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最後的飛虎隊員,靠蹬三輪車謀生(上)|有故事的人

中国最后的飞虎队员,靠蹬三轮车谋生(上)|有故事的人

2010年10月13日,93歲的吳其軺老人安詳地走了,結束了他從王牌飛行員到三輪車伕再到浙江大學地質系技術人員的傳奇一生。他曾三次被日軍擊落,又三次在“自己強烈要求下”重返抗日藍天。隨著吳老離去,“飛虎隊”中國隊員全部凋零。他的命運,濃縮了一代人的悲歡離合。

尋 找

01

緣起

吳緣的事業就是找人。

一個叫吳緣的人,每天都在尋找和他有緣的人。我覺得這很有意思。他要找的這些人平均年齡都在八十五歲以上,有一半還超過了九十歲,更有數位已近百歲,這就更有意思了。

我說的這些人,他們有一個共同的名字,叫抗戰老兵。

七十年前,在那場壯懷激烈的偉大的反法西斯戰爭中,有超過三百萬的中國軍人為國捐軀,還有數百萬的軍人受傷致殘。然而,由於歷史的原因,他們中的許多人沒有得到應有的榮譽和尊重,反而飽受磨難,歷盡坎坷,甚至有不少老兵到晚年都生活貧困。

吳緣和夥伴們的事業,就是要找到他們,找到這些散落在全國各地的抗戰老兵,給予他們應有的關懷和溫暖,應有的榮譽和尊重。在中華民族最危險的時刻,是他們懷揣一腔熱血走上戰場,奮不顧身,殺敵報國,如果讓這樣的英雄晚景淒涼,是我們後人的恥辱。

今年春天,我見到了吳緣。

中国最后的飞虎队员,靠蹬三轮车谋生(上)|有故事的人

最右為吳緣

吳緣是杭州"我們愛老兵公益網"的專職志願者,這個"我們愛老兵網",是由杭州圖森木業有限公司於2013年春建立的,它開宗明義地宣稱:"聯合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為倖存的抗戰老兵盡一份子孫孝心,同時給予生活困難的抗戰老兵必要的生活和醫療救助。"

"孝心"二字讓我動容。與其他公益組織不同的是,該網站所需的資金完全由圖森木業公司提供,不向社會募捐,大部分志願者就是公司員工。截止到我寫此文時,他們已經找到了1115名健在的老兵,並一一登記,給予固定的關懷和資助。公司經理裘黎陽告訴我,他們公司每年要從公司的利潤裡拿出30萬來做這件事,他認為很值。他本人就是網站的負責人,很多時候也親力親為地參加關愛老兵的志願者活動。

他們是如此尊重老兵,我是如此尊重他們。

關愛抗戰老兵,成了他生活的全部內容。

不過吳緣並非圖森公司的員工,之所以躋身於"我們愛老兵"公益組織,併成為這個組織的專職理事,是由於特殊的家庭背景。

吳緣個子高大,膚色微黑,說一口地道的杭州話。雖然祖籍福建,卻比我這個祖籍浙江的更像浙江人。他穿了一身迷彩,戴著一頂有"飛虎隊"標誌的帽子,談話過程中不斷接聽電話,全部是關於抗戰老兵的事。就在我們會面的第二天他就前往紹興,和其他志願者一起去看望抗戰老兵了。他現在的每一天每一天,所做的事都與此相關。你若跟著他走,可以見到許多抗戰老英雄。

我見他像個赳赳武夫,熟知抗戰史,又如此熱愛老兵,就問,你當過兵?他說沒有當過。又嘆了一聲:我這樣的人,怎麼可能當兵?

我瞬間懊惱。因為此前我已看過一些他們家的資料,知道他父親曾坐牢二十年,父親母親是在監獄結婚的,他和哥哥就是典型的"小蘿蔔頭",從小在監獄的環境里長大。他不僅不能當兵,連一份像樣的工作都很難找。前幾十年裡做過這樣和那樣的職業,都只是養家餬口而已。不過現如今,年近花甲的吳緣,反倒開啟了他此生最好的事業--公益事業。

