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設:高達傳說的起點 S.C.M.EX 高達原型機

機設:高達傳說的起點 S.C.M.EX 高達原型機

(以下內容以正史為準,部分參考GTO)

(鳴謝劈石板君的友情翻譯)

一週戰爭

U.C.0079年,一年戰爭爆發。對地球聯邦宣戰的吉翁公國,在基連·薩比發表宣戰演說的3秒鐘後,就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對L5的SIDE-1、SIDE-4以及L4的SIDE-2發動了奇襲。

機設:高達傳說的起點 S.C.M.EX 高達原型機

公國軍為求速戰速決,在鎮壓過程中使用了核武、毒氣等NBC武器,令死傷超過了人類總人口的四分之一,3個SIDE的殖民地衛星幾乎全被摧毀了,死亡人口超過了28億。

配合新兵器以及米諾夫斯基粒子的戰場散佈,相關駐地的聯邦軍駐留部隊由於失去了雷達系統的引導,在公國軍的強擊下迅速的潰敗,幾乎沒有一起像樣的抵抗。40個小時不到就全滅了。

米諾夫斯基粒子的投入,意味著傳統兵器將完全無效化,幾乎倒退到了雷達和電腦都不存在的舊世紀一戰了。“要給步兵裝備刺刀了”甚至都不算是玩笑了。

機設:高達傳說的起點 S.C.M.EX 高達原型機

緊接著,公國軍將以毒氣肅清了的殖民地衛星“伊菲修島”運往了地球圈,計劃以殖民地墜落的方式直接摧毀位於地球南美洲的聯邦軍加布羅總司令部。

機設:高達傳說的起點 S.C.M.EX 高達原型機

公國軍方面將這一殖民地墜落作戰定名為“不列顛作戰”,如果被全長30公里、直徑6.5公里、質量將近100億噸的殖民地衛星直接撞擊,號稱堅如磐石、即使是核攻擊也能毫髮無損的加布羅,也必然會在這相當於廣島原子彈300萬倍的破壞力所徹底摧毀。

機設:高達傳說的起點 S.C.M.EX 高達原型機

但伊菲修島在抵達地球的過程中,遭到了來自月神二號的聯邦軍宇宙軍第四艦隊的迎擊。有所準備的第四艦隊配合南、北極的軌道導彈基地對伊菲修島發動了大規模的飛彈攻擊。

機設:高達傳說的起點 S.C.M.EX 高達原型機

不過,由於迎擊艦隊在與公國軍的護衛艦隊交鋒下損失慘重,未能徹底阻止伊菲修島的墜落就敗北撤退了,雖然為地面上的聯邦軍撤離加布羅爭取到了時間,但阻止殖民地墜落的任務是徹底失敗了。

機設:高達傳說的起點 S.C.M.EX 高達原型機

1月10日,伊菲修島的前端開始突入大氣層。殖民地衛星撕裂大氣,向地面墜落。然而在這一過程中,由於之前戰鬥的影響伊菲修島開始解體並偏離了預定軌道。最後分裂為兩部分的伊菲修島,分別墜落在了澳洲東海岸的悉尼,以及太平洋和北美大陸。

機設:高達傳說的起點 S.C.M.EX 高達原型機

短短7天的時間,就造成了幾近50億人口的死傷,縱觀人類歷史上的重大戰爭,都沒有這麼高效的。後世為了銘記這一段慘痛的歷史,將這段時間發生的戰事稱之為“一週戰爭”。

機設:高達傳說的起點 S.C.M.EX 高達原型機

為了討伐如此暴行的吉翁公國,也為了阻絕“第二次不列顛作戰”的發動,由雷比爾中將掛帥的聯邦軍艦隊從月神2號出發,在SIDE-5“魯姆”與多茲魯·薩比中將率領的宇宙突擊軍展開了艦隊戰。

機設:高達傳說的起點 S.C.M.EX 高達原型機

機設:高達傳說的起點 S.C.M.EX 高達原型機

機設:高達傳說的起點 S.C.M.EX 高達原型機

聯邦軍憑藉絕對的兵力優勢,一度壓制了只有前者三分之一兵力的公國軍宇宙突擊軍。不過很快隨著突擊機動軍特別機動大隊的增援,在公國軍新兵器MS的空間機動力面前,由麥哲倫和薩拉米斯級組成的聯邦宇宙艦隊被玩弄於鼓掌之間,毫無應對之策。

機設:高達傳說的起點 S.C.M.EX 高達原型機

公國軍在此役中幾乎消滅了80%的雷比爾艦隊,但己方也損失重大,尤其是艦艇幾乎損失殆盡。因此,表面上是一場由吉翁公國大獲全勝的勝仗,但實際上與聯邦軍幾乎是五五開的局面。

機設:高達傳說的起點 S.C.M.EX 高達原型機

不過在此役中,公國軍方面得到了一個決定性的戰利品,並通過宣傳這一事實沉重打擊了聯邦軍的士氣,為之後勸降聯邦**奠定了基礎。

機設:高達傳說的起點 S.C.M.EX 高達原型機

大敗虧輸聯邦**對吉翁公國提出承認己方獨立自治權和縮減聯邦軍備的要求產生了動搖,並一度有意在南極大陸召開的,由雙方代表締結停戰條約時接受這些實質是勸降的要求。

機設:高達傳說的起點 S.C.M.EX 高達原型機

與懦弱的聯邦**不同,軍方依然堅持繼續抗戰,條約上縮減具備的要求也觸碰到了一些人的利益,這是他們所不能容忍的。

機設:高達傳說的起點 S.C.M.EX 高達原型機

與此同時,由於聯邦軍的二次營救成功,約翰·伊布拉音·雷比爾竟然奇蹟般的生還歸來,他所發表的“吉翁已無可用之兵”著名演說極大地影響了南極洲史考特市正在進行的停戰交涉會議。

