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廠峪境內長城是明代大將戚繼光主持修建的,長城一般寬為5米,高4.8米,用石頭和青磚砌成,綿延約15公里,地勢險要,建築雄偉,敵樓星羅棋佈,最高敵樓修建在800多米高的山頂上。


板廠峪境內長城是明代大將戚繼光主持修建的,長城一般寬為5米,高4.8米,用石頭和青磚砌成,綿延約15公里,地勢險要,建築雄偉,敵樓星羅棋佈,最高敵樓修建在800多米高的山頂上。

在板長峪村口,一塊“板廠峪明長城磚窯遺址”大理石碑引起記者的注意。隨行的許國華介紹,萬曆年間,戚繼光任薊鎮總兵時,派中軍門譚綸再次重修長城,在石築長城的基礎上加磚修復,並增修磚制敵樓50座。明代長城磚窯集中在板廠峪西溝和板廠峪東溝兩片面積達200多畝的玉米地下。

窯頂距地面25釐米,頂部由膠土、碎磚等分層築成,透過被局部揭開的窯頂,可見由厚重的青磚築成的窯壁。

在明長城磚窯遺址旁邊,有兩座保存完好的磚窯,佔地約300平方米。磚窯四周已被村景區管委會用柵欄和鐵鏈隔離。進入磚窯遺址觀看,這兩座磚窯為馬蹄窯,窯口直徑為5米,窯深3.5米。裡面保存著當時燒好的築長城用的大磚頭。

磚窯裡的磚長34釐米,寬17釐米,厚9.5釐米,重約9公斤。磚窯為義烏兵建造。

板廠峪位於秦皇島北29公里,面積33平方公里,景區“春花夏水,秋楓冬雪,晨觀暮覽,鳥瞰秦皇”。 規模宏大的板廠峪窯址群遺址、長城四大防禦、豐富的南北方文化,這些都在向我們訴說著長城建設的根源,板廠峪因此被譽為“長城之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