我前面說,吳緣的事業就是找人,其實這份事業,是從他家裡開始的:他先是幫父親找人,找救命恩人,然後又幫他的堂兄找人,找堂兄父親的遺骸。

與此同時,他開始了更廣泛的尋找,為我們這個民族,尋找倖存的抗戰老兵,尋找遠去的英靈。

02

默默無聞的英雄

十年前的2005年,某一天,杭州一條小街上,一位騎自行車的老人被一輛吉普車撞倒了,老人剛從圖書館出來準備回家。開車的小夥子萬分緊張,下車扶起老人,問他有沒有受傷?老人擺擺手手說,沒事,你走吧。小夥子忐忑不安地留下了自己的姓名和電話,走了。他無論如何也想不到,他撞到的這位老人已有八十七歲!老人爬起來拍拍身上的灰,推上自行車回家。大街上依然車流滾滾人頭攢動,誰也沒注意到這個極為普通的個子略微有些高的老人。

而老人真正被稱為奇人,還不是因為這個,是因為他充滿傳奇的一生:他曾是一名飛行英雄,在抗日戰爭中駕機飛行八百多個小時,與日軍浴血奮戰。他駕駛的戰鬥機曾三次被日軍擊落,三次身負重傷死裡逃生。他曾親臨日軍投降儀式,見證了抗日戰爭取得最終勝利的偉大時刻!同時,他又是一位歷經磨難、在牢獄中度過二十年生涯的老人,出獄後靠踩三輪養活家人。曾經一度,網上盛傳一張照片,我也見到過,一位老人蹬著一輛裝滿貨物的三輪車,說明文字是:最後一名飛虎隊員靠踩三輪維生。

他就是吳緣的父親,吳其軺。

中国最后的飞虎队员,靠蹬三轮车谋生(上)|有故事的人

吳緣首先告訴我,父親名字裡那個"軺"讀"瑤"。很多人都不認識(包括我)。他本名吳其瑤,少年時覺得此"瑤"過於女性化,遂自己改為"軺"。我好奇地查了一下字典,發現"軺"就是車的意思,而且是開道車。不知是不是因為這一改,將他的命運一併改了?

吳其軺一輩子與"車"相連:前半生駕空中戰車,激戰藍天;後半生蹬三輪車,穿梭街巷。

駕空中戰車時,他機智勇敢,曾五次擊落敵機,四次飛越著名的駝峰航線;在奇襲日軍漢口機場的戰鬥中,吳其軺駕駛戰機超低空飛行,一次就炸燬了停在機場跑道上來不及轉移的十幾架日機,為打擊日本侵略者奪回制空權立下卓越功勳。二次世界大戰勝利後,吳其軺獲得了盟軍總部授予的"飛行優異十字勳章"和"航空獎章"。

蹬三輪時他已年過花甲,拖著一隻傷殘的腿,依然像個英雄,他可以在三輪載滿貨物的情況下,以極快的速度駛過狹小的街巷,讓路人目瞪口呆。還可以把一個後輪翹起來,變成兩輪車飛快行駛,還可以反坐在車上往前蹬,將一輛三輪玩於掌股。修三輪什麼的,更不在話下。

我總覺得,人與人的差異,或者說普通人和英雄的差異,不是表現在他成功的時候,而是表現在他落魄的時候。

直到這個時候,吳緣和家人才知道,父親竟然是一位抗日英雄,是一位赫赫有名的飛虎隊隊員!在此之前,父親一直對自己的身世三緘其口。

比家人更震驚的是媒體。一時間,中外媒體紛至沓來,據吳緣回憶,最多的時候,一天就有126家媒體採訪!吳緣不得不辭去工作,回家專職照顧年邁的父親。

03

尋找恩人

然而,面對突然到來的喧譁與榮耀,吳其軺卻越發的沉默,他常常一個人望著窗外沉默,或者默默地翻看著發黃的日記本。幾十年來,他記下了六十本日記,幾乎每個本子上都畫著飛機,飛機上,還有他服役過的美國飛虎隊第五大隊的標誌,下面用鉛筆寫著三個小字:俱往矣!