機設:高達傳說的起點 S.C.M.EX 高達原型機

機設:高達傳說的起點 S.C.M.EX 高達原型機

最終,南極條約的締結並沒有獲得預期的效果,公國速戰速決的願望徹底破滅,戰爭開始向長期化的方向發展。不過此時的聯邦軍,已然幾乎完全失去了制宙權,月神2號孤懸海外,岌岌可危。

南極條約時期,雙方官兵都認為休戰即將到來

機設:高達傳說的起點 S.C.M.EX 高達原型機

V作戰與RX計劃

聯邦軍所剩下的據點幾乎全都位於地球上,為此意圖徹底征服地球聯邦,同時也覬覦地球上豐富的物產資源,公國軍於衛星軌道上空集結兵力,在2月初發動了地球侵攻作戰。

機設:高達傳說的起點 S.C.M.EX 高達原型機

早在大戰之前,吉翁公國開發MS的消息就已經被地球聯邦所覺察到了,並且也以象徵性地啟動了MS開發計劃。不過,由於聯邦軍對區區SIDE國家的輕視,以及對自軍武力的過度自信,因此MS開發計劃頗受冷遇,進展緩慢。

0078年3月,地球聯邦議會通過了軍方提出的新兵器開發議案,也就是RX計劃。不過,由於資金與技術的投入均不足,造成計劃雖然慢吞吞地吐出了諸如RX-75的前身——RTX-44這樣的原型機,但距離“MS”這個目標,還相差十萬八千里。

機設:高達傳說的起點 S.C.M.EX 高達原型機

加之後來的局勢變化得太快,還未等計劃有具體的大動作——2月初發動閃電戰的公國軍,以2個月的時間就完成了地球上三分之二領土的佔領。

機設:高達傳說的起點 S.C.M.EX 高達原型機

大戰爆發後,在戰爭的序盤就慘遭重創的聯邦,為了對抗斬獲魯姆的勝利而無限膨脹的吉翁,終於理解了發展MS才是硬道理。

機設:高達傳說的起點 S.C.M.EX 高達原型機

0079年3月,在奇蹟凱旋的雷比爾將軍的力主下,以開發新型MS與新型強襲母艦為目標的“V作戰”得以確立。之前得不到充足的人力物力財力去構築的開發項目,在聯邦議會傾向於態度強硬的軍方後,開始一日千里的迅速推進。諸如哈比克、塔基姆、海威魯、斯茲、瑪茲木索尼克等均需產業的中堅力量,都紛紛受募加入了研發計劃,為V作戰提供推力。

可以說,RX-75、77和78均是在V作戰計劃啟動後才正式完成的。這三種機型均採用了核心區塊這一新型技術理念,以FF-X7型核心戰機為核心,配合上下兩套組件拼合成一臺完整的MS。

觸媒融合與米諾夫斯基反應堆

值得一提的是,充當機體核心區塊的部分,本身也是主動力來源所在。而這一區塊搭載的主動力爐,則是與吉翁系同宗同源的米諾夫斯基型反應堆。

早在舊世紀,物理學家盧爾·W·阿爾瓦雷斯發現,只要選取氫與氘或氘與氚作為燃料,就會形成較安定的擬似原子,從而就能做到低溫下的核融合反應。不過,有礙於當時的技術侷限,導致這種核融合效應只停留在了理論上,即便嘗試多次,最終也都以失敗而告終。

機設:高達傳說的起點 S.C.M.EX 高達原型機

然而到了宇宙世紀,由於米諾夫斯基粒子理論的確立,SIDE-3的米諾夫斯基物理學會發現對氦型熱核反應中所釋放出來的米諾夫斯基粒子進行受磁性壓縮,使其產生立方體超結晶體,從而形成I力場。

這種米氏超結晶體的分子形式接近金屬,對這一特性加以利用的話,很輕易就能在超結晶體內注入足夠反應的氦與氘,令到擬似原子的成功形成。

不過,由於庫侖障壁的存在,通常來說需要超高壓、高熱才能將其突破。不過現在既然實現了這種擬似原子,就能更輕易地突破了。也就是說,新型米氏反應堆的建造不需要考慮抗高溫、高壓等問題,冷觸媒聚變反應堆的製造就更方便了,尺寸大小也就可以進一步縮小,安全性也更好了。

機設:高達傳說的起點 S.C.M.EX 高達原型機

最早用於MS上作為動力源的米氏核融合爐,是在0075年由米諾夫斯基博士為核心的技術團隊開發完成的。由於性能優異,卻易於生產,米氏核融合爐在多個領域都有廣泛的運用,比如解決了宇宙戰艦的動力源問題,甚至用來移動小行星。

宇宙世紀的“秘銀”

