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說“晒太陽的莊爺爺”——說不完的“養生經”

《莊子》內篇第三章“養生主”在莊子全書中可謂是最短小精悍的,但卻蘊含著深刻的大道理。

“養生主” 即養生之道。這裡談“養生“並不是單純延續有限的生命,讓人長命百歲,而是重在“養心”。即”“緣督以為經” ,順著自然之道以為常法。做善事不要有求名之心,做惡事不要遭受刑戮之苦,主張超越功利,追求精神自由的傾向,這樣就可以做到“保身”、“全生”、“養親”、“盡年”。

漫說“曬太陽的莊爺爺”——說不完的“養生經”

吾生而有涯,而知也無涯。

這是《莊子》內篇“養生主”的開篇,便提出了“生命有限,知識無涯”的論斷,用有限的生命追求無限的知識,就會殆役身心。正確的做法應該是順乎自然,不追名逐利,不恣意妄為,這樣就不至於因為思慮而傷身體,因觸犯刑法而遭受刑戮之苦。

顯然,道家的主張和儒家是截然不同的。儒家講究的是積極入世,而道家追求的是道法自然、逍遙無為。從各自階級立場的角度上來說,儒家在當時代表的是奴隸主貴族統治階級的主張,而道家則稱得上是江湖上的隱士派,莊周可謂也是中國詩化哲學的化身。

歸根到底,人都害怕失去的,所以得到的越多,最後失去的也必然越多。那些身心之外的東西不僅給我們帶來壓力和煩惱,同時也會給身心帶來過多的損耗。從這一點上來說,你就可以明白為什麼那些“窮乎樂者”更容易活的簡單自在而灑脫。

這個世界上,還有什麼比生命和快樂更寶貴的東西呢?莊周把“盡年而不夭折”看成是很高的境界和修為,所以享盡天命便是能夠輕鬆愉悅地過完此生。但也有不少人覺得既然生命有限,我們就更應該抓住時光,享受生命和美好,做一些有意義的事情。在我看來,一輩子最大的成功,莫過於按照自己的意願過一生。

“庖丁解牛”——遊刃有餘

同樣解剖一頭牛,有的廚師一年換一把刀,有的一個月換一把刀,而庖丁的刀卻用了整整19年,已經解剖過幾千頭牛了,刀子依然光潔如新。

庖丁熟知牛體的自然紋理,經絡相連、筋骨聚結的地方都沒有障礙,其他的廚師都是用到來砍骨頭的,而庖丁因為熟知牛骨節的間隙,便可以遊刃有餘。

這裡以“庖丁解牛”來反觀人生和處世之道,同樣做一件事情,有些人用80%的精力完成20%的事情,有的人則花了20%的力氣完成了80%的事情。由此觀人,不要盲目地開始做一件事情,要先觀察,熟悉基本的情況後,然後在關鍵點上發力,做一個善處者,這樣才能讓未來的路變得更加明朗開闊。

漫說“曬太陽的莊爺爺”——說不完的“養生經”

“公文軒見右師而驚曰:“是何人也?”惡乎介也?天與,其人與?” 曰:”天也,非人也。“

這裡以”天生獨腳“之人引出話題,特別強調獨腳之人是”天生“的,而非後天原因造成的。本來是順乎自然的事情,卻在大眾眼裡當成非常之物來對待。

莊子的”養生“特別強調以”養心養神“為主,追求超越肉體的精神自由。若無自由,即便物質上再豐盈,也很難達到逍遙自得的境界。

漫說“曬太陽的莊爺爺”——說不完的“養生經”

薪盡火傳——一切美好的事物都能薪火相傳

薪火總有燃盡的時候,但在未燃盡之前,如果將火種引到另一支薪上,火光就可以繼續地傳遞下去。

由薪火觀人生,無論一個人的活的有多長壽,但總有迴歸自然的那一天。莊子把一個人從出生到死亡的過程歸結為”天命使然“。

本來是一件很自然的事情,就像四季更迭,是一種形式上的變化誰也不能違背和改變。如果人們再為”順乎自然“而無法改變的事情而痛苦悲傷,豈不是不懂得生命的本質嘛!

”薪盡“寓意著一種形態的終結,而”火傳“則體現了光明和希望。死亡並不是最可怕的,最可怕的是失去希望。”火傳,不知其盡“,也體現了全人類的願望,世間一切美好的事物都應該薪火相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