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有溫度的醫者”

《劍橋醫學史》前言:在西方,人們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如此健康、長壽,醫學的成就也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如此巨大。然而,具有諷刺意味的是,人們也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如此強烈地對醫學產生質疑和提出批評。

“做有溫度的醫者”

《做有溫度的醫者》

關於醫學是什麼,白老師說,科學具有確定性(1+1=2),可重複性性;醫學不是數學,生命是個灰箱,具有不確定性、不可重複性,生死有很大的偶然性。醫學涵蓋了科學、哲學、藝術、心理學等。我們不可以籠統地用科學的規律來解釋醫學,也不可以簡單地用科學的標準來要求醫生。

醫生要成為有耐心的人,更要有移情能力,感同身受。移情不是同情,而是與患者情感共鳴,同喜同悲。能夠在不同的境況中理解別人感受,體會不同的人生,也叫同理心。同時,要認真,因為你是唯一有權力在病人身上動刀子的人,這份信任很難得。

敬畏生命是醫生的第一品格,對有所患者,無論貧賤富貴都要一視同仁,人身難得,人生平等,醫生要慈悲為懷,方便為門。他借唐•孫思邈《備急千金要方》:大醫精誠說,“凡大醫治病,必當安神定志,無慾無求,先發大慈惻隱之心,誓願普救含靈之苦”醫生應該具有大慈悲心。醫生是生命花園的園丁,治癒不是醫生唯一要給患者達到的目的,而是讓患者活的更好。

再談及目前的醫療形式,白劍鋒老師講解了目前的醫療糾紛問題,很多時候不僅僅是醫患溝通的不足,還有一些本身仇醫心理的人在。為此他通過“廣東醫生陳仲偉被25年前病人砍30刀”“溫嶺殺醫事件”、“醫學生王浩被殺案”等案例的央視獨家採訪視頻,介紹瞭如何識別高危病人,如經濟狀況極差、家庭不和、社會支持不足、信仰缺失、性格缺陷,最後再加上慢性疾病無法治癒的痛苦。並介紹傷醫事件三級預防:一、沒事不刺激;二、矛盾不激化(暴力不協商);三、有事趕緊逃。呼籲患者要理解醫學的侷限,醫生更要有責任心,如果目前醫術無法抵達,首先要讓心先接近,打開醫患之門。

“做有溫度的醫者”

隨後介紹了對患者進行分類溝通期望值管理,儘量將患者期望值與目前的醫療水平拉平衡。如多打比喻;兒科病人總是質問醫生為什麼退燒藥不管用,醫生可以這樣說:患兒發熱就像火爐上燒水,退燒藥就象往鍋裡澆涼水,水暫時不開了,但只要火還在燒就還會開。只有找到病因,把火滅了,燒才能退!普外科解釋術中可能損傷鄰近臟器,醫生可以這樣說:如果二個餃子靠在一起分開時不會破,但如果粘在一起的話,分開時就會把餃子分破,粘得越緊越容易破。多用模型,看圖說話;態度第一,技術第二;尊重患者等,病人滿意才是金標準。

《做有品牌的醫生》

“做有溫度的醫者”

隨後他介紹了品牌傳播三大戰略:定位你是誰;插位對手是誰;升位明天你是誰。藉助

網絡傳播段子方法,包括敢於自黑,制定衝突,調侃有度,有料有趣等內容,藉助故事內容傳播,藉助公益服務傳播等,成為“網紅”醫生。

美國醫生特魯多的墓碑上有一句名言:“有時是治癒,常常是安慰,總是去幫助”。這說明,醫學的最大價值不是治癒疾病,而是安慰和幫助病人。醫學不是技術的產物,而是情感的產物;行醫不是一種交易,而是一種使命。人體畢竟是一個“黑箱”。同樣的方法、同樣的藥物,有人安然無恙,有人則會出現意外,這就是生命的複雜性和醫學的風險性。面對複雜多變的病情,醫生的決策永遠不可能完美無缺。其中,既有客觀因素,也有主觀因素。也許,醫生是一個最不應該出錯的職業,但又是一個不可能不出錯的職業。患者對醫生最大的誤解,就是把醫生當成神。事實上,一名醫生,無論技術多麼精湛,都不能保證自己永遠處於最佳狀態。如果不允許醫生有失誤,世界上恐怕就沒有醫生了。

白老師的話很有穿透力,人文品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