機設:高達傳說的起點 S.C.M.EX 高達原型機

RX系列是最早將月神鈦合金作為主裝甲材質的機體,輕量堅固的LT-77型月神鈦作為製作機體框架與裝甲的材質,可謂是不二的選擇。

月神鈦合金,從名字上就很直觀地表達了它是一種鈦為主的合金。輕比重的鈦在同體積的情況下重量只有同體積鐵的一半,強度是同體積鐵的2倍。

鈦的耐腐蝕性也極強,在80℃的水中或600℃的空氣中都能穩定存在。由於以上特性,再加上鈦本身耐低溫性也極好,抗阻尼性能強,無磁性和毒性等突出特性,被稱之為“近乎完美的金屬”,在一些架空奇幻小說被中極為推崇的珍貴的“秘銀”,很可能就是現實中的鈦。

“秘銀!世界上所有的人都會為了它搶破頭。它的延展性如同青銅一樣大,又可以像是玻璃一樣磨光。矮人可以將它打造成堅勝鋼鐵、卻又輕如鵝毛的金屬。它的美麗如同一般的白銀,但秘銀的光澤不會隨著時光而衰退。”——BY《魔戒》

相對於殖民地衛星國家的吉翁公國,地球聯邦最大的優勢就是擁有充足的物質資源了。作為關係到整場戰爭的關鍵,高達能夠裝備以月神鈦合金,這種特殊合金製造的裝甲,是非常重要的。

機設:高達傳說的起點 S.C.M.EX 高達原型機

RX系列雖然是首個採用月神鈦的MS系列,不過要說起月神鈦用於軍事的歷史,那就得追溯到一年戰爭爆發以前了。據信,公國軍在MS開發初期也曾考慮過,將這種性能優異的合金作為MS主裝甲來運用,並確實地生產了數臺測試機。

不過由於殖民地國家國力不濟,最後才用更實惠的超高張力鋼替換掉了月神鈦合金。而得到聯邦議會首肯的聯邦軍,以強大雄厚的物力財力為依託,不惜血本打造“V作戰”與“RX計劃”。

之所以會在名稱前加上“月神”,原因是這種特殊鈦合金必須是在低重力的月球環境下(或相同重力的環境)才能成功冶煉。由鈦、鋁、稀土等元素構成的月神鈦合金,假使是在1G的地球環境或是幾乎沒有重力影響的太空環境中,最後冶煉而成的物質形態都是不同的。

而後,放射線遮斷性相當強的LTX128型月神鈦的出現,令米氏核融合爐的開發引入了這種特殊鈦合金。月神鈦能夠做到將核融合時產生的熱量、放射線幾乎完全遮斷的效果。在這之前,雖然有米諾夫斯基粒子的存在,但熱量和放射線也無法100%的遮斷。

為了避免事故發生,必須提升安全性,這樣又不可避免的會造成爐子變得更大隻(其實當時的核融合爐已經變得很小了,但依然不夠小)。而月神鈦的出現,一舉解決了米氏核融合爐的製造材料問題,在安全性不減的情況下間接也解決了小型化的問題。

MS是在近距離進行戰鬥,以肉搏戰為主的機動兵器。由於純物理衝撞與中彈率較高,因此自然而然會希望能採用更堅固的材料作為裝甲。上面也提到了,公國軍雖然早就注意到了這種剛性與放射折斷性都很優秀的合金,不過反而是後知後覺的聯邦軍將其真正運用到了MS的開發之中。

機設:高達傳說的起點 S.C.M.EX 高達原型機

RX系列中初採用月神鈦的MS,是RX-75鋼坦克與RX-77鋼加農。在實彈測試中,月神鈦表現出了遠勝超高張力鋼的耐彈性(差不多是超高張力鋼的2倍),優異的剛性完全可以為機體提供完善的保護。

機設:高達傳說的起點 S.C.M.EX 高達原型機

且,其耐腐蝕性的特點也使得運用壽命得以增加,整備性也因此獲得提升。同時,月神鈦的輕量性對機體的運動性也有提高,同時也令確保了一定程度的荷重。

最初的高達

機設:高達傳說的起點 S.C.M.EX 高達原型機

本機的框體設計,主要還是參考了當時主流的半硬殼式結構。這種半一體化的設計源自於吉翁系MS,是一種令外裝甲兼具承重、散熱功能。

不過本機在設計上也有自己的考慮,區別於舊式的完全一體化配置,令機體外殼受損後不用像以往那樣整個替換,只需要快速更換破損組件即可。既減少了戰時修理的時間,提高了日常維護的效率,同時也保留了延展性。

特別是在作戰中必須進行緊急修復的情況下,能夠爭取在短時間內完成作業某種程度而言的而且確是左右勝敗的關鍵。雖然裝甲板的分割會導致零散化,防禦性會受影響。不過這種程度上的影響完全可以通過追加護盾的方式來彌補。

機設:高達傳說的起點 S.C.M.EX 高達原型機

由於米諾夫斯基粒子投入了戰場,無線電與微博等電磁波受到干擾,雷達徹底癱瘓。不得已,感測系統轉換為以光學系統為主。

本機的頭部主感測器設計相較於RX-77鋼加農的那種簡單綠色防彈護目鏡設計,採用了更漂亮的人體面相佈局,特徵是配置了一對雙眼式感測器,並且在面罩位置追加了兩道散熱槽。

同時,也增加了RX-77所沒有的頭冠部分,位於機體的最高處,內置了前後一正一副兩組取景器。這有助於在頭部轉向或是機體採取戰鬥機動時,保證駕駛員能隨時獲得全方位的視覺情報。

