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保險公司破產了怎麼辦?

小保險公司破產了怎麼辦?

這兩天想回答兩個經常被問起,或者被誤解的問題。

一,小保險公司會倒閉嗎?倒閉了怎麼辦?

二,小保險公司後期的服務靠譜嗎?理賠會很麻煩嗎?

今天,竹子先來回答第一個問題:

小?公司倒閉?了怎麼辦?

對於這個問題,保險公司早就給出了答案:

《保險法》第八十九條:經營有人壽保險業務的保險公司,除因分立、合併或者被依法撤銷外,不得解散。

《保險法》第九十二條:經營有人壽保險業務保險公司被依法撤銷或者被依法宣告破產的,其持有的人壽保險合同及責任準備金,必須轉讓給其它經營有人壽保險業務保險公司;不能同其他保險公司達成轉讓協議的,由國務院保險監督管理機構指定經營有人壽保險業務的保險公司接受轉讓。

所以,在中國大陸,國家法律是不允許保險公司破產倒閉的。

就算真的出現問題,最後也有政府兜底。

一個最直接的例子:

前段時間,安邦保險被接管的新聞,就像一聲巨雷般震驚了整個金融圈。市場流言也是鬧得沸沸揚揚,很多人在這場流言的漩渦裡猶豫,遲疑,要不要退保,要不要斷保?也會質疑自己的保單是否真的能安全保障一生?

這不,最後銀保監會出手了,而且手筆還不小:

中國銀行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批覆同意保險保障基金向安邦保險集團增資608.04億元。增資後,安邦保險集團註冊資本619億元。

毫無疑問,你的保單不受影響,依舊有效。

接下來,我們分別就“小”、“破產”兩個關鍵詞,依次來給大家強調一下你的安全感究竟從哪來。

小保險公司破產了怎麼辦?

一、小?保險公司還真沒有小公司

這個問題有點像,一個省高中尖刀班考試墊底的孩子,被人說成績差。

顯然是不合理,不公平的。

週末的時候,有個粉絲朋友在後臺這樣問我:

為啥你的公號沒有大保險公司的產品?都是一些沒聽過的保險公司的產品。

說實話,看到這個問題的時候,確實有點“哭笑不得”。因為竹子也不知道這位朋友指的“大保險公司”是哪些?也不知道他聽過哪些保險公司?哪些沒聽過?

或許是平安?太平洋?中國人壽……

但竹子要強調的是,保險公司,還真沒有小公司。

看一下保險公司的成立需要具備哪些條件:

《保險法》68條,設立保險公司要具備下列條件:

主要股東具有持續盈利能力,信譽良好,最近三年內無重大違法違規記錄,淨資產不低於人民幣二億元。

在特定區域內經營業務的保險公司,實收貨幣資本金不低於人民幣二億元。

意思就是:

  • 首先要有錢:首先你得有錢,法律規定至少2個億。即便只是在一個城市開設保險公司,也得老老實實地把2億元人民幣存在銀行裡。目前實際的出資情況都是在幾十億。

  • 要會經營:要有一整套合理的公司制度,符合任職要求的高管,經營戰略要有差異化。

  • 股東有實力:光有錢也沒用,還要股東有實力,要信譽好,準備在保險行業奮鬥終身,而不是撈了錢就抽身的那種。

保險公司的牌照是稀缺的,竹子瞭解到,2017年以來,就有正佳人壽、福泰財險、福康人壽和中阿人壽4家保險公司籌建申請因股東經營定位不明確被拒。

而現在,仍舊有200多家在排隊等著申請審批。

所以,在竹子看來,大小公司之分,可能更多的是消費者自身的主觀心理判斷,沒有標準答案。

那哪些算得上是大保險公司?

如果放在最不引起爭議的角度上解釋,那可能就是廣告投入廣、有代言人、營業點多、代理人多,不外乎某平、某壽、某洋……,你一定都聽過。

知名度是一個很可怕的東西,這是心理學上的問題。人類消費的衝動產生於爬行大腦,而不是理智大腦。而爬行大腦最重要的選擇模式就是選擇熟悉迴避陌生。

這些公司憑藉著人多勢眾、經營時間長,給人一種“現世安穩,處變不驚”的美好錯覺,這也正是他們的業務員抓住這一心理進行營銷的突破口。

但錯覺,都是用來被挑戰的。

這些老牌的保險公司大多成立於八九十年代,在改革春風的吹拂下成長,預定利率一度達到10%以上。保險公司產品賣的硬氣,投保人買的舒心,回過頭看,簡直是被保險人的黃金時代。後來風漸漸不再吹,金融體系逐步成熟穩定,天底下再沒那麼好的事兒了。

