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縣一區改姓鄭,政協委員叫好

5月22日下午3時,一場由省民政廳組織,成員包括鄭州、開封、焦作、新鄉四市相關負責人參與,事關四城未來發展的座談在省民政廳八樓的一間會議室內開展。

大家討論的內容很明確,既是一個構想,也是一份政協提案:“將溫縣、武陟、原陽、平原新區劃入鄭州管理,發揮鄭州中心城市功能。”

該提案的提交者、省政協委員張朝祥認為,黃河作為一道“天塹”,已讓鄭州向北發展受到了嚴重的制約。與此同時,毗鄰的武陟縣、溫縣、原陽縣和平原新區,雖然與鄭州只有一河之隔,但同樣因黃河阻隔,受鄭州經濟輻射和帶動功能明顯不足。

而反觀湖北省省會武漢,地跨長江、漢江而發展,無論是經濟總量還是在本省的經濟首位度,均超過鄭州。“作為中原城市群的龍頭,鄭州應站出來帶動周邊城市共同發展,只有龍頭城市和輔助城市相互驅動,相互扶持,才能形成良性發展的閉環,更有利於區域的穩定和資源分配。”張朝祥說。

三縣一區改姓鄭,政協委員叫好

北跨黃河發展,如今或是最好時機

郭力作為新鄉連續3屆政協委員,在鄭州工作已經20年,呼籲鄭州新鄉融城也已經20年,這次,算是看到一點實質性進展。

郭力說:新鄉除了自身發展外,前途還在於和鄭州銜接,緊靠鄭州,是新鄉最大的區位優勢。於是,新鄉主動向鄭州伸出了橄欖枝。早在2015年,新鄉市委、市政府就把平原新區作為對接鄭州、融合發展的重中之重,作為重大專項進行謀劃推進。他們出臺了《2015年新鄉市推進鄭新融合發展工作意見》。

鄭新一體化是一個大方向.比如釣魚,這個坑裡就沒有魚,你再積極,工具再好也沒有用。鄭州,就是有大魚的坑。鄭新將從電信、金融、人才培養、自然資源等方面實現同城化,鄭州正在研究如何利用黃河、打造黃河,希望把黃河變成鄭州的“內河”。鄭州企業到黃河北岸尋商機,鄭州市民去新鄉休閒觀光。

新鄉再積極,鄭州不積極沒用。唯一的解決辦法就是平原新區劃歸鄭州。要不誰願意花自己的錢去給別人通地鐵。從地理位置上看,平原新區與鄭州隔河相望,三橋相連。對接鄭州,具有天然稟賦,交通、環境、功能獨具優勢,完全可以成為橋頭堡。南龍子湖和北鳳湖在地理區位上遙相呼應,龍鳳專線即將打通,平原新區受到中原人民的廣泛關注,其地區價值也愈來愈凸顯,“從目前的城區框架來說,鄭州除了向東擴展與開封融城之外,向北發展與新鄉融城是自然選擇

郭力指出:鄭州新鄉的融城障礙:

1,黃河收費大橋

2,城際軌道上馬太慢

3,平原新區如何成功融入鄭州並拉近新鄉主城區

4,通信漫遊費跨區費

5,鄭州新鄉之間缺少一條城際公路大動脈

現在的發展都是區域協調發展,郭力希望鄭新融成首先兩個城市要在產業上對接,比如鄭州的汽車製造,新鄉的汽車零件製造,鄭州的電動汽車產業,新鄉的電池產業,產業上對接成功,才有條件拉近兩個城市的距離,然後在新鄉聚集人氣,產業的優勢 人才的優勢 交通的優勢,這些條件具備了,政策再給力的話,鄭新融城就為時不遠了

不明白大家對“融城”是怎麼理解的,郭力覺得兩個城市或某個第區多個城市的相互融合,就是加快彼此間的交通、通訊、信息、商業等各方面的互動發展,互通有無。而不是自我束縛坐井觀天。一個湖如果水動不起來早晚變成一灘死水!

平原新區發展前景還是不錯的,但是跟鄭州的幾個新區還是沒法比,差太遠了。行政上不隸屬鄭州,只能靠新鄉的力量發展,能和鄭州那幾個舉全省之力發展的新區比?也不要和南京比,雖然南京主城區是在江南的,但是江北幾個區縣也是隸屬南京市的,人家當然可以一體規劃、一體化發展。鄭州、新鄉想把黃河變成內河,很多硬政策就沒法突破。比如公交能延伸過去嗎?地鐵能延伸過去嗎?現行法規可是明文規定市內公交不能跨行政區運行的,除了國家級的新鄭航空港區開通了公交,鄭州到中牟、滎陽開公交都尚存困難,更別說到新鄉原陽那邊了。平原新區的科學規劃,大力發展是連接鄭州新鄉很重要的的一個紐帶!

鄭新融城是在兩個不同城市間進行,追求的是資源共享,優勢互補,而鄭上新區在鄭州市轄內進行,追求的是空間均衡佈局,功能合理構建。兩者資源對接程度、合作力度也會不一樣。最終,鄭州向東發展跟開封融城,向西發展跟洛陽融城,向北發展跟新鄉融城,中原城市群終為一大鏈條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