機設:高達傳說的起點 S.C.M.EX 高達原型機

在位於額頭位置的帽簷處,裝設有一組五邊形裝甲罩,這裡是全方位收發式天線基部的安置點。這裡值得一提的是,本機在剛完成出廠時,採用的是裝設在頭部後方79時收發天線,是類似RX-77的版本。

不過這種保守的設計沒撐多久就進行了改裝,Suze公司拿出了當時最新款的全方位收發式天線將其替換,也就是現在我們所看到的V字形天線了。

由於天線的更改,五邊形裝甲罩也隨之大型化。不過又因為RX-77對於頭部固定式武裝的運用反饋,本機保留了在額頭兩側裝設60毫米機關炮的設計。

這是託託卡寧漢姆公司研製的一款小口徑實彈機炮,採用內置彈箱+彈鏈式供彈,彈倉設置在頭部兩側的散熱槽後方。

(一樣性能相同款式我就黑白處理啦2333)

機設:高達傳說的起點 S.C.M.EX 高達原型機

雖然相比起光束兵器來,小口徑的實彈機炮顯得微不足道。不過由於本機的定位就是對MS戰鬥用的高速近戰格鬥型MS,在極近距離下對MS關節驅動器、動力管線乃至光學感測器等脆弱的關鍵部位,造成可觀的傷害。同時,以MS的高度進行掃射的話,對戰車、戰鬥機等小型目標的傷害也是致命的。據信在更換彈種後,頭部火神炮甚至能貫穿超高張力鋼製的裝甲。

機設:高達傳說的起點 S.C.M.EX 高達原型機

本機的軀幹,特別是作為上半身主體、收納核心戰機區塊呈空心框架的胸部區塊。由於與其連接的頸部屬於轉動頻率較高的部件,因此在基座處設置了領狀裝甲,保護脖頸部件。

機設:高達傳說的起點 S.C.M.EX 高達原型機

本機胸部前方設置有百葉窗式換氣口,左右一共兩處。由於此處與揹包內置的輔助動力爐是管線直連的關係,因此也兼具為揹包動力爐散熱的功能。

機設:高達傳說的起點 S.C.M.EX 高達原型機

位於機腹處的駕駛艙艙蓋的開啟方式有兩種,其一是中央下方的艙蓋上移,其二是整塊裝甲區塊上翻。這兩種都足以容一名駕駛員從容出入了,後者更是可以將整個駕駛艙內部完全呈現出來。

機設:高達傳說的起點 S.C.M.EX 高達原型機

上面提到了與胸部換氣口直連的揹包動力爐,這裡要解釋一下。本機的揹包設計沿襲自吉翁系,內置有一對兩組NC-5型輔助動力爐,專為輔助發電、核融合火箭推進器加熱源以及對光束步槍、光束軍刀提供能源供給而準備,從而分擔了主動力爐的供能負荷。

機設:高達傳說的起點 S.C.M.EX 高達原型機

此處輔助動力爐運作時產生的廢熱,通過背部中央的冷卻系統來處理,由前胸換氣口進行輔助排放。而由於此處優先為武器裝備提供充能,因此就近在揹包左右兩側裝設了光束軍刀充能基座。

作為本機在無重力環境下最主要的推進裝置,作為主推的LE-703型火箭推進器也採用自吉翁系的設計,統合設置於揹包下方。本機搭載的推進裝置通過反作用力使得本機獲得前進矢量,同時也能以調節2基噴嘴的噴射角度,來使本機實現朝八方向的靈活運動。

機設:高達傳說的起點 S.C.M.EX 高達原型機

推進器所消耗的推進燃料棒採用的是松角化學公司的產品,具備可快速更換的特點。由於總出力遠超吉翁系MS,因此本機能夠更快地做出反應,迴避敵人的攻擊或是更快的進入戰鬥狀態。

本機的機械手臂在設計上一定程度地參考了吉翁系MS,不過為了追求更佳的抓握能力,以及更廣泛的裝備武器,本機的機械臂——尤其是前臂部分被設計得更酷似人形。

在這一時期,MS手臂已然出現了擬骨架的內部設計,內置採用了複數的新型力場馬達後,令臂腕的承重、靈活、準確度都大幅提升。不但能提起最大147噸的重物,還能在不傷害對象的情況下抓起生物。

機設:高達傳說的起點 S.C.M.EX 高達原型機

RX系列在鋼坦克與鋼加農時期,並未設置有獨立的肩部裝甲,而本機在反覆參考了MS-05、06後,將這一缺失的區塊加以重現了。特別是在肩甲內還追加有一基微型火箭推進器,這是考慮到本機在無重力環境下運動時,可以通過這一設計提供更好的水平機動性能。

之前也說到了,由於在本機這一時期出現了內骨架的設計,因此利用這一新特性追加了過去所沒有的裝備掛點,為裝備攜行式護盾提供了便利。進一步考慮,由於護盾得到了懸掛固定於前臂的可能,騰出的機械手就可以握持其它的武裝,等於說間接增加了一次出擊的武裝攜帶總量,強化了本機的作戰潛力。

另外,本機的前臂裝甲設計呈現出一種貼合內部骨架的非平面感。這是由於最初構思是將光束步槍作為固定式武裝的緣故,這種凹凸不平的外殼設計在稍晚於本機出廠的RX-78-2、3上已然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強調強度與生產性的平整外殼設計。

