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生動物圖鑑——國家一級保護動物(一)

廢話不說,直接上圖:

野生動物圖鑑——國家一級保護動物(一)

熊猴

熊猴,是靈長目獼猴屬下的一種猴子。體型大小與獼猴相似,體重10-15kg,體長500-700mm;尾長約為體長的1/3。與獼猴的不同在於顏面部相對較長,眉弓較高而突出。

熊猴為喜馬拉雅山區和印度支那地區的特有種。主要棲於季風常綠闊葉林、落葉闊葉林、針闊混交林或高山暗針葉林。棲居生境和習性與短尾猴等有些相似之處,但熊猴棲居生境相對較高,在西藏東南部和雲南西北部,棲居生境的海拔多在2500m左右,更具耐寒性,而且分佈的緯度偏北。主要以野果及植物的鮮枝嫩葉為食物,也食部分昆蟲、兩棲動物和小型鳥類。

分佈於中國、印度、尼泊爾、不丹、緬甸北部、泰國北部、老撾和越南。列入《華盛頓公約》CITESⅡ級保護動物。

野生動物圖鑑——國家一級保護動物(一)

臺灣猴

臺灣猴(學名:Macaca cyclopis Swinhoe),為中國特有種,體形酷似獼猴,體更灰,尾深色。它們的尾巴都超過體長的二分之一,不過臺灣猴的尾巴在比例上更長一些,也比獼猴較小而胖。

臺灣猴棲息於巖壁和山林之中,為半地棲動物,取食各種野果、樹葉、昆蟲,有時也盜食農家的穀物和瓜果。多結成一雄多雌的家族群,以一體魄強壯的成年雄性作為首領。每胎產1仔。壽命可達20歲。產於中國臺灣省的南部和中部。

野生動物圖鑑——國家一級保護動物(一)

豚尾猴

豚尾猴(學名:Macaca leonina):體長54-62釐米,體型較粗壯,頭頂平坦,具輻射排列的黑褐色頂毛。臉周毛斜向後方,耳周毛則向前方,彼此相連似一圍帶。通體毛色淡黃褐,唯背中線色較深暗,略呈一脊紋。尾較細長,常上翹呈S型。尾兩色型,背面暗黑,腹面赭黃。尾端毛蓬鬆,形似帚狀或豬尾。尾長不及身長的四分之一。通體淺黃褐色,頭頂毛短,輻射排列成一棕褐色平頂區,似帽狀;尾上的毛大部分短而稀,形似豬尾。臉側及顳需的毛斜向後方生長,耳周的毛側向前生長,彼此相連似一圍帶。分佈於中國西藏的豚尾猴,上體顏色較深,臉部橙黃色,體背至尾端黑褐色,頸和頭後為赤黑色;頭頂黑色,兩側土黃色染赤色;腹面黃白或灰白。

棲息於熱帶、亞熱帶森林中或海拔較低的針葉林內,營樹棲生活,喜群居,以植物果實為食,也捕食昆蟲和小鳥。

野生動物圖鑑——國家一級保護動物(一)

葉猴

我國有6種葉猴,即黑葉猴、白頭葉猴、長尾葉猴、菲氏葉猴、戴帽葉猴和白臀葉猴。它們都是中國的國家一級保護動物。葉猴起源於歐洲,它們的祖先從歐洲經非洲再到亞洲,首先進入東南亞地區,然後沿著河谷或低地進入我國華南和西南一帶具有熱帶岩溶地貌的亞熱帶森林,即在目前的分佈區生存繁衍,形成優勢種群。

這個過程發生在大約距今300萬年前的第四紀,恰好與我國南方熱帶岩溶在熱帶氣候條件下開始發育、形成的時間相一致,並且得到了很好的適應和充分的發展,生存至今,是大自然所賦予的寶貴財富。

野生動物圖鑑——國家一級保護動物(一)

