喪屍類影視劇中的孤獨求敗:《行屍走肉》

文/錚在撩人

喪屍類影視劇中的孤獨求敗:《行屍走肉》

《行屍走肉》

推薦指數:五星

精彩指數:四星半

基本信息

類型:驚悚、冒險

編劇:羅伯特·柯克曼等

導演:弗蘭克·德拉邦特

主演:安德魯·林肯、史蒂文·元、艾米莉·金妮等

出品公司:AMC電視網

播出時間:2010年至今

喪屍類影視劇中的孤獨求敗:《行屍走肉》

現如今,《行屍走肉》第七季口碑撲街已成事實,因為故事內容灌水,很多劇迷在《行屍走肉》第五季就開始棄劇了。

第七季開始,格倫就被尼根叮叮噹噹叩茶碗,一棒一棒錘死了。格倫的死驚起千層浪,一浪一浪都拍打在最頑強劇迷的玻璃心上,口碑沒辦法不撲街。

作為該劇的死忠,我才寫的這篇劇評的,畢竟它是我唯一追過的美劇。寫這篇劇評就算對《行屍走肉》系列的一個小總結吧,也是一個告別,此後江湖路遠,它再出第八、第九哪怕第200季,我也不追了,畢竟一個連姑娘都追不上的人,實在拿不起勇氣追什麼劇了。

喪屍類影視劇中的孤獨求敗:《行屍走肉》

喪屍劇《行屍走肉》系列,它出世以來就是神奇的存在。

一方面,《行屍走肉》的開播曾創下美國有線電視臺劇集史上最高收視率的記錄,據說,就連它的預告片在中國的點擊量也有幾個億,可以說自帶主角光環;另一方面,《行屍走肉》的收視率雖高,卻沒怎麼獲獎(影響力比較大的獎幾乎沒有)。而同樣美劇爆款,比如《實習醫生格蕾》、《絕望主婦》等則是口碑、收視率共贏,拿獎拿到手軟。

閒話不多說,開始《行屍走肉》的劇作分析(內容偏專業,沒有興趣的朋友在這裡可以打住了):

撿著重要的說,《行屍走肉》系列劇最大的亮點,就是重塑了價值體系和世界“語言”

喪屍類影視劇中的孤獨求敗:《行屍走肉》

在電影《盜夢空間》裡,有關於夢境的“語言”就是該片的獨特語言,同樣,《行屍走肉》系列劇,首創了世界的“語言”:殺行屍(比如打擊喪屍頭部等特定語言)。

劇迷為此興奮,以致於後來在最近幾季內容中,不殺行屍,改成人與人、部落與部落之間的衝突了,故事變得俗套,喪屍劇特有的語言瓦解,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它的收視率必然下滑。

行屍

因為“行屍”這個元素放在故事中,給人的直觀感受就是不確定性很強。舉個例子,在《完美世界》中,小男孩兒在故事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特別是槍擊男主的情節,小男孩兒的不確定性是必然中的偶然事件,必然是小孩兒善良、勇敢,偶然是小孩兒從男孩兒的角度去成長(這種成長帶有男主的影響)。以致於當觀眾看男孩兒槍擊男主的時候,大家的直觀感受都是一個大大的沒想到。

喪屍類影視劇中的孤獨求敗:《行屍走肉》

《行屍走肉》故事中,對喪屍的各種不確定性,可謂發揮的淋漓盡致,喪屍達到無孔不入的地步。無孔不入,並不是指喪屍的多,而是喪屍這個元素運用的特別到位,鋪開了整個故事網絡。

男主瑞克跟肖恩兄弟,兩個反目的直接原因就是因為行屍,因為行屍,使得兩個人物的關係發生了轉變,使得情節更加精彩、耐看。

諸如此類的轉變有很多,卡羅爾從一個屢遭家暴的家庭主婦,變成戰神的轉變,再比如瑞克最後居然跟米瓊恩上了床,雖然我認為這個特別狗血,但隨著人物關係的轉變,故事開始讓人有了更多期待。

喪屍類影視劇中的孤獨求敗:《行屍走肉》

當然,劇名叫做《行屍走肉》,故事前幾季,故事人物面對的最強大的敵人就是行屍了,當人的世界變成行屍的世界,人類的走向在哪裡,人類該怎樣存在下去,善良和信仰還要不要等,都是看點,而這些訴求,《行屍走肉》全部做到了。

此外就是對於親人變成行屍後的心理刻畫、行屍對人造成的生理和心理上傷害等,不一一贅述。

喪屍類影視劇中的孤獨求敗:《行屍走肉》

對人物的塑造

每個人物都有一條完整的故事線,比如摩根的故事線,是最完整也是最狗血的。摩根出場的身份是打怪,然後打怪升級成為打怪狂魔,後來狂魔受到教化,放下屠刀立即成佛後,變成了聖母婊,害死了不少人。但這些都不是摩根這條線最狗血的部分,我認為的狗血是放下屠刀,立即成佛。好人經過九九八十一難才取得真經,惡魔當真放下屠刀就能成佛?當真大道至簡、萬事萬物相通?