機設:高達傳說的起點 S.C.M.EX 高達原型機

本機的機械手除了用來抓握外,還能臨時充當升降電梯的角色。同時,由於手掌內側施加有彈性塗層,主要是在抓握過程中起到一個防滑的作用。也正以為這一點,本機的機械手指擯棄了RX-77那種以增加單位壓力來穩定握持的圓形指,改用接觸面積更大的方形指了。


(帶■前綴的均為出廠後再修改的細節)

機設:高達傳說的起點 S.C.M.EX 高達原型機

■本機的腰部區塊,尤其是裙甲部分同樣借鑑了吉翁系MS的設計,以簡單直接的複合型裝甲板佈置於前後左右,用來保護重要的股關節。

■同時,在前裙甲的位置裝設有一個添加了小型V字凸起標誌的中央機構,內藏有用於大氣層突入的冷卻覆膜和冷卻噴霧。同樣在後裙甲中央也形成了一個武裝固定點,用以固定大型武裝,譬如超絕火箭筒。

機設:高達傳說的起點 S.C.M.EX 高達原型機

■而在前後裙甲之上,每一塊都追加有控制動力爐氦3溫度的冷卻系統。側裙甲也設置有武裝掛點,這一部位是本機專用光束步槍的固定掛點。另外在腰部區塊內設置有NC-7S-3型核融合爐,相比起NC-7型來體積更小,佔用空間更少,主要作用是驅動各個可動機構正常運作。

本機的腿部設計部分參考了來自對捕獲的渣古Ⅱ解析得到的相關技術,然後再以聯邦軍自行研發而得到。除了能出色地實現重力下MS移動功能外,在大腿部位還內置有集成式傳感器組件和輔助取景器等情報收集裝置。

機設:高達傳說的起點 S.C.M.EX 高達原型機

本機大腿內構多為承重骨架的設計,內置有輔助動力爐以供驅使。為了保護這一區塊,設計了一體化的鑄件裝甲將大腿前後包裹了起來,再加上裙甲的加成,理論上已是無懈可擊。

作為聯邦軍兵器開發局技術部開發(實際上是民間協力)的新型反應系統,力場馬達應用了米諾夫斯基物理學,力場與米諾夫斯基粒子的相互作用能誘導出強大的扭力。相比起公國軍的流體脈衝驅動技術,力場馬達的可靠性更高,且形成模塊化的各部件的整備性也提高了。

作為大型力場馬達的設置區域,膝關節裝設了大量油壓傳動裝置來加以配合。而油壓傳動本身也可以在重力下運動時減輕、吸收所產生的衝擊力,避免重要關節因此受損,降低對駕駛艙的震動影響。

■由於這一區域的機構複雜性,在裝甲設置方面不再是以兩側夾組一體化腓骨裝甲的形式了,而是單獨為膝部設置一個獨立的可動裝甲罩,相較於出廠版本這一部件更外凸。

機設:高達傳說的起點 S.C.M.EX 高達原型機

■原本就設置在相當於小腿肚兩側位置的LE-500型輔助推進裝置,做到了進一步的內置化,推進方向由向前改為水平,配合向側後方噴射的制動噴嘴,力求借此強化整體的機動性。

值得一提的是,本機的小腿處還設置有水冷用導管。其在機體內部以冷卻水不斷循環流動的方式,令本機內部保持一個相對安全的溫度。

就重要性而言相當於人體的動脈與靜脈,這一組件如果遭到破壞,本機將徹底失去重力下的移動能力,因此除了將其設置在腿部偏後的位置,這一區塊的裝甲防護也是相當可觀的。

可以說,關於本機下半身的設計,雖然參考了吉翁系的技術,但實際上卻是由聯邦軍大量新技術孕育下的全新成果了。在靈活性方面,對吉翁系MS有著壓倒性的性能優勢。

機設:高達傳說的起點 S.C.M.EX 高達原型機

本機的足部相比起吉翁系MS來,在結構上更為緊湊且不失靈活。同時又在前、後足部連接的關節處、踝裝甲的開槽內也都內置了大小不一的複數個微型火箭推進器和姿勢制御噴嘴,不遺餘力地強化本機的推進力(踝裝甲開槽並不是為了輕量化)。

機設:高達傳說的起點 S.C.M.EX 高達原型機

最初之武裝

XBR-M-79 Proto Type beam Rifle/試作型光束步槍

機設:高達傳說的起點 S.C.M.EX 高達原型機

RX計劃,實際上也是聯邦軍研製MS用光束兵器的開始。開發順序早於本機的RX-77鋼加農就配備了攜行式MEGA粒子發射器了。

不過在當時,由於BOWA公司生產的長管光束步槍對出力要求較高,本身的耗能也高於預想,產品並不算理想。在那之後,隨著科技的進步,更適合本機的BLASH公司研製XBR-M-79型光束步槍也就應運而生了。

機設:高達傳說的起點 S.C.M.EX 高達原型機

這款試作型光束步槍初測試時電力消費較高,為求能正常安定的運用,只得將其功率輸出調低後使用。事實上在設計之初,考慮到射擊穩定性的問題,原本是想將光束步槍設置在前臂下方,作為固定是武裝來運用的。

