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能力強的人,大腦中有許多框架

學習能力強的人,大腦中有許多框架

文/田志剛 本文摘自《卓越密碼:如何成為專家》

判斷一個人是不是有較高的學習能力,我們有個簡單的問題:

“假如我想了解關於UFO(不明飛行物)的知識,應該去學什麼?”

大部分人面臨這樣的問題時就有點蒙,雖然可以基於自己當時的思考說一些想法,但誰能保證你當時說的就是正確的呢?

真正會學習的人,需要學習和掌握一些框架和模型。當提到大部分經常學習的對象時,首先頭腦中要有相應的模型。

學習的前提是知道自己學什麼,瞭解一個複雜的問題一般需要多個維度的內容,這些維度就構成了學習框架。

如果頭腦中沒有相應的框架,那學習的時候就類似盲人摸象:如果時間足夠並且你的運氣足夠好,到最後也許能夠拼出來,但誰知道呢?

而學習的高手呢?大部分他需要學習的問題都有相應的框架,所以在學習新領域的時候他仍然比普通人更快、更高效。

下面是我們整理的學習一個主題或者領域的框架,涉及主題的六個維度,如下圖所示:

學習能力強的人,大腦中有許多框架

基礎理論:包括這個主題是什麼、歷史發展沿革、核心理論等,這些內容通常在維基百科、入門的教科書上。

最新進展:當你有這個主題的基礎理論的時候,就應該去關注領域內的最新發展,這個最新發展內容一般在新聞資訊、論文、案例裡面。

專家學者:這個領域最牛的專家是誰,他們關注什麼,在想什麼,原來有過什麼樣的成就和觀點。你需要持續地關注他們最新發表的文章,以及與他們相關的報道。

社區會議:除了讀書看雜誌外,也要學習怎麼跟人交流。以前交流的方式通常是面對面的(會議、研討、論壇等),互聯網出來以後大家可以通過網絡論壇、網絡社區的形式進行。

學習能力強的人,大腦中有許多框架

京東、噹噹、淘寶有售

相關領域:這個主題的相關領域是哪些?許多創新可能會來自於相關領域,你需要知道它們涉及哪些或近或遠的內容。

如果你知道這個模型,任何時候都可以去套用,學UFO是這樣,學宗教學也是這樣,學材料學還是類似。

你的大腦中有很多這樣的模型嗎?

譬如如何研究一家公司,應該關注這家公司的什麼內容、研究多長時間、內容從哪裡來等。每個人都能想一些內容,但是否靠譜則不一定,但專業的研究人員則一定有自己的公司研究框架,這個框架基於他的目的和需求而不同,譬如風險投資人和買股票的是有差異的,想去這個公司應聘的人和想起訴一個公司的律師框架也不一樣。

類似的其實有很多,不僅僅是學習,信息獲取也是這樣的,如果沒有積累很多經過多次實踐驗證的框架,其實還是處在入門階段。

(本文內容摘自《卓越密碼:如何成為專家》,該書已經上市,京東、噹噹和淘寶都有銷售)。

(本文作者為知名知識管理專家、KMCenter主任、《卓越密碼:如何成為專家》、《你的知識需要管理》作者田志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