鴿子種蛋的孵化(二)——孵化機孵化鴿子注意事項

鴿子種蛋的孵化(二)——孵化機孵化鴿子注意事項

5. 胚胎髮育

鴿胚胎髮育需要17~18天,即鴿蛋的孵化需要18天。在孵化過程中,胚胎完全脫離了母體,依靠種蛋內的營養物質和外界溫度、溼度、空氣等條件發育和生長。通過照蛋器可以觀察孵化期間胚胎髮育情況。

第1天:鴿蛋產下時,受精卵已發育達到囊胚期,生成的囊胚腔將細胞層與卵黃分離而顯得明亮,稱為‘‘明區”,胚胎周緣與卵黃粘連處,透明度差,形成暗區。原腸、原始消化道前消化道、神經溝、體節、體腔等分別形成,在胚盤邊緣出現紅點稱“血島”,俗稱“血珠”。

第2天:心臟形成並跳動,羊膜生成頭褶,側褶,覆蓋頭部幷包圍胚體,卵黃囊血管區形狀似櫻桃,形成‘‘櫻桃珠”。絨毛膜開始形成。

第3天:羊膜發育為二層,外層是體壁中胚層,內層是外胚層,而構成胚外體腔的髒壁中胚層則成為漿膜,在漿膜與羊膜之司形成漿羊膜腔,尿囊在此腔中伸展,胚胎被包圍在漿羊膜腔中,其內積聚著從稀蛋白中分解液體,稱“羊膜水”。

第4天:發育至第4天,性別已確定,胚體按頭曲、頸曲、脊曲、尾曲形成“C”型體。神經系統中脊神經根形成、感覺器中眼、消化系統中前消化道、呼吸系統中肺及肺循環基本形應,此時以卵黃囊進行呼吸,之後由尿囊來維持呼吸。動、靜脈,左右心室完全相通,卵黃囊血管密佈形似蜘蛛網狀。至此鴿胚發育已完成。

第5天:尿囊已逐步代替卵黃囊的呼吸作用,尿囊已達蛋殼膜內表面,卵黃囊血管分佈佔卵黃表面的1/2,此時卵黃由於蛋白水分滲入而重量加倍。喙原基出現,軀幹部增大,翅膀可區分,主軸骨骼和肢骨骼的軟骨已形成,此時為透明狀態。小腸和大腸已見全貌,在胃後小腸第一彎曲部發育成為十二指腸。頭部和增大軀幹部2個小圓團在照蛋時明顯,猶如雙珠起浮。

第6天:喙前端出現小白點(卵齒),口腔鼻孔、肌胃形成,胚胎已顯鴿類特徵,尿囊液急增,卵黃囊血管呈放射形分支狀,羊膜腔內充滿羊水,此時胚胎懸浮在液態中,不易看清,半個蛋已佈滿血絲。

第7天:鴿胚的尺骨、肋骨、橈骨、脛骨、股骨開始鈣化,肝、肺、胃明顯,頸、背、四肢出現羽毛乳頭。羊水由無色透明漸漸變為紫色。

第8天:喙角質化,軟骨變骨質化,眼瞼已達虹膜。胚胎的心、肝、胃、腸等發育良好,腳趾也已形成。

第9天:尿囊血管從胚胎正面向背面發展,已達銳端,尿囊絨毛膜血液循環已達高度血管化的結合膜。照蛋時,除氣室外,整個蛋被血管佈滿,此時俗稱合攏。合攏這天鴿胚最易判別特徵。

第10天:鴿胚的喙尖、腿部角質化。身軀形成皮絨毛,胃、腸開始有功能,喙開始吞食蛋白,眼表皮合攏後可自由開閉,羊膜發出顫動使羊水振動加劇,保證胎兒各部分均勻發育。此時胚胎生命力最強,不會輕易死亡。

第11天:胚胎漿羊膜道完善。胚胎從此日後增重較快,筋骨發育較全,需求營養增多。

第12天:胚胎中胎兒變位,頭部轉向氣室,腳趾緊靠頭部,胎體縱軸與蛋縱軸平行,胚胎背部尿囊動脈血管發育加快,卵白吸收加快。

第13天:胎兒體內外器官和組織完全形成,翅、足部趾與趾的鱗片形成,胚胎也日趨長足。

第14天:從皮膚中衍生出的絨毛已佈滿全身。蛋白呈茶褐色,在蛋銳端分兩部分:上部已經液化,下部濃稠。胎兒已成形長足.喙轉向氣室,二足緊貼頭部。

第15天:軀幹部增大,頭部相對較小,頭彎曲埋在右翼下,眼微睜。羊水、尿囊液減少,氣室越來越大,胚胎髮育全部完成。由於呼吸量大,胚胎處於2個呼吸系統交換過程中,一旦排氣不足,極易造成後期死亡。