相較於之後出現的XBR-M-79-07型來,本款試作型光束步槍在機匣下方設置有槍托凸扣,在射擊時能與前臂互相咬合,保持射擊的穩定,是其一大特徵。

試作型光束步槍採用了當時來說非常先進的能源CAP技術,這是一種將米諾夫斯基粒子以高能壓縮狀態進行儲存的裝置。在此基礎上只需要額外添加少許能量,就能觸發儲存的高能米諾夫斯基粒子,令其融合轉化為MEGA粒子。

能源CAP本身通過能量電容器進行充能,一旦光束步槍內儲存的米諾夫斯基粒子耗盡,能源CAP就作為補充彈匣為光束步槍提供高能米諾夫斯基粒子。

在這一時期,光束步槍尚未配備大型可動式感測器。試作型光束步槍的瞄準裝置與激光定位接收器設置在身管護木的下方。這是一種發射不可見激光至目標,再反射回接受系統進行計算,然後指示火控系統的瞄準裝置。

這麼設計的目的還是為了提高精度和反應速度,同時也減輕駕駛員的負擔。

機設:高達傳說的起點 S.C.M.EX 高達原型機

由於槍口一共設置有三處壓火嘴,一處就朝向下方,無疑在射擊瞬間有干擾觀測瞄準之嫌。雖然軍方就這一問題向BLASH公司提出了,但後者並未對槍口進行改進,只是在之後的款式上將瞄準裝置修改為可45°翻轉的可動式感測器。

聯邦軍於戰時率先掌握了能源CAP技術,而由於米諾夫斯基博士的逃亡,導致吉翁在光束兵器的研製方面大幅落後。一直到大戰末期才完成了能源CAP的開發,然而此時已然大勢已去。

作為這一系光束步槍的起源,試作型光束步槍的扳機位相對靠前,毗鄰瞄準裝置處。射擊時維持穩定全仗單手的握持以及與前臂固定的槍托,為了保護脆弱敏感的瞄準裝置,身管加套了5個散熱單元。

作為一款試作型兵器,其主要價值在於收集相關數據,以便為日後進行制式量產而做準備。事實上,之後成為RGM-79主武裝的BR-M-79C,正是基於從本款光束步槍上收集到的測試數據為依託而迅速定型的。

Beam Saber/光束軍刀

機設:高達傳說的起點 S.C.M.EX 高達原型機

作為本機的最大特徵之一,同時也重新定義了MS格鬥的武裝,就是光束軍刀了。這種同樣以能源CAP為依託的武器,原理是以I力場拘束帶電荷的MEGA粒子,來形成肉眼可視的高熱光刃。

在一年戰爭初期,公國軍MS使用的格鬥武器以電熱斧為主。而對於聯邦軍來說,這種武器的威力並沒強大到能滿足RX計劃的門檻要求。而又有能源CAP技術可以運用的情況下,終於完成了光束軍刀這種近身肉搏戰專用的新型武器。

光束軍刀的優點在於,配合本機極為柔軟且又兼具速度的動作,能夠確實狙擊敵人的關鍵部位,譬如駕駛艙。而千度以上的光束刃幾乎能在瞬間熔斷300毫米厚度的鈦合金裝甲,或是更厚的超高張力鋼,威力可以說遠超電熱斧。

機設:高達傳說的起點 S.C.M.EX 高達原型機

破壞力之強足以一刀斬斷MS-06渣古Ⅱ的光束軍刀,令本機在近戰中獲得了極大的優勢。且光束軍刀相比起電熱斧來刃部更長,重量反而更輕,非戰鬥時可以收納於基座上,依靠揹包內置的輔助動力爐同步充能,隨時可以投入戰鬥。

Shild/護盾

機設:高達傳說的起點 S.C.M.EX 高達原型機

一年戰爭時期,公國軍的主力機種MS-06渣古Ⅱ以加裝肩盾的方式,增加機體的防禦力。而本機在設計上同樣也有這方面的考量,不過靈活度欠佳的固定式護盾顯然並不理想。

機設:高達傳說的起點 S.C.M.EX 高達原型機

本機所配備的RGM-M-Sh-003型攜行式護盾,就材質而言是與本體一樣由月神鈦合金打造的,以三重夾層的結構形成的一種複合式裝甲體系,防禦能力絕佳無疑。

本機之所以要配備看似笨重、沒什麼效率護盾,主要是用來吸收攻擊所造成的的衝擊力、並加以擴散。與渣古Ⅱ不同的是,本機的盾牌實現了完全的獨立化,並不直接固定在機身上,而是以機械手來握持或懸掛在裝備掛點上。

機設:高達傳說的起點 S.C.M.EX 高達原型機

護盾的強度足以抵禦馬傑拉戰車主炮的零距離射擊,足夠在實戰中確實的保護本機不受損傷。同時,在盾的上方設置有觀察孔,頂盾防禦的同時也不影響射擊觀測。另外,盾的內側還設置有額外的裝備掛點,可以將備用的光束軍刀或是彈匣懸掛於此。

Hyper Bazooka/超絕火箭筒

機設:高達傳說的起點 S.C.M.EX 高達原型機

本機所配備的超絕火箭筒,是一門發射380毫米火箭推進榴彈的重型無後坐力炮,屬性上比較接近選擇式武裝。

本機的超絕火箭筒在設計理念上,同樣也是模仿自吉翁系慣用的渣古火箭筒,一樣簡單的構造,一樣超群的破壞力,就連實際裝彈數也是相同的。

機設:高達傳說的起點 S.C.M.EX 高達原型機

為了穩定彈道,超絕火箭筒採用的是較長的炮管,後部彈倉部分重量又大,這就導致實際操作起來比較麻煩。且由於彈速較低,應對高機動性的目標(譬如MS)比較吃力,更多的是用於反艦、反要塞等作戰上,用來破壞機動性差的艦艇和固定掩體火力點倒是一把好手。

