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國藩:一個人能否成功,主要看這三點

人活一世,一定要追求事業的成功,上可以服務社會,下可以安身立命。

如何使自己的事業獲得成功呢?有三件法寶,不抱怨,夠勤奮,有格局。

曾國藩:一個人能否成功,主要看這三點

01

不抱怨

抱怨的人,會離機會越來越遠。


馬雲在一次演講中,強烈建議年輕人樂觀看待未來,拒絕抱怨,因為只有這樣才能贏得機會。

馬雲說:“成功人士和其他人的最大區別就是,他們永遠對未來抱有希望,樂觀看待未來,他們從來不抱怨,只檢查自己的問題,永遠都嘗試幫其他人解決問題。有人抱怨的地方,就是有機會的地方.”

抱怨的對象,都是已經發生的事情,當你抱怨的時候,並不能改變什麼,反而增加你的障礙,使你看不到末來。

賈誼是中國歷史上最出名的才子,他寫的雄文《過秦論》,直到今天,仍是總結秦朝興亡的歷史教訓最經典的文字。

他18歲的時候,就因才名被郡守召到衙門擔任公職,21歲,被漢文帝召為博士,一年之內升任太中大夫。放在今天來說,這可是副部級或廳局級的高官。

賈誼在這個位置上,給漢文帝出了不少治國安邦的好主意,漢文帝欣賞他的才華,打算提拔他擔任公卿。但絳侯周勃、灌嬰等一幫老臣使壞,說他:“這個洛陽人,年紀輕輕,學識淺薄,只想獨攬大權,把政事搞得一團糟。”

漢文帝也沒辦法,只好表面疏遠賈誼,任命他為長沙王太傅。

賈誼非常的失望,過湘江時,寫下《吊屈原賦》。文中說:“不才之人尊貴顯赫,阿諛奉承之輩得志猖狂;聖賢都不能順隨行事啊,方正的人反屈居下位。”表面上為屈原鳴不平,實際上是發洩心中的怨憤。

賈誼在長沙的第三年,寫了一篇《鵩鳥賦》。文中說:“請問鵩鳥啊,‘我離開這裡將去何方?是吉,就請告訴我;是兇,也請告訴我。生死遲速有定數啊,請把期限對我說端詳。’”其悲觀怨望的心態表露無遺。

後來,漢文帝召他回京。不久,任命他為梁懷王太傅,梁懷王在一次賽馬中,不幸掉下來死掉了。賈誼竟感到天塌下來一樣,經常自個兒哭泣,一年之後,他活活把自己哭死了,年僅三十三歲。

人千萬不要抱怨,眼光要長遠些,不能讓暫時的困難遮蔽自己的眼睛,不要抱怨,要相信自己,要有艱苦奮鬥的意志,努力為將來作準備,當機會到來的時候,就不會失之交臂。

曾國藩:一個人能否成功,主要看這三點

02

夠努力

一般人看重智商,但事業是否成功與智商高低並沒有成比例的關係。


曾國藩天生的資質就很一般,相傳曾國藩某晚在家中讀書,來了一個賊,趴在房樑上,想等曾國藩溫習完功課離去後再行竊,但曾國藩搖頭晃腦半天背不下來,不知不覺天色漸漸發白,小偷再也看不下去了,噌的從樑上竄下來,把曾國藩溫習的功課從頭到尾背誦一遍,指著他的鼻子說:“這麼笨,還讀什麼書?”推門揚長而去。

曾國藩年輕的時候屢次赴京趕考不中,直到二十八歲才考中進士。

有點兒笨笨的曾國藩,是什麼使他實現華麗的逆襲,成為事功、學問、修養俱佳的聖人?一個最大的原因,就是勤奮。

他對兒子說:“ 爾切不可貪愛奢華,不可習慣懶惰。無論大家小家、士農工商,勤苦儉約,未有不興;驕奢倦怠,未有不敗。”

他也告誡子弟們:“ 天下古今之庸人,皆以一惰字致敗,天下古今之才人,皆以一傲字致敗。”

曾國藩如此強調勤奮,如何才能做到勤呢?從治懶開始!