金絲猴

金絲猴(拉丁學名:Rhinopithecus),毛質柔軟,鼻子上翹,有緬甸金絲猴、怒江金絲猴、川金絲猴、滇金絲猴、黔金絲猴、越南金絲猴6種,其中除緬甸金絲猴和越南金絲猴外,均為中國特有的珍貴動物。

金絲猴群棲高山密林中,以野果、竹筍、苔蘚為食,亦喜食鳥蛋等肉類,棲息地海拔很高,身上的長毛可耐寒。6個品種均為珍稀品種,均列為紅色物種名錄瀕危品種。

野生動物圖鑑——國家一級保護動物(一)

蜂猴(懶猴)

蜂猴(學名:Nycticebus coucang)為靈長目蜂猴屬下的一種猴子,有9個亞種。體型較小而行動遲緩,是較低等的猴類,體長28~38釐米。兩隻小耳朵隱藏於毛茸茸的圓腦袋中;眼圓而大。四肢短粗而等長,第二個腳趾還保留著鉤爪,尾短而隱於毛叢中。體背棕灰色或橙黃色,正中有一棕褐色脊紋自頂部延伸至尾基部,腹面棕色,眼、耳均有黑褐色環斑。

蜂猴棲於熱帶雨林及亞熱帶季雨林中,完全在樹上生活,極少下地,喜獨自活動。行動特別緩慢,只有在受到攻擊時,才有所加快,故又名“懶猴”。白天蜷成球狀隱蔽在大樹洞中或在枝椏上歇息,夜晚出來覓食,以植物的果實為食,也捕食昆蟲、小鳥及鳥卵。一年四季均能交配,懷孕期5~6個月,多在冬季產仔,每胎1仔。

分佈於雲南和廣西南部,多分佈於東南亞。屬中國國家一級保護動物。

野生動物圖鑑——國家一級保護動物(一)

馬來熊

馬來熊(學名:Helarctos malayanus)為食肉目馬來熊屬下的一種小型熊類動物。是現存體型最小的熊,體長110-150釐米,體重27-75千克。全身黑色,體胖頸短,頭部短圓,眼小,鼻、唇裸露無毛,耳小而頸部寬。兩肩有對稱的毛旋,胸斑中央也有一個毛旋。尾約與耳等長;趾基部連有短蹼。胸通常點綴著一塊顯眼的"U"型斑紋,斑紋呈淺棕黃或黃白色。舌很長,適於舔食白蟻。爪鉤呈鐮刀形,善於攀爬。

馬來熊是唯一不冬眠的熊亞科動物。主要分佈在東南亞和南亞,在中國雲南綠春以及西藏芒康有少量分佈。生活在熱帶和亞熱帶森林中,性孤獨,白天在樹上休息,夜間活動,行動敏捷,善攀援。膽小,怕冷但不冬眠。雜食性,吃樹葉、果實、蜂蜜、昆蟲及小動物。約3歲性成熟,妊娠期7-8個月,每胎1-2仔。平均壽命約24年。為中國國家一級保護動物。

野生動物圖鑑——國家一級保護動物(一)

大熊貓

大熊貓(學名:Ailuropoda melanoleuca,英文名稱:Giant panda),屬於食肉目、熊科、大熊貓亞科和大熊貓屬唯一的哺乳動物,體色為黑白兩色,它有著圓圓的臉頰,大大的黑眼圈,胖嘟嘟的身體,標誌性的內八字的行走方式,也有解剖刀般鋒利的爪子。是世界上最可愛的動物之一。

大熊貓已在地球上生存了至少800萬年,被譽為“活化石”和“中國國寶”,世界自然基金會的形象大使,是世界生物多樣性保護的旗艦物種。據第三次全國大熊貓野外種群調查,全世界野生大熊貓不足1600只,屬於中國國家一級保護動物。截止2011年10月,全國圈養大熊貓數量為333只。大熊貓最初是吃肉的,經過進化,99%的食物都是竹子了,但牙齒和消化道還保持原樣,仍然劃分為食肉目。野外大熊貓的壽命為18~20歲,圈養狀態下可以超過30歲。

