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南地北花食單:東南、華南、江南

很多人看了中原、華北地區的花食單覺得很新鮮,但是北方人民要謙虛,拋磚引玉啊,畢竟吃花還得吃南方人民的拿手好戲。

東南花食單

芙蓉豆腐湯

芙蓉花,採花,去心蒂,滾湯泡一二次,同豆腐少加胡椒,紅白可愛。

[明]高濂《遵生八箋》

芙蓉,是指生於陸上的“木芙蓉”,花朵大而華美,有粉、白各色,甚至還有變色品種,初開淺白,後漸變淡粉、深粉色,至紫紅而凋落。芙蓉花並無香氣,以之入菜,不會豐富菜餚的味道,只是借它的花色,來提升菜餚的顏值。這樣吃花,便不是為了充飢,而是為增添生活情趣了。

天南地北花食单:东南、华南、江南

芙蓉花焯水之後,表面會裹著一層薄薄的液體,使其口感爽滑鮮嫩,因而很適合做粥羹。高濂這道“芙蓉豆腐湯”的菜譜,在南宋林洪的《山家清供》中,還有個極風雅的名字:雪霞羹。一碗之中,豆腐白如雪,芙蓉紅如霞,確實是“紅白可愛”。林洪隱居的浙閩山區地處東南,物產豐饒,口味也偏清淡,不重油鹽,而更讚賞鮮味,會如此食花也就不足為奇了。

槿花羹

天南地北花食单:东南、华南、江南

芙蓉屬於錦葵科,如今在民間,更常吃的是與它同一類群的木槿花。

木槿花風味與芙蓉類似,也沒有香味,甚至有一點點植物腥氣,吃它也是圖個顏色和口感。

天南地北花食单:东南、华南、江南

槿花丸子湯 攝影:金剛芭比芳芳

在東南地區,夏秋時超市裡就能買到新鮮木槿花苞。處理時,要先洗淨擇去花蒂,用焯水、清蒸或鹽水浸泡的方法殺腥去澀,再用來煮湯、入粥、清炒、炒蛋。木槿花量極大,有“無窮花”之名,花期每天都有大量新花,但每朵花都是朝開暮落,壽命只有一天,及時採來吃掉,也算物盡其用。

天南地北花食单:东南、华南、江南天南地北花食单:东南、华南、江南
天南地北花食单:东南、华南、江南天南地北花食单:东南、华南、江南

攝影:小Su

夏秋季節,東南各省的超市裡有紫色木槿花的花苞售賣。將花苞清水浸洗後摘去花蒂,對半切開,焯水與雞蛋同炒,可以做成“木槿花抱蛋”。

炒瓜花

葫蘆科的各種瓜類,在全國各地都是常見蔬菜,種植量很大,近年人們也開始吃它們除了果實以外的部分,比如嫩莖(瓜尖)和瓜花。其中最常被吃的就是南瓜花,幾乎已經算一種蔬菜了。

天南地北花食单:东南、华南、江南

不過,東南地區的老百姓,覺得南瓜花纖維較粗,滋味還不夠好,吃它不如吃更鮮嫩的絲瓜花、黃瓜花。絲瓜花清炒、炒蛋、做蛋湯,都很清新爽口,北方人民卻覺得它個頭太小沒意思,通常只拿去喂蟈蟈。

天南地北花食单:东南、华南、江南

絲瓜花

天南地北花食单:东南、华南、江南

黃瓜花

黃瓜則一般是吃雌花,花後帶著尚未膨大成長的“小黃瓜”,算花果同食。脆嫩的口感和清新的味道,頗合現代人口味。如今吃黃瓜花已很普及,在各地餐館裡,都不難見到“炒黃瓜花(小黃瓜)”這道菜了。

天南地北花食单:东南、华南、江南

炒黃瓜花

江南花食單

天香湯

天香湯,桂花半含者,摘下擇去蔕,取河水同炒,鹽少許……以數朵置蜜湯中。

[明]宋詡《竹嶼山房雜部》

天南地北花食单:东南、华南、江南

“桂子月中落,天香雲外飄。”芬芳馥郁的桂花,是食用花卉中的經典款,從古至今,都有用桂花調製湯飲的食譜。

不過,論做法還是古人更講究:花朵要摘含苞半放的,逐一擇去花梗,先焯水,放鹽去澀,再以蜂蜜調味。更精緻的,還要搗碎兩三顆霜打過的梅子加進去,滋味才充足。若只囫圇衝一碗桂花,有花香而沒有後續清淺的鹹味和酸甜,那是不能稱之為“天香湯”的。