本機在剛組裝完成並下線時,機身顏色以灰白為主,也就是所謂的出廠配色。

機設:高達傳說的起點 S.C.M.EX 高達原型機

在經歷了初次測試過後,開發部對其暴露出的問題進行了修改與升級,所有的改裝完成後就是現在大家所熟知的形態:黑白相間的配色,醒目的V字形天線,RX-78-1高達原型機。

由於本機是以格鬥戰為基準設計,具備高泛用性的MS。與非人形的RX-75、二線支援的RX-77是截然不同的機體。由於整個開發體制灌注了接近1000家民間企業的協力,大範圍徵集試驗方案的結果是計劃推進的速度可以用驚人來形容。

機設:高達傳說的起點 S.C.M.EX 高達原型機

這種協作方式的效率遠遠超過了單一大型軍工企業,打破了講話的開發體制。同時,允許背景迥異的大多數技術人員自由提出不同的言論與看法,也能讓當局收集到很多意想不到的創新理念,不光是RX計劃得惠,對於這個時代以及MS相關領域都獲得了飛躍性的進步。

——————————————————————————————————————

貌似好久沒更《CC科普》了,手生得不知從何說起2333。

機設:高達傳說的起點 S.C.M.EX 高達原型機

工作忙是一個原因,回家後還要伺候小祖宗,比上班還忙23333。人生就是這樣,每下一個決定,都會對整個現狀造成巨大的影響。想想過去一個月更兩三期的日子,放到現在簡直難以想象,沒時間,也沒精力了。

機設:高達傳說的起點 S.C.M.EX 高達原型機

機設:高達傳說的起點 S.C.M.EX 高達原型機

不過沒事,困難嘛,真要有愛的話還是可以克服的。畢竟作為一種興趣愛好,在製作的過程中不管多麼燒腦爆肝,都是幸福快樂的。

之前我實際上並不喜歡講高達型,因為太強,也太具傳奇色彩,相對來說也就不夠真實接地氣了。所以我還是喜歡量產,喜歡渣古和吉姆。

機設:高達傳說的起點 S.C.M.EX 高達原型機

大河原邦男的MSV一直是我的最愛,粗短的四肢,囧囧有神的面相,粗大渾圓的拳頭……最近幾年新繪的MSV-R在畫風上開始修長了,感覺不妙23333。

機設:高達傳說的起點 S.C.M.EX 高達原型機

聯邦的MS起源基本上就是RX系列的歷史,而RX系列又是脫胎于吉翁的渣古。以鋼坦克為首,然後有了第一臺人形機鋼加農。再加快驅動關節的靈敏度,令移動加快,於是就有了高達。

機設:高達傳說的起點 S.C.M.EX 高達原型機

一年戰爭前期的吉翁可謂是順風順水,地球侵攻作戰的順利可能連他們自己都始料未及,這當然也是戰前聯邦**不相信吉翁會發動全面侵略,對MS計劃不重視導致的。

機設:高達傳說的起點 S.C.M.EX 高達原型機

不過聯邦也夠奸詐,表面上幾乎0抵抗的態度,放棄不必要的據點,實際上是為了讓吉翁的戰線不斷拖長,發生補給後勤困難後,再來跟你慢慢算賬。

機設:高達傳說的起點 S.C.M.EX 高達原型機

鑑於之前做過G2的科普,模型用的是G3,想想差不多也該把G1給補完了。但手頭沒有合適的模型,上78資料庫一查,R魂有舊版和動畫版兩種G1,但前者塗裝太雷,後者造型我不喜歡,所以考慮再三還是放棄了。

與EMIA稻妻勇士相比,略高那麼一根毛

機設:高達傳說的起點 S.C.M.EX 高達原型機

再加上我又是那麼一個難弄偏執的小比例控,1/100的MG自然也不會考慮。雖然2.0系列非常優秀,我一直都很嚮往。

機設:高達傳說的起點 S.C.M.EX 高達原型機

MIA和HCM都沒有推出過G1,不過就算有我也不會入手,前者太軟後者太小(MIA搭的FF-6挺好的)。FIX……除了大魔我想不出還有可以入的。

機設:高達傳說的起點 S.C.M.EX 高達原型機

眼鏡廠我之前只風聞過大名。之前找素質較高的小比例成品Exia時,瞄過一眼眼鏡廠。不過可惜沒找到帶GN劍的版本,最後作罷了(入了RG)。

機設:高達傳說的起點 S.C.M.EX 高達原型機

眼鏡廠我所知不多,廠標是很有趣的一眼罩,因而得名——我腳得酷似佐羅的眼罩2333。怎麼說呢,相比起中規中矩走傳統路線(相對而言,B也有妖孽的時候)的財團B,眼鏡廠算是一個比較另類的廠商了,在做景品模型時特別嗜好劍走偏鋒。

尤其是這家廠推出的S.C.M.EX系列名頭很大,人氣很高,價格也很辣——這都要歸功於這個系列一貫的風騷外形與瘋狂可動——不過好像是停產了的緣故,現在一套全新SCMEX相當於膠魂限定的價位,人氣最高的幾款更是漲到了海景房的高度,讓人不禁唏噓不已23333。