大熊貓是中國特有種,現存的主要棲息地是中國四川、陝西和甘肅的山區。

野生動物圖鑑——國家一級保護動物(一)

紫貂

紫貂(學名:Martes zibellina):體長約40釐米,體重約1千克,尾長12釐米,壽命8-15年左右。屬中小型獸類,軀體細長,四肢較短。頭形狹長,耳短而圓,嗅覺、聽覺靈敏。犬齒較發達,裂齒較小;上臼齒橫列,內葉較外葉寬;臼齒齒冠直徑大於外側門齒高度。體毛柔軟,無斑紋。前後足均5指(趾);爪鋒利,不可伸縮。

紫貂是一種特產於亞洲北部的貂屬動物,在白天活動和獵食。通過嗅覺和聽覺獵取小型獵物,包括鼠類、小鳥和魚類。有時也吃漿果和松果。紫貂大多在森林的地面上築巢,在天氣惡劣或遭遇捕殺時,它們會躲在巢穴中,甚至將食物儲藏在裡面。紫貂的皮毛稱為貂皮,在中國只產於東北地區,與“人參、鹿茸”並稱為“東北三寶”。廣泛分佈於烏拉爾山、西伯利亞、蒙古、中國東北以及日本北海道等地。

野生動物圖鑑——國家一級保護動物(一)

貂熊

貂熊(學名:Gulo gulo)屬於貂熊屬,為貂熊屬下唯一的一種,有6個亞種。分佈於北極邊緣及亞北極地區,包括兩個亞種;中國僅見於東北大興安嶺(黑龍江、內蒙古)和新疆阿爾泰山區。身形介於貂與熊之間,體長80~100釐米,尾長18釐米左右,重達8~25千克,為體型最大的陸生鼬科動物,雄性遠大於雌性。毛被棕褐色,體側向後沿臀周有一淡黃色半環狀寬帶紋,狀似“月牙”,故有“月熊”之稱。

貂熊棲息於寒溫帶針葉林和凍土草原地帶,非繁殖季節通常無固定的巢穴,棲於巖縫或其他動物遺棄的洞穴中。多單獨活動,晝伏夜出,食性雜,包括有蹄類、齧齒類、鳥類及林木漿果等,也捕食狐狸、野貓等。善長途奔走、游泳和攀爬,可在密林中自由跳竄,有“飛熊”之稱。性機警兇猛,力氣大。肛門附近有發達的臭腺,會利用尿液保存食物。有半冬眠的習慣。由於棲息地惡化,食物來源較少,中國大興安嶺地區貂熊僅存約200頭,為中國國家一級保護動物。

野生動物圖鑑——國家一級保護動物(一)

熊狸

熊狸(學名:Arctictis binturong)別名熊靈貓,為靈貓科下的第二大物種。貌似小黑熊,長著一條與身長差不多長(70~80釐米)的粗壯尾巴。其體毛黑色蓬鬆,雜有淺棕黃色。耳端的簇毛長達5釐米,耳緣白色。四肢粗壯,五趾長有利爪;尾巴有異於同科其他動物的纏繞功能。頭、眼周、前額和下頦部暗灰色,唇旁的長鬚呈白色。

熊狸棲息於熱帶雨林或季雨林中,善在高大樹木上攀爬跳躍,為典型的樹棲動物。熊狸晨昏活動較頻繁,主要以果實、鳥卵、小鳥及小型獸類為食。常年可繁殖,每年2~3月份交配,5月中旬產仔,每胎2~3仔,壽命10~15年。產於雲南南部,多分佈於東南亞。屬於中國國家一級保護動物。

野生動物圖鑑——國家一級保護動物(一)

