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活下來的公司都不會差,因為能死的都死了

現在活下來的公司都不會差,因為能死的都死了

導語:

這是雞湯,不是毒藥。

現在活下來的公司都不會差,因為能死的都死了

以前做遊戲媒體時採訪檸檬微趣CEO齊偉,他分享過這樣一句話“創業最可怕的不是沒有錢,也不是核心團隊出走,而是越做越沒有信心了。”現在回想起來依舊提神,當前的遊戲行業正處於這樣的一個階段,焦慮瀰漫。這種焦慮不僅是自上而下,同時也在自下而上,上自老闆下到基層員工,每個人都有著自己的焦慮和壓力,因為賺不到什麼錢,做遊戲的信心越來越不足。

但如果我們換個角度看問題,現在活下來的公司應該都不會差,因為能死的都死了或是在倒閉的路上。

今天羅斯基不想聊別的,只講雞湯,另做後續更新預告:未來一個月的內容分享已準備好會陸續更新,有提升收入10%的驚喜內容哦。

相關閱讀推薦:

遊戲行業現狀:尷尬、焦慮、缺產品

廣深遊戲公司買量排行榜 做的好並非沒有原因

在騰訊恐怖級的壟斷性下 遊戲公司如何自救?

為了摸清ARPU提升10-30%的方法 我們找專業GS維護要了一份PPT

利潤率超過多數公司 遊戲公會是怎麼賺錢的?

上千億的遊戲市場規模

其實與我們多數人沒什麼關係

今年發行特別慘,研發的日子也不好過,當然渠道也好不到哪裡。整個行業都在找好產品,“產品慌”的問題困擾著發行公司,甚至一些遊戲公司已經出現了上線排期斷檔的情況。簡單來說就是產品少,不好搞,國內不好做,成本太高了,大部分公司將方向轉向海外市場,國內市場已經變化的和以前頁遊時候差不多,都是頭部產品和大廠在玩。而且今年的研發確實少了很多,資本潮褪去後,想創業的開發者很難拿到錢。你會發現不管是主流市場產品還是小眾產品兩頭都被堵死了,已經不會像從前那樣小廠也能出爆款的產品了,這就是真實的行業現狀。當然如果你們公司的產品好,你們就是大爺。

雖然我們經常在各種報告數據中看到某某公司月流水數億,遊戲市場達到千億的規模,但實際上這些和我們大多數人沒有關係,那是少數幾家公司才有的成績和佔有率。在大環境已經變化的情況下,我們也不得不被逼著去做改變。

如果說以前的產品是市場需要什麼我們做什麼,那麼現在做產品就是用戶需要什麼我們做什麼。畢竟遊戲已經是95後00後市場了,情懷已經過了,就算是繼續打情懷也應該是打到90後95的情懷了。

遊戲行業為什麼會這樣,這與整個渠道和商業化的變現需求脫不開干係。一味的追求留存付費數據限制住的開發者的創新發展,只能在成熟的產品模型下不斷換皮挖坑。在資本熱的推動下,從業者被整體的浮躁誇大推高。相比國內開發者的焦慮壓力,海外遊戲市場卻呈現著蓬勃發展,開發者不斷努力創新和推出新品,因為他們習慣了海外的氛圍,海外的遊戲環境一直都比較平穩,沒有像國內這麼熱 即使PE通常也才幾倍而已。而在國內成熟的市場下,開發者面臨洗牌、沉澱、冷靜、迴歸本質已是必然。

躺著賺錢的時代已經遠去

越地氣越好 好用的方式方法不少

因為產品少,今年發行對CP的態度各種好,追著要產品,看產品談合作,雖然籤之前各種好話,但上線完數據卻極差,發行只能感慨“好產品少”。相對研發而言,現在產品發行國內可以不要代理費用,但是

想要籤海外價格還是比較高,畢竟海外市場各種門檻限制比較少,用戶成本偏低獲量可觀。特別是出現了一些特殊情況,國內有很多小研發團隊的產品,還是按照主流產品方式研發,在國內數據發行一般,但是在海外的某個地區數據異常的好,這點也是值得注意的地方。

羅斯基認為國內市場還有很多機會,一些資源型公司發展的挺不錯,低調賺錢的公司也有不少。目前國內的公司已經將產品方向放在長生命週期的產品上,比如SLG、模擬經營類等。目前模擬經營是渠道比較需要的產品,聽說四五月份都少有這類產品上線,而SLG以及球類的產品,馬上會有大批量的遊戲集中上線,又將是一輪殘酷的搏殺。

今年發行艱難,缺產品、買量價格高的嚇人,但如果多出去走走,做交交朋友,多聊聊天,你可能會發現另外一片天,如20%的流水收入如何被專服公會洗人掠奪;被多數遊戲公司忽視掉10%的政策補貼;未被重視提升產品APRU10-30%的運營方式等等。大家需要的是互相分享玩法,天天守著自己的一畝三分地,早晚完蛋

。移動互聯網兩三年就是一個淘汰週期,羅斯基的判斷今年遊戲行業絕對會出現一個新的增長週期點,但不會留給那些還在靠天吃飯的人,躺著賺錢的時代已經遠去。

雖然很多公司覺遊戲難做,但在羅斯基剛剛交流拜訪的一支國內團隊,他們的製作人卻告訴羅斯基,他們認為現在是最好的時代。他們用事實也在證明了這一切,一年時間做了四款遊戲還有多款產品立項準備中,以小團隊的標準來看:成績口碑雙豐收。而且這樣的國內好團隊還有不少,需要深挖,等有時間羅斯基整體分享一批。

焦慮的不是止你和他

我也很焦慮,所以要想辦法解決

最後羅斯基想談談從業者的焦慮。老闆們的焦慮是要養活著這麼多人吃飯,不得不得想盡各種辦法賺錢變現,為下一款產品做準備。而從業者焦慮則是更多面臨來自行業新人的挑戰,一個遊戲三年運營經驗的已經開價25K,理由:參與運營過多款成功項目,你讓有六年經驗的運營怎麼看?行業新人成長速度更快,在這樣一個快速迭代更新遊戲行業,一些老人已經在被淘汰。聽說最近某國內遊戲大公司已

不續約了一批83年的遊戲研發人員合同。兄弟們,35歲是互聯網的淘汰門檻,問問自己還有幾年?

另外當能力和收益不匹配的時候,就會造成假象,所以這種所謂的“人才”需謹慎。這裡分享一個網絡段子:

現在活下來的公司都不會差,因為能死的都死了

重要的不是薪資開多少,而是高薪能拿多久,我也喜歡錢,但我更不想頻繁的找工作。

面對焦慮,羅斯基也沒有特別好的辦法,只有不斷的進步,不斷的去迎接挑戰。在這個時代沒有進步就意味著倒退。而對我來說,不斷的寫稿分享其實就是自己總結學習的方式,每寫一篇,自己都會成長一分。同時,羅斯基也希望自己寫的內容能為大家帶來幫助。

最後,告別安逸,迎接挑戰,說別的都沒有,只有擼起袖子加油幹。

想寫的內容太多,容我慢慢分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