治懶,“以不晏起為第一義”,就是從不睡懶覺開始。曾國藩帶兵,早晨五點多鐘就得起床,六點左右就得吃完早飯,然後有仗打仗,沒仗訓練。

傳說李鴻章在曾國藩處當幕僚的時候,發生了這麼一件事。

李鴻章沒有早起的習慣,開始還強忍著照章執行,實在熬不住,就撒個謊,說自己病了,能偷回懶就偷回懶。

有一回,因為冬天太冷,等他醒來的時候,發現已經錯過了起床時間,那就乾脆再睡一會吧。

這個時候,曾國藩派來親兵請李鴻章去一起吃早飯。

原來,為了督促他手下的人早起床,曾國藩規定每天早晨他和他手下所有的幕僚都要共進早餐。一個都不能少,誰也不落下。

李鴻章說自己今天頭痛,早飯就不吃了。

過了一會,那個親兵又來了,在門外說:“大帥說了,今日必定等齊幕僚們,才吃早飯。”李鴻章一聽這話,只好勉強起身,來到飯堂。

早餐快結束的時候,李鴻章還在喝稀飯,曾國藩突然站起身來,很認真地對李鴻章說:“少荃,你既然來我幕中,我就有言相告,到我這裡來的人,都得守一個‘誠’字!”說罷,拂袖而去。

自此以後,李鴻章痛自反省,再也不敢睡懶覺了。

一日之計在於晨,一生之計在於勤。光陰有限,只有抓得住時間的人,才能成就事業。

曾國藩:一個人能否成功,主要看這三點

03

有格局

格局,就是一個人的眼界和心胸。格局有多大,舞臺就有多大。


王陽明是繼朱熹之後,又一儒家學派大師,他事功、學問、德行三不朽,被譽為繼孔子之後又一聖人,是曾國藩、孫中山、梁啟超、蔣介石等名人共同的心靈導師。

王陽明的成就,與他的格局有莫大的關係。

十二歲那一年,他問老師:“人為什麼要讀書呢?”他的老師就說:“像你的老爹一樣中狀元當官。”小王陽明搖搖頭說:“不對吧,我覺得讀書做聖人才是件最好玩的事。”

為了實現這個夢想,少年王陽明沉溺於騎馬射箭、學習詩詞、會拜名儒、出入佛家等活動,增長了見識,打下了很好的理論視域;中年的時候因為得罪大太監劉瑾,被貶至貴州荒蠻之地,但他並不灰心,不僅自己悟道,開創心學,並開辦書院,培養讀書種子;之後機緣來臨,打擊倭寇、平定寧王叛亂,成就一番偉業;50歲之後,遭到朝廷冷落,給了個閒差,他也沒閒著,到處立院講學,進一步昇華“心學”的核心精髓;57歲平定廣西邊疆地區叛亂後,因病死在回鄉的船上,臨死之前弟子問還有什麼話要說,他說:“此心光明,亦復何言。”

有什麼樣的格局,就有什麼樣的人生。只盯著樹皮裡蟲子的鳥兒是不可能飛到白雲之上的,只有心中裝著山河大地的雄鷹才能自由的翱翔於藍天!

曾國藩說:“ 謀大事者首重格局。”有格局的人,才會立定腳跟,初心不改;有格局的人,面對逆境,才會泰然自若,不為所動;有格局的人,才會不計眼前利益,他考慮的是長遠;有格局的人,才會甘於平淡,不為外界所牽扯。

我們可以從不抱怨做起,凡事感恩,凡事盡力;我們要勉強自己,寧做勤快的笨鳥,不做聰明的豬;我們應培養自己的愛心,闊大自己的胸懷,不要老想著自己的一畝三分地,放下對物的執著,才能收穫心靈的富有,不竭的動力之源。

一個不抱怨的人,勤快的人,有格局的人,一定會達到人生應有的高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