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又一次被通知“斷交”,蔡英文只能接受結果沒有機會說不

周戎 中國人民大學重演金融研究院高級研究員

5月1日上午,中國與多米尼加共和國發表《中華人民共和國和多米尼加共和國關於建立外交關係的聯合公報》。

臺灣又一次被通知“斷交”,蔡英文只能接受結果沒有機會說不

臺灣又一次被通知“斷交”,蔡英文只能接受結果沒有機會說不

多米尼加是在不到兩年的時間裡,繼聖多美和普林西比、巴拿馬後第三個與中國建交的臺灣“邦交國”,也是最近11年來,第三個與中國建交的中美洲和加勒比國家,則以建交將對臺灣當局的中美洲和加勒比外交造成新的衝擊。與中國建立貿易發展代表處的海地共和國與多米尼加同在伊斯帕尼奧拉島(亦稱西班牙島),互為唯一鄰國,而多中建交一定會對海地的外交造成衝擊。

我們現在看一看臺灣當局的“外交版圖”。目前與臺灣尚存“邦交”的國家只有19個,其中面積最大的是巴拉圭,大約40萬平方公里,人口最多的是布基納法索,只有1800萬人口,除了梵提岡外,這些“邦交國”中的絕大多數都是欠發達國家,有些屬於聯合國最不發達國家。臺灣當局為了阻止更多的“邦交國”棄臺向我,可以說費了九牛二虎之力,不僅不斷向這些國家提供新的經濟承諾,推進“經援外交”(亦被臺灣媒體稱為“金元外交”),甚至不惜花血本為“邦交國”無償提供工程項目援助。

臺灣又一次被通知“斷交”,蔡英文只能接受結果沒有機會說不

去年7月,時任臺灣當局負責外交事務的領導人李大維不僅專門訪問多米尼加共和國,還在其首都聖多明各召開了臺灣當局駐拉美和加勒比地區“邦交國”大使會議,力圖挽救臺灣在拉美和加勒比地區外交的頹勢。然而這些都沒有阻擋得住新一輪與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建交浪潮。

實際上多米尼加中國建交可謂是水到渠成,2017年,多米尼加與中國的雙邊貿易額已達到20億美元,是中國在中美洲和加勒比地區第二大貿易伙伴,多米尼加商界迫切期待與中國做生意,多米尼加企業界迫切歡迎中國投資。因此多米尼加各界都有與中國全面發展和深化雙邊經貿關係的迫切願望。

中國政府與臺灣當局的外交爭奪戰可以追溯到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之初。在1969年以前,與臺灣有“邦交”的國家仍然超過與中國大陸建交的國家,但自尼克松訪華和恢復中國在聯合國合法席位後,與中國建交就成了歷史潮流和大勢所趨。

但個別發展中國家因為經不起臺灣當局的金錢誘惑,在上個世紀八十年代末和九十年代初,開始“揹我投臺”,然而這個現象沒有持續多久,隨著中國在國際上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一帶一路”國際合作的浪潮不斷推進,以及中國方案、中國智慧得到越來越多的國際認可和支持,中國國際影響力的持續上升,臺灣的“邦交”國陣營日益縮小。越來越多的臺“邦交國”意識到,與臺灣當局維持“邦交”沒有前途,加上中國硬實力和軟實力在這些邦交國的影響不斷增大,也使得這些國家的政府開始有意識加快與中國接觸和交往的願望。

可喜的是,近年來,不論臺灣當局如何阻撓,現有的臺灣“邦交國”與中國大陸的關係越來越密切。自2012年7月18日起,海地單方面對中國公民實施免籤,而且海地一直是中國向聯合國派遣維和部隊的對象國。臺灣“邦交國”巴拉圭工業貿易部長雷依德近日透露,國內大豆正流向全球最大買家中國。去年7月20日臺灣“邦交國”薩爾瓦多與中國國際貿易促進會共同舉辦了薩中貿易投資論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