終於有一天,吳其軺叫過兒子說,我要去找他們。

吳緣問,找誰?吳其軺說,找我的救命恩人。吳緣明白了,不無擔心地問,那麼遠的路途,你身體能行嗎?吳其軺說,能行。我一定要趁著我還能走去找他們,當面謝謝他們。

吳緣簡短地回答說,好,我陪你去。

於是吳緣陪著父親和母親,離開杭州,去湖南,去四川,去他三次被日軍擊落三次被百姓救起來的地方,尋找恩人。

吳緣的尋找,就是從陪父親找恩人開始的。

2005年,在家人的陪同下,八十七歲的吳其軺回到了湖南芷江,來到了辰溪縣龍頭庵村。六十年前他第三次被日軍擊落時,就是在這裡被村民救起的。

中国最后的飞虎队员,靠蹬三轮车谋生(上)|有故事的人

那是1945年4月,吳其軺和他的戰友們對武昌火車站的日軍地面部隊進行空中打擊,不幸,他的戰機引擎被日軍炮火擊中。飛機直直地從空中向下墜落。吳其軺冷靜迅速地判斷了地形後,果斷將飛機迫降在辰溪縣境內的小溪邊上。藉著沙灘的坡度,讓機頭朝上,這才得以從機艙內脫身,撿回一條命。

當地村民看到有飛機掉下來,知道是飛虎隊的飛機,連忙跑過來救援。他們把吳其軺救起來,用轎子抬回村裡,還把僅有的一點臘肉拿出來炒給他吃。吳其軺住當地堅決抗日的地主肖隆漢家裡,肖隆漢擔心吳其軺聽不懂當地話,還特意把在長沙讀書的兒子叫回來陪他。

吳其軺在鄉親們的熱情關懷下很快恢復了狀態,兩天後就離開村莊返回部隊,他先是徒步走了80多公里,然後搭上一輛貨車,回到芷江基地。現在的美軍檔案裡,還有他失蹤兩日的記錄。

中国最后的飞虎队员,靠蹬三轮车谋生(上)|有故事的人

第一排右二為吳其軺

六十年後重新回到他獲救的小山村,吳其軺很激動,村民們也很激動。遺憾的是,肖隆漢和那位陪他聊過天的大學生兒子,都已不幸去世。好在,肖家還有後代,兩個孫子。兩個孫子也都是中年人了,說起這段往事,居然還有清晰的記憶,他們聽家裡人說起過,說當時家裡做好吃的招待這位從空中降落的奇人,按規矩不讓孩子上桌,吳其軺卻很和藹地要讓孩子和他一起吃飯,還給孩子夾肉吃。四里八鄉的人聽說有個人空降到此,都十分好奇,紛紛趕來看望,想看看這個"從天上掉下來的人"長什麼樣,會不會是個神仙?雖然他們見到吳其軺後感覺就是個普通人,但依然很崇拜地排隊去摸他,沾沾仙氣。

吳其軺開懷地笑,為當年留下的愉快記憶;也傷感地落淚,為恩人的不幸遭遇。他把肖隆漢的名字和義舉,永遠銘記在心裡。離開村莊時,吳其軺站在路口,向著當年他被救起的地方,深深鞠躬,在那遲緩的莊重的動作裡,傳達出萬千感慨,無人能明白。

在芷江的飛虎隊紀念館,吳其軺把自己保存多年的一件飛行服內套、一件軍褲、一個飛行旅行袋和一個用飛機機翼製成的洗臉盆,全部捐贈出來。

有人勸他留一件給兒孫做個紀念,他說:"國家需要還是給國家,在我的心中祖國永遠是第一位的。再說我得到了紀念抗日戰爭勝利60週年的紀念章,這對我的人生來說,具有里程碑式的意義:我吳其軺在抗日戰爭中為祖國流的鮮血,沒有白流。"

吳琪軺和其他四位抗戰老兵(彭嘉衡、林雨水、李繼賢、尹月波)一起,來到芷江的日本受降血字牌坊前,五位耄耋之年的抗日戰士一起振臂歡呼:我們勝利了!

吳其軺用沙啞的嗓子,唱起了七十年前的《航校之歌》:

得遂凌雲願,

空際任迴旋,

報國懷壯志,

正好乘風飛去,

長空萬里復我舊河山。

努力!努力!

莫偷閒苟安,

民族與興亡責任擔吾肩!

須具有犧牲精神,

憑展雙翼一沖天。

中国最后的飞虎队员,靠蹬三轮车谋生(上)|有故事的人

(未完待續)

摘自裘山山《第九次在天堂》,重慶出版社,

中国最后的飞虎队员,靠蹬三轮车谋生(上)|有故事的人

掃描或長按二維碼識別關注

人人都有故事

| 故 | 事 | 的 | 人

合作郵箱:[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