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叩開那扇門》優秀作文及點評

當我叩開那扇門

孔慧

穿過幽深的小巷,邁上第二級石階,我慢慢地伸出手,輕輕地推開了那扇木門,木門老了,老的皺起了皮膚,老的枯瘦乾癟,老的沒有了語言,只是“吱呀”的響聲像是電影裡的特寫鏡頭一般醒目。被人遺棄的院落裡,年邁的月季依舊朝氣勃勃,古老的冬青依舊撐起自己盛大的樹冠,我依稀看到奶奶拿著茶壺從堂屋裡出來,踮著小腳,顫巍巍地走到古井旁,爬滿額頭的皺紋,摺疊著許多滄桑的歲月!“奶奶!”我動情地喊出口,卻猛然覺醒:奶奶真的走了,再也不回來了!

不知奶奶和媽媽的戰爭從何時興起,總之,媽媽很少推開那扇木門,我原以為奶奶貪婪,揹著媽向爸要錢,我原以為奶奶心狠毒,不愛我。

印象最深的是媽哭著跑到奶奶家,一把把那扇木門推開,“咣噹”一聲把院裡的空氣劇烈的搖動著。媽媽撲向了奶奶的床:“這日子沒法過了!瞞著自己的老婆給自己的娘錢,我說他幾句,他居然讓我‘滾’,好,我滾!我滾!”媽媽的哭聲傳到小屋的每一個角落,衝擊著屋頂,擁擠著鑽進奶奶的耳朵,然後變成一根根針,紮在了奶奶的心臟。奶奶也哭了:“唉!人老了,不中用了,還總給子女添麻煩,造孽啊!”啊字的尾音拖得很長,像奶奶的白頭髮,像奶奶拉扯爸——成人時走的長長的艱辛之路。

一聲嘹亮的哭聲撕裂著紋風不動的黃昏,奶奶趕緊從冒著煙的鍋屋鑽出來:“我的皇天神啊!磕著哪了?破了沒有?疼嗎?怎麼這麼不小心?好孩子不哭噢,奶奶幫你砸這該死的門檻;誰讓你絆到我乖孫女的,打死你!”說著用手狠狠地打兩下門檻。奶奶很耐心地哄著我直到媽媽趕來。又是“咣噹”一聲門響,震住了我的哭聲,我淚眼婆娑地看著媽媽。“怎麼又哭了?”媽眉頭一擰,臉狠狠地陰沉下去,眼睛看我,餘光卻鎖在奶奶身上。此時的奶奶像一個犯錯的孩子,她鬆垮的眼皮低垂著,松樹皮般粗糙乾裂的手使勁地揉搓著。媽拍著我衣服上的土,喃喃地抱怨著:“連個孩子都看不好,討厭我就罷了,居然連孩子都不喜歡!”我隨媽媽走了,奶奶孤零零地站在偌大的天井裡,身後的月季如此繁盛,旁邊的冬青樹如此明亮地綠著,只是奶奶看起來如此孤單。水鍋裡那兩個奶奶自己捨不得吃的雞蛋熟了,只是鬧著要吃雞蛋的孩子被媽媽抱走了!

奶奶的手很巧,她會編草繩,從鵝黃的迎春花在明媚的春光中開放,編到通紅的一串紅鋪滿牆頭,編到嘎嘎的雁群劃過冰藍的蒼穹,再到飛舞的雪花像地毯一樣鋪滿天井,不曾間斷。不是不厭煩,只是為了能自食其力,為了不再讓兒媳哭鬧。奶奶會縫製棉襖,粗俗的外套,亂蓬蓬的棉花套,一經奶奶的手,就會幻術般地出現精緻的小棉襖。夏天時,她取出剛做成的讓我穿上,從老花鏡的上緣仔細地打量,扯扯袖子,拉拉領子,極其認真的樣子,乾枯的眼睛很深,很深,我卻從中看到了那滿滿的兩眼疼愛。我終於叩開了我對奶奶愛的大門,我知道奶奶愛我,愛她的兒女們!媽媽怎麼可以懷疑奶奶剋扣了棉花套呢?

媽媽最後一次推開那扇門,不再是“咣噹”,而是那沉重而寂寞的“吱呀”聲,因為裡面已沒人了,她再“咣噹”也沒有人會聽得膽戰心驚了!媽媽可以打開那扇門,她卻永遠都不會叩開奶奶那扇心門了吧!

【點評】這是一篇以“當我叩開那扇門”為題的習作,作者以“那扇門”為線索,整個故事設置在門和天井中展開,全文共三次寫景。開篇描寫景物:“穿過幽深的小巷,……古老的冬青依舊撐起自己盛大的樹冠。”這裡的景物描寫交代了典型環境,木門就是奶奶的寫照,月季和冬青則反襯出老人的年邁衰微。同時,一種寂靜與憂傷的氛圍由此渲染開。再看文中“一聲嘹亮的哭聲撕裂著紋風不動的黃昏”這裡的景物描寫非常簡潔,卻是點睛之筆,“撕裂”一詞準確生動,暗示了情節的發展。文中還有:“身後的月季如此繁盛,旁邊的冬青樹如此明亮地綠著,只是奶奶看起來如此孤單。”景與人形成的強大反差蘊含著作者強烈的感情,讀之讓人有落淚的衝動。總觀全文,三次寫景前後呼應,渲染烘托相當成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