第16天:胎兒長成,喙已頂破內殼膜伸入氣室,開始用肺呼吸。尿囊尚呈鮮紅色,尿囊呼吸還需保留一段時間,尿囊動、靜脈JF始枯萎,卵黃囊萎縮,卵黃全部吸收人腹腔。雙足呈抱頭狀,以便在出殼時掙扎幫助出殼。發育後期已可見喙、翅膀閃動,隱約可聞嗚叫聲,俗稱“音叫”或“閃毛”。

第17天:胎兒頭部進入氣室後數小時即開始啄殼,先啄氣室頂壁,然後沿蛋的最大橫徑處逆時針方向不斷的移伸,在啄殼2/3周長時,鴿雛用頭頂,二足用力蹬掙,破殼而出。在這個啄殼過程中,使胎兒呼吸、血液循環和運動系統得到加強。在掙扎中扯斷尿囊血管,促進臍部收口。此時絕大部分雛鴿已出殼。

第18天:雛鴿全部出殼完畢。在體內貯存極少卵黃供胎兒出殼初期利用。

6. 孵化條件

(1) 溫度

鴿蛋最適孵化溫度是38.3~38.8℃,出雛期間為37.8~38.3℃。高溫和低溫對孵化效果影響較大。在高溫環境下孵化,能加速胚胎髮育,縮短孵化期,但死亡率增加,雛鴿質量下降。如果孵化溫度超過42℃,胚胎2~3小時死亡。低溫下孵化,胚胎髮育遲緩,孵化期延長,同樣死亡率增加。

(2) 相對溼度

孵化時最適宜的相對溼度是55%~65%,出雛器溼度為60%~75%。溼度過低,蛋內水分蒸發的多,蛋殼和胚胎粘連,有時胚胎不能在蛋裡轉身啄殼而憋死。即使出殼,乳鴿也表現乾瘦。溼度過大也不好,尤其在孵化中期,溼度大妨礙羊水和尿囊液的揮發。出雛時會出現黏液包圍雛雞全身的現象,或破殼後啄開孔洞被黏液堵塞,胚胎死亡率增加。

(3) 通風換氣

胚胎在發育過程中不斷地吸收氧氣和排出二氧化碳,空氣中這些氣體的濃度對孵化率有明顯的影響。空氣中的含氧量以21%為胚胎髮育的最佳濃度。高濃度的二氧化碳對胚胎有害,二氧化碳濃度高於0.5%時對孵化率便有影響,因此在孵化過程中必須注意通氣,通氣量隨胚齡的增加而增加。通氣與溫、溼度密切相關,通風良好,可保證正常的溫、溼度,並有助於孵化後期胚胎的散熱,可使孵化器內溫度均勻。

在孵化前期,孵化器進出氣孔全部關閉;6胚齡時各打開1/3;15胚齡時打開1/2;12胚齡時,打開2/3;18胚齡後進出氣孔全部打開。但孵化室溫度須維持在20~25℃。如受外界溫度影響較大時,則應根據實際情況靈活掌握。

(4) 翻蛋

正常入孵的蛋是鈍端向上,因為胚胎的頭部是在靠近氣室的鈍端發育。如果在整個孵化期中不變動蛋的位置,這樣孵化率會很低。翻蛋的目的在於改變胚胎的方位,使各部位受熱均勻,避免胚胎與蛋殼粘連,有助於胚胎的運動,以保證胎位正常。

一般每天翻蛋6~8次即可,生產中常採用每2小時翻蛋1次。第1周內的翻蛋尤為重要。常用的孵化器均取90。的翻蛋角度,即在水平位置前後各45度。如採用平面孵化,無翻蛋裝置,可用人工將種蛋翻轉。注意每次翻蛋必須翻夠角度,才能保證孵化率。

鴿子種蛋的孵化(二)——孵化機孵化鴿子注意事項

鑫協鴿子孵化機

7. 孵化設備

(1) 孵化廠的設備

孵化廠設備的大小和數量受孵化廠的大小、孵化器的類型、孵化廠須完成的服務項目等眾多因素的影響。

① 水處理設備

孵化廠用水需要進行分析,如果水的硬度較大,含泥沙較多,礦物質和泥沙會沉積於溼度控制器及噴嘴處。很快就使其無法運轉。閥門也會因此而關閉不嚴併發生漏水。兇此,孵化廠用水必須進行軟化處理和安裝過濾器。