喪屍類影視劇中的孤獨求敗:《行屍走肉》

關於這個問題,本身就是辯證地分析,沒有誰對誰錯,是哲學範疇。編劇把這種辯證放入影視劇中,第一容易讓人看不懂,激起民憤,第二,為了故事立意,顯得太過矯情做作。畢竟更多時候電視劇是給人看的,是用來大家消費時間的,哪有那麼多哲學需要思考。

在《行屍走肉》中,狗血的人物故事線還是少的,其它人物故事線完整又耐看。比如現代社會的棄兒弩哥,在行屍走肉的世界中,如魚得水,同樣是開掛、戰神的存在。喜歡弩哥的觀眾也並不比喜歡格倫的粉兒少。

情節

該劇吸引我看下去的最大動因,就是情節好看到炸裂,你根本想不到人物接下來會發生哪些事兒,情節根本不受控,天馬行空,起碼前兩季的故事是這樣的。

喪屍類影視劇中的孤獨求敗:《行屍走肉》

比如瑞克等人在疾控中心怎麼也跑不出去的那集,疾控中心馬上要爆炸,人物卻都還在疾控中心,他們該怎麼辦?

還有行屍各種逼迫人物到了絕境,人物該怎麼辦才能絕處逢生?把觀眾都看傻了,從來沒有看過如此精彩的美劇。

但!如此不受控的情節,是很容易被玩壞的。《行屍走肉》後面幾季的主要劇情,編劇之所以不寫行屍,而是寫人物對抗人物,其中一個原因必定是該寫的情節已經被寫完了,沒什麼可以寫的了。

喪屍類影視劇中的孤獨求敗:《行屍走肉》

這種尷尬好比《權利的遊戲》中,雪諾的死一樣,雪諾只能死,它不死矛盾不能累計,故事沒有戲劇張力,也引不起觀眾的興趣。《行屍走肉》寫到第七季,格倫只能死,他不死,瑞克等人的復仇尼根的動機就不足,也揪不起觀眾那顆懸著的心。後來雪諾沒有絕處逢生、格倫也真的被尼根打死了。

沒有辦法,像《行屍走肉》、《權利的遊戲》這種系列故事想要發展下去,就得不斷鋪墊、不斷挖坑。這種系列劇,差不多收得了,第七季《行屍走肉》肯定還是寫人與人的故事,但主要人物都讓編劇給玩死了,為了增加看點,劇中必然會出現新的人物,這樣追劇心很累的,畢竟大家都比較戀舊……

喪屍類影視劇中的孤獨求敗:《行屍走肉》

跟其它影視劇的比較:

無論是口碑佳作《釜山行》還是人氣與票房起飛的《生化危機》系列,或是在主題、隱喻上標新立異的《殭屍胡安》等電影,這些電影的賣點和訴求在《行屍走肉》中,都有體現,可以說《行屍走肉》是喪屍類電影的集大成者,前無古人,後盼來者。

《釜山行》,故事所述喪屍內容在《行屍走肉》中可以說隨處可見,它同樣更不缺少《釜山行》中對人性的塑造。比如格倫和社區人員在旋轉門中對抗喪屍的情節,比如德懷特在面對暴君尼根後的屈服和後來的反抗。如果說人性光輝在《釜山行》中的地位像月亮一樣,那《行屍走肉》則遍地都是小恆星,發光發亮。

喪屍類影視劇中的孤獨求敗:《行屍走肉》

《生化危機》系列的故事內容還算緊湊,但《行屍走肉》第三季的疾控中心爆炸事件,已經秒殺了生化危機最大的戲劇張力。

《殭屍胡安》,講的是社會制度問題,隱喻地表達了很多。《行屍走肉》則更加直白將人類社會從文明破滅到重建都來一遍。

此外就不贅述《殭屍新娘》、《殭屍世界大戰》、《我是傳奇》等電影跟《行屍走肉》的比較了,根本不是一個量級,沒有可比性。所以,我對《行屍走肉》的評價是,喪屍影視劇的巔峰之作。

並不是每一部影視劇都能撫慰人們的心靈,在學業和工作的重壓下,人們需要釋放內心的壓抑、尋找打敗對手、征服世界的力量。

喪屍類影視劇中的孤獨求敗:《行屍走肉》

生活中沒有這種力量,人們只能在影視劇中尋找,說這種行為是精神安慰也行、阿Q也罷,總之,《行屍走肉》是生活需要的,人們需要它做麻醉劑,來抵抗現實的侵蝕。

《行屍走肉》系列就簡單總結到這裡,就算第六、七季的劇情太拖沓、雞湯太多、製作的再不精良,也都是相對來說的。人們因為格倫而棄劇,這就很好的說明了該劇的影響力。

也正是因為格倫的死,該系列劇前面幾季的故事鋪墊算是瓦解了。這部劇如果再做下去,如果再想要收視率,那隻能建立新的故事、塑造新的人物了,而這些都不是我這個老劇迷想看到的事兒。

天下大事,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同樣,天下更沒有不散的筵席,曲終人散,總有時,終結它,可能是對它最好的懷念。

寫到這兒順便插一句題外話,有朋友追過網絡小說《鬥破蒼穹》嗎?我上學的時候追過……後來我總結了一下教訓:沒事兒別追更新,很傷感情的。

比如說,小橋老樹都登了好幾年作家富豪榜了,可我到現在《侯衛東官場筆記》還沒看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