二十年過去,回到2018年,那批“黃金產品”逐漸開始兌付,老幾家公司都面臨嚴肅的兌付風險。

再拿前段時間炒得很火的“太平福祿康瑞”來說,它的意義其實並不在於產品本身而在於開頭。就現在來講,老牌保險公司中,主體保險打破價格規則,太平是第一個,之後這個趨勢很大程度上會延續。

這一舉動說明了了什麼?或許是後來者居上。

因此,擔心“小保險公司”倒閉的朋友們,“大保險公司”的情況一樣需要關注。

二、破產?沒那麼容易

1.保險保障金,保險公司的風險預留金

什麼是保險保障金?

一個由保監會、財政部和人民銀行共同發起設立的保險保障基金。這個基金裡的錢是從每筆保費裡抽取很小的比例累積而成的,現在已經有1043億的規模了。

當保險公司依法破產時,清算財產不足以償付保單利益,這個保障基金會出手。

《保險法》一百條規定:

所有保險公司都需要統一繳納保險保障基金,在保險公司被撤銷、破產、重大危機、可能危及社會公共利益和金融穩定的情形用來救助保險公司。

簡單理解就是,保險公司每收到一筆保費,都要從中抽取一部分金額存起來,作為保險保障基金。當出現條款中規定的情形時,才能動用這筆資金。

而截止到目前,保險保障基金一共真正出手過三次。一次是為了新華保險,另一次是為了中華保險。再加上前不久的安邦保險。

大家也可以看到,這三家現在經營的都還不錯。

新華保險:

2007年,保監會首次動用保險保障基金接管新華人壽,先後購買新華人壽股權,持股數約為4.6億股,佔新華人壽股權的38%,位居第一大股東。

2009年11月,保險保障基金“功成身退”。將把新華人壽38%的股權整體轉讓給中央匯金公司,保險保障基金在本次交易中盈利12.5億元。

中華聯合保險:

2009年5月,新疆兵團將其所持有的61%中華聯合的股權交由保監會託管,保監會開始介入中華聯合保險。

到了2011年12月,保監會宣佈,保險保障基金公司正式介入,並控股中華聯合保險公司,持有約8.6億股,持股比例為57.43%。

2)背後大佬,再保險公司

如果說,保險公司是給人身、財產風險提供保障服務的,那麼你可以簡單地理解,再保險公司就是為保險公司提供保障服務的。

每一家保險公司背後,都有再保險公司在兜底。

再保險公司,為保險公司的穩定發展設置了又一道屏障。

關於再保險公司的詳細介紹,感興趣的可戳:《聽過保險公司,為什麼還有“再保險公司”?》

《保險法》第一百零三條:

保險公司對每一危險單位,即對一次保險事故可能造成的最大損失範圍所承擔的責任,不得超過其實有資本金加公積金總和的10%;超過的部分應當辦理再保險。

翻譯過來就是,當保險公司面臨的生意風險太高,它可以選擇請再保險公司分保。

分保的方式有很多種,比如溢額再保險,約定超出對應保額的部分由再保險公司賠付。

大家也可以腦補一下,一架客機可以容納400人,如果裡面每人都購買了1000萬的航空意外險,一旦這架飛機失事,那麼保險公司50億就沒了,所以再保險機制很重要。

當然,你可能還會質疑再保險公司靠不靠譜?萬一再保險公司破產了怎麼辦?

來,看一組數據,以慕尼黑再保險公司為例,其2016年年度總利潤達26億歐元。

這種悶聲發大財的是最狠的,竹子覺得應該靠譜。

小保險公司破產了怎麼辦?

三、總結:小保險公司會破產嗎?

保險是一種特殊的商品,看不見摸不著,所以竹子能理解大家對保險公司安全性的關注。

當下,人身險公司、人身險業務的監管在不斷收嚴,保險業也經營良好,保險公司倒閉的可能性不是沒有,但並不大。

當然,這絕不僅僅指的是大家口中所說的“小保險公司”,而是一個整體,整個保險業。

未來路還很長,慢慢來吧。

重要提示

有任何保險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