策紅利正在釋放。

金融業發展現狀

整體增長穩健。2013年~2017年,大連市金融業稅收實現較快增長,增速最快的2013年,金融業稅收增幅達12.6%。數據顯示,5年間,金融業稅收增速超過全市稅收年均增速5.6個百分點,整體呈現穩定增長態勢。

比重穩步提升。2017年,大連市金融業稅收收入佔全市收入的6.8%,較2013年提高了1.6個百分點,以年均0.3%的速度穩步提升。

貨幣金融服務主導作用突出。近5年,在金融業細分的4個子行業中(貨幣金融服務業、資本市場服務、保險業和其他金融業),貨幣金融服務業的稅收年均佔比最高,達71.5%,行業主導作用突出。在5年運行期間,該行業稅收收入佔比呈交叉下降趨勢,在2015年達到最低點。受營改增政策影響,近兩年又有抬頭趨勢,2017年達到70.2%。

外資企業所得稅增速較快。企業所得稅是金融業較為穩定的稅收收入,大連市金融業以內資企業為主,外資企業僅佔5.7%。但近5年,外資企業的發展速度明顯快於內資企業。2014年最為明顯,增速達91.9%,外資企業發展動力強勁。

區域發展集聚特徵明顯。5年來,大連市金融業新增登記戶數2113戶次。其中,隸屬於金州區的戶次佔比最大,其他較大區域依次為甘井子區、中山區,以上區域累計佔比64.2%,在全市10個行政區劃中的佔比突出,集聚特徵明顯。

面臨的機遇與挑戰

內外資企業競爭凸顯。大連市金融業以內資企業為主,稅收佔比在90%以上,但近年來發展速度卻不甚理想,企業所得稅近5年的年均增速不及外資企業的1/4。而佔比較小的外資企業則以不錯的發展速度穩步擴張,內外資企業之間的競爭關係日益凸顯。

金融發展結構失衡。近5年,在金融業細分的4個子行業中,貨幣金融服務業稅收收入超過七成,在4個子行業中擁有絕對優勢。而極具發展潛力的保險業,5年來年均佔比僅為12.3%,發展結構嚴重失衡。

業務領域有待拓寬。近年來,隨著互聯網的高速發展,互聯網金融快速興起。從政府不斷出臺的金融財稅改革政策不難看出,扶持中小企業發展已然成為主旋律,佔中國企業總數98%以上的中小微企業之於中國經濟發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從互聯網金融這種輕應用、碎片化理財的屬性來看,相比傳統金融機構和渠道而言,更易受到中小微企業的青睞,也更符合其發展模式和剛性需求。如何找到新的發展動力和方向,是傳統金融業面臨的新挑戰。

稅收增速難以保持。儘管近5年大連市金融業稅收平均增幅高於當前大連地區生產總值增速,但是受營改增政策影響,金融業稅負逐步下降,2016年稅收收入增幅僅為0.9%。由於營改增政策使金融業抵扣鏈條更加完善,行業領域更加完整,預計稅收增速難以保持以前年度的高速增長態勢,進而轉為高質量的穩步發展狀態。

行業發展意見和建議

——加強內外資協調共進,形成聯動發展機制。從大連市金融業內外資發展水平來看,外資企業的發展速度明顯快於內資企業,而內資企業在企業規模上佔有絕對優勢。因此,應大力加強內外資企業共同發展,讓內資企業同時具備外資企業的發展活力,促進金融業全面協調發展。

——改善金融發展結構,推進均衡協調發展。一是建立多層次的資本市場體系,完善資本市場結構,鼓勵金融創新。二是鼓勵保險業創新發展,構建市場體系完善、服務領域廣泛和綜合競爭力強勁的現代保險業。三是注重質的提高,把握金融發展的內在規律,逐步推進金融結構調整與結構優化。

——著眼新興金融行為,開創合作共贏新局面。面對互聯網金融出現後的新格局,傳統金融業面臨巨大挑戰,順應時代潮流和方向是傳統金融業發展的必然選擇。一是加強與互聯網創新以及電商化創新領域的合作,打開合作共贏新局面。二是繼續推進對中小微企業的產品研發,為中小微企業的發展提供便利條件。三是深入挖掘自身發展潛力,促進產業轉型升級。

——不斷完善徵管流程,促進改革穩步推行。一是統一規範申報期。目前保險業按月申報增值稅,而其他金融業則按季申報,這種申報期的差異人為增大了徵管難度,建議統一規範。二是實現信息透明化。金融企業的企業所得稅多數是按其異地總機構分配的稅款繳納的,而稅款計算分配信息不透明。建議能夠實現信息陽光化,讓稅款分配更加透明,提高地方政府機關的積極性,促進地方經濟發展。

張雪珊 鄭國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