天南地北花食单:东南、华南、江南

另一個版本的“天香湯”,原料是清晨帶露的白木香花。用長竿從枝頭打下花朵,以布盛之,剪去蒂萼,搗爛成泥,榨乾後收起,可以留下木香花的氣味。再取甘草、鹽梅,與花泥混為餅,封入瓷罐。制湯時,取出餅來,點以沸水,同樣是有花香、鹹味和酸甜,木香花的香,不似桂花霸道,又別有一番韻味了。

天南地北花食单:东南、华南、江南

江南多香花,梅花采了,加鹽加蜜,可制“暗香湯”;茉莉花加蜜是“茉莉湯”,黃菊花、蜜、鹽梅同制,則為“甘菊湯”。這些古法所謂的“湯”,並非菜餚裡的湯羹,而是可以替代茶水的湯飲,古時從製作到衝飲的配方法門,都可謂獨具風流。

天南地北花食单:东南、华南、江南

如今這些湯飲大都變得簡略了,桂花也罷,茉莉也罷,梅花也罷,都簡單地變成了花草茶:將花曬乾,開水一衝即成,不再具備古時湯飲那種不同滋味堆疊而成的厚重感,令舌頭損失了許多珍貴體驗。不過,用香花(尤其是桂花)去給飲品提味的做法尚未消失,“桂花酸梅湯”“桂花冬釀酒”“桂花綠茶”,這些熟悉的配方中,依稀還有古韻留存。

華南花食單

涮扶桑

佛桑又有殷紅、水紅、黃、紫各色……白者以為蔬菜,甜美可口,女子食之尤宜。

[清]屈大均《廣東新語》

嶺南四季如春,鮮花極多,人們就地取材,將吃花視為常事,甚至將某些花當成尋常菜蔬,中原人士見到,不免覺得新奇。

佛桑、扶桑、朱槿,都是同一種花的名字,它也是木槿、芙蓉的親戚,同樣沒什麼香味。扶桑以紅色花最常見,白色花則被古時的廣東人當蔬菜,以沸水焯食,說有美顏潤血之效。

天南地北花食单:东南、华南、江南
天南地北花食单:东南、华南、江南

朱槿(扶桑)的白花、紅花品種。

後來扶桑花入饌已不拘顏色,吃的花樣也變多了:可以延續它作為蔬菜的定位,放在火鍋裡涮著吃;也可以與排骨、老鴨之類同盅,慢火燉煲。扶桑也和木槿一樣,屬於“一日花”,若來不及吃新鮮的,還可以將落花曬乾儲存,日後煲湯加上一兩朵。

花煲湯

燉煮、煲湯,都是南粵流行吃法,如今越來越多的花進了廣東人煲湯的砂鍋,古人不曾想象的,都被化為現實:

雞冠花燉瘦肉,佐以紅棗,吃肉飲湯;木棉花要煲豚骨,加薏米、豆類、薑片、陳皮,春日多雨時節,最宜食用;香蕉花摘心,與五花肉同煮,加入銀耳百合之類,清新舒爽,可解油膩……

天南地北花食单:东南、华南、江南

乾燥雞冠花

天南地北花食单:东南、华南、江南

木棉花煲肉 攝影:行攝自然

更常見的是所謂的“霸王花”,或者叫“劍花”,這是今人的新發明。霸王花實為仙人掌科植物,正式名稱叫做量天尺,它的果實就是人們熟悉的“火龍果”。一株量天尺,無法供養太多果實,所以有些花要摘掉,不讓它過量結果。這些被犧牲的花朵,就成了煲湯的原材料。

“霸王花”本身沒什麼味道,與龍骨、豬肉或老鴨同煮,清淡解膩,受人喜愛,近來不僅流行於廣東,在鄰近的江西、福建等地也廣受歡迎。其實古時也有用曇花煲湯的做法,口味應與霸王花相似。

天南地北花食单:东南、华南、江南
天南地北花食单:东南、华南、江南

量天尺(霸王花)

南粵溼熱,故而多食湯羹,加上很多奇花異卉只能在熱帶、亞熱帶生長,所以離了華南,食材無處可尋,用花煲湯的風俗在全國其他地方也就不常見。不過,煲湯往往都是用曬乾的花朵,因此不像其他鮮花料理那樣講究天時地利,若想嘗試,隨時可以網購材料,從自家廚房裡端出香濃的廣式花煲湯。

天南地北花食单:东南、华南、江南
天南地北花食单:东南、华南、江南

霸王花煲排骨湯

中原、華北地區的花食單雖然沒有南方的那麼豐富,不過要不要了解一下?

撰文 | 天冬

攝影 | 唐志遠

下廚 | 郭亦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