機設:高達傳說的起點 S.C.M.EX 高達原型機

不妖嬈,不成活。

老實說這家的機體造型之妖嬈已然是GK的程度了,財團B的塑料套件亦或是R魂成品都不夠看了(唯一外形可動比較接近的是R魂097的老版渣古Ⅱ)。就連吉姆這種常年以雜碎形象出現在各種動畫漫畫遊戲中的量產,也都是一副完全可以上天攬月下海捉鱉、拳打東方不敗腳踢創制燃焰的狂霸酷拽吊氣勢了。

眼鏡廠的SCMEX系列裡,吉翁系普遍都是小頭、巨肩、窄胸、大胯、粗腓、小腳掌。小頭可以襯托虎背熊腰的強壯感,這對於以粗線條為美的獨眼機來說尤其重要。小腳掌的話可以給人一種踩高跟鞋的感覺,讓整體看起來更修長,與女性穿高跟鞋是一個道理。

機設:高達傳說的起點 S.C.M.EX 高達原型機

而聯邦系則更妖孽,清一色的削肩窄胸水蛇腰,粗粗一看簡直就是女高中生的體形23333。無論是裝甲分割還是細部刻線,特別是踝關節的接地性堪稱BT(HG新生78童鞋,來了解一下)。

而且SCMEX聯邦系從上到下的三角形線條,有點酷似當年海茲爾改的風格。不過港真,上小下大得有點嚴重,軀幹感覺比例小於1/144,在1/170左右。

這種以簡單粗暴的可動關節來將一些不可思議的詭異造型具象化的方式,實現了捅破天際的高可動與百看不膩的哲學造型,有點山口式的感覺。

機設:高達傳說的起點 S.C.M.EX 高達原型機

光束軍刀特效件是整個G1套裡最有槽點的存在(其次是巴祖卡),純塗裝的素質,塗料還不像HCM那種熒光色,不太好看。且由於連接位與財團B的塑料套件、R魂都是反著來,所以完全沒法救2333。至於刀柄簡直就是雙Z的尺寸,太粗了23333(不過刀柄與光束特效件相連接的部位,造型歪打正著很接近NT-1版23333)。

機設:高達傳說的起點 S.C.M.EX 高達原型機

G1的巴祖卡不像真實配色那樣有局部白色塗裝的福利,不公平23333。不過能收納在後腰這點很意外,我本以為辦不到呢23333。

手型方面握拳×2、持劍×2、開掌×1,沒亮點也沒失望。畢竟手型太少了不夠用,太多了收納不易(元件盒瞭解一下)。R魂動畫系列就因為手型給的厚道,還專門附帶了一個看著很窮酸2333(HGUC吉姆加農Ⅱ也給過,不過是剩餘流道的廢物利用,更窮酸2333)的手型收納架來避免手型的丟失,從這點上來也能看出財團B的用心(咦)。

機設:高達傳說的起點 S.C.M.EX 高達原型機

G1的揹包推進噴嘴造型是十分囂張的向外拔型,我對此的第一聯想是某觸碰後會凸起的那啥葡萄23333。由於上半身比較窄小,所以揹包體積也不大,看著好像要達到“阿寶李的空中戰”要求的推力,比較艱難誒23333。

我沒試過SCMEX其它機種,據說渣古材質是軟膠的級別,心裡還特別忐忑,已經安慰了自己就算軟膠也是親生的要疼它愛它畢竟是錢買的23333。

機設:高達傳說的起點 S.C.M.EX 高達原型機

結果到手一摸,不說硬到鑽石吧(誇張23333),起碼已經達到了R魂的水準——甚至部分都硬過R魂了,這對於之前誤以為會是MIA級別材質的我,無疑是一大驚喜。

小腿後部與膝關節連動,設計有活動機構。在膝蓋彎曲時可以讓一部分膝關節藏入小腿內,藉此提升彎曲幅度。同時膝蓋裝甲也是分割式的,可伴隨膝關節連動,非常好看且的一個主流設計。

機設:高達傳說的起點 S.C.M.EX 高達原型機

裙甲部分也是一大驚喜,前後均能獨立活動(後裙甲是兩片一體化連動的),不過側裙甲沒有還原設定裡固定光束步槍的機構——不過就附帶的光束步槍那尿性,有也掛不上去。

機設:高達傳說的起點 S.C.M.EX 高達原型機

總的來說還是一款非常有趣的景品,由於材質過硬所以都不用擔心拆封後發現天線之類的纖細零件會扭曲變形,武器配件同樣鐵骨錚錚(巴祖卡是彎也彎得鐵骨錚錚,以後慢慢用電吹風調教吧)。體驗不錯,如果有部分關節鬆動,也可以用電吹風拔插法+聖水來解決(賣家是建議用泡泡豬,但我入手的那支擠出的增厚液幹固性太差)。

機設:高達傳說的起點 S.C.M.EX 高達原型機

有機會的話,日後會繼續跳SCMEX這個坑,比如鋼加農我就覺得不錯,吉翁系的老虎也可以試試(據說獨眼都是橡皮般的柔韌度,不知真假2333)。

機設:高達傳說的起點 S.C.M.EX 高達原型機

許久才開的新一期,準備倉促內容嘮叨,感謝各位的耐心與支持~本月中旬可能會發一部番外,關鍵詞是鹹蛋,敬請期待~~那麼我們下一期見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