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域旅遊為易縣經濟帶來發展機遇

4月的易州大地春意盎然,一片生機勃勃氣象。這裡不僅可以到狼牙山體驗狼牙山五壯士的紅色經典還能一覽“狼牙競秀”的雄奇;易水湖柔情似水,在群山的掩映下更顯嬌媚;世界文化遺產清西陵,埋葬著清朝四個皇帝、三個皇后以及一些王公、公主、妃子,是一處懷古的好去處。

全域旅遊為易縣經濟帶來發展機遇

清西陵(資料圖)

易縣旅遊資源十分豐富,國家、省、縣三級文保單位達40處,300多處古文化遺存遍佈全縣。林面覆蓋面積194.7萬畝,林木綠化率52.5%,被譽為“太行山最綠的地方”,並被列入了“國家級生態示範區”。

易縣旅遊最早起步於上世紀90年代初期,到現在已有二十多年。在2014年底,易縣縣委縣政府認識到旅遊應該再上一個臺階,由此出臺了全縣旅遊發展的總規,其中一個目標就是將易縣做成北方全域旅遊第一縣。

全域旅遊為易縣經濟帶來發展機遇

易水湖(資料圖)

2017年9月21日至23日,首屆保定市旅發大會在高碑店、定興、白溝新城成功舉辦後,易縣旅遊也憑著旅發大會的春風得到了進一步發展。旅發大會不僅提高了易縣的知名度、美譽度,更為該縣全域旅遊事業的發展帶來了新的機遇和挑戰,以此為契機易縣提出以建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為目標,以“全域旅遊、全景易州”發展思路為統領。將全域統籌、全景覆蓋、全業融合、全民參與作為重點。進一步抓好狼牙山、清西陵創5A,易水湖、燕都古城、戀鄉·太行水鎮創4A工程,力爭用兩年時間完成這5個景區的創建任務,為發展全域旅遊提供強大支撐。同時易縣按照全域旅遊的要求,不斷加大投入,加強遊客中心、旅遊廁所、交通網絡、環境整治、智慧旅遊等工程,為遊客提供良好的旅遊環境。

易縣以構建京津保旅遊大格局為總目標,“旅遊+脫貧”為最終目。旅遊與脫貧攻堅、現代農業發展、美麗鄉村建設、山區綜合開發和生態建設結合起來,“五位一體”統籌推動,讓老百姓共享旅遊發展成果,得到更多實惠。

相信未來易縣在全域旅遊的帶動下,經濟發展會更上一層樓,也為易縣旅遊強縣建設插上騰飛的翅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