豹(學名:Panthera pardus)在四種大型貓科動物(其餘三種為獅、虎及美洲豹)中體型最小,平均全長2米左右,健康體重為60-100千克。奔跑時速可達80公里。體呈黃或橙黃色,全身佈滿大小不同的黑斑或古錢狀的黑環。豹可以說是敏捷的獵手,身材矯健,動作靈活,奔跑速度快。既會游泳,又會爬樹。性情機敏,嗅覺聽覺視覺都很好,智力超常,隱蔽性強,長長的尾巴在奔跑時可以幫助豹保持平衡。它亦是少數可適應不同環境的貓科動物。金錢豹多指亞洲的亞種,非洲的亞種多稱花豹。

棲息於森林灌叢、熱帶雨林、山地、丘陵、平原、乾旱地、溼地,甚至荒漠。

野生動物圖鑑——國家一級保護動物(一)

虎(學名:Panthera tigris)大型貓科動物;毛色淺黃或棕黃色,滿有黑色橫紋;頭圓、耳短,耳背面黑色,中央有一白斑甚顯著;四肢健壯有力;尾粗長,具黑色環紋,尾端黑色。 老虎是典型的山地林棲動物,由南方的熱帶雨林、常綠闊葉林,以至北方的落葉闊葉林和針闊葉混交林,都能很好的生活。在中國東北地區,也常出沒于山脊、矮林灌叢和岩石較多或礫石塘等山地,以利於捕食。

由於人類的獵殺和野外棲息地碎片化,虎成為珍稀瀕危物種,被列為《華盛頓公約》CITES 附錄Ⅰ級保護動物,《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紅色目錄瀕危動物。2016年調查顯示,全球野生虎的數量為3890只。

野生動物圖鑑——國家一級保護動物(一)

雪豹

雪豹(Panthera uncia 或 Uncia uncia),是一種重要的大型貓科食肉動物和旗艦種,由於其常在雪線附近和雪地間活動,故名“雪豹”。雪豹具有高度發達的分配血液、調節呼吸等技能。對氧化變化很敏感。紅血球直徑很小--5.5μm(4.73~6.15μm),紅血蛋白高度集中。血球比容計指標跟血液中的大量紅血球相符。雪豹原產於亞洲中部山區,中國的天山等高海拔山地是雪豹的主要分佈地。其皮毛為灰白色,有黑色點斑和黑環,尾巴長而粗大,有“雪山之王”之稱。

野生動物圖鑑——國家一級保護動物(一)

儒艮

儒艮(rúgèn)(學名:Dugong dugon)嘴吻向下彎曲,其前端成為一個長有短密剛毛的吻盤。鼻孔位於吻端背面,具活瓣。尾葉水平位,其後緣中央有一缺刻。漿狀的鰭肢無指甲。無鼻骨;前頜骨顯著擴大並急劇地下彎,下頜骨聯合部相應地延長並急劇地下彎。每側上、下頜各有3枚前臼齒和3枚臼齒。

主要分佈於西太平洋及印度洋,喜水質良好並有豐沛水生植物之海域,定時浮出海面換氣。因雌性儒艮偶有懷抱幼崽於水面哺乳之習慣,故儒艮常被誤認為“美人魚”。自四千年前起,人類便開始對儒艮的捕殺,食肉榨油,骨可雕物,皮可製革,迄今儒艮數量已極為稀少。

野生動物圖鑑——國家一級保護動物(一)

白鰭豚

白鰭豚(學名:Lipotes vexillifer)亦稱:白鰭鯨、白鰭、白旗、白夾、青鰭、江馬、中華江豚、揚子江豚及長江河豚等,是中國特有的淡水鯨類,僅產於長江中下游。

在20世紀80年代由於種種原因,白鰭豚種群數量銳減,2002年估計已不足50頭,被譽為“水中的大熊貓”。白鰭豚自成一科,被列為國家一級野生保護動物,也是世界上12種最瀕危的動物之一。2007年8月8日,《皇家協會生物信箋》期刊內發表報告,正式公佈白鰭豚功能性滅絕。

野生動物圖鑑——國家一級保護動物(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