② 種蛋運輸設備

為了儘量減少蛋箱、蛋盤和雛鴿運輸等在廠內的搬運,提高工作效率,孵化廠經常使用各種類型的小車以便於搬運,常用的有四輪車、半升降車、集蛋盤、輸送機等。

(2) 種蛋分級和洗蛋設備

種蛋按大小分級進行孵化可以提高孵化效果,大型孵化廠種蛋在人孵前都必須按大小進行分級。

孵化廠為了提高生產效率,經常使用真空吸蛋器、移蛋器、種蛋分級器、種蛋清洗機等設備。

(3) 孵化器

孵化器的質量,要求溫差小、控溫和控溼精確、孵化效果好、安全可靠、便於操作管理、故障少、便於維修和服務質量好。孵化器的類型大致分平面孵化器和立體孵化器兩大類,立體孵化器分為箱式和巷道式。現在採用最多的是立體孵化器。

箱式立體孵化器分入孵器和出雛器,適用於每年多批次孵化的孵化廠。一般中小型孵化廠使用箱式立體孵化器,也有較大規模的孵化廠採用這種孵化器。

巷道式孵化器專為大型孵化廠而設計,尤其孵化商品肉鴿雛的孵化廠孵化量大,使用巷道式孵化器可以節省設備和能源。巷道式孵化器分人孵器和出雛器,兩機分別放置在孵化室和出雛室。

另外孵化廠還需配備清洗機、雌雄鑑別臺、照蛋器、疫苗注射器等設備。

8. 入孵前種蛋的預溫處理

入孵之前應先將種蛋由冷的貯存室移至22~25℃的室內預熱6~12小時,可以除去蛋表面的冷凝水,使孵化器升溫快,可提高孵化率。

9. 孵化管理技術

(1) 孵化前的準備

① 消毒

為了保證乳鴿不受疾病感染,孵化室的地面、牆壁、天棚均應徹底消毒。孵化器內清洗後用福爾馬林燻蒸消毒,也可用消毒液噴霧消毒或擦拭。蛋盤和出雛盤往往粘連蛋殼或糞便,應徹底浸泡清洗,然後用消毒液消毒。入孵前對種蛋進行燻蒸消毒。

② 設備檢修

為避免孵化中途發生事故,孵化前應做好孵化器的檢修工作。電熱、風扇、電動機的效力,孵化器的嚴密程度,溫、溼度,通風和蛋等自動化控制系統,溫度計的準確性等均需檢修或校正。

(2) 孵化期的操作管理技術

① 入孵

一切準備就緒以後,即可碼盤孵化。碼盤就是將種蛋碼放到孵化盤上。人孵的方法依孵化器的規格而異,儘量整進整出。現在多采用推車式孵化器,種蛋碼好後直接整車推進孵化器中。

② 孵化器的管理

立體孵化器由於機械化和自動化程度較高,管理較簡單。主要需注意溫度的變化,觀察控制系統的靈敏程度,遇有失靈情況及時採取措施。非自動控溼的孵化器,每天要定時往水盤加溫水。溼度計的紗布在水中容易因鈣鹽作用而變硬或沾染灰塵和絨毛,影響水分的蒸發,必須保持清潔,要經常清洗或更換。要經常留意機件的運轉情況,如電動機是否發熱,機內有無異常的聲響等。孵化器和孵化室的溫度、溼度、通風情況也應經常記錄、觀察。

③ 晾蛋

孵化後期胚胎散熱較快,熱量不易散發會使孵化器內溫度升高,這時就需要將種蛋從孵化器移出或打開孵化器門,使種蛋降溫。鴿蛋孵化一般不需要晾蛋,尤其是自動化程度較高的孵化器有降溫系統,更不需要晾蛋。

④ 照蛋

孵化期內一般照蛋3次,目的是及時驗出無精蛋和死精蛋,並觀察胚胎髮育情況。鴿蛋每批孵化5天后,就要進行第一次照蛋,其目的是把無精蛋和死胚蛋及時取出。鴿蛋孵至10天時進行第2次照蛋,孵化至16天時,進行第3次照蛋,及時將死胚蛋取走,以免臭蛋影響孵化效果。孵化至17~18天,雛鴿開始出殼。

⑤ 移盤

在孵化第17天或1%種蛋輕微啄殼時進行移盤,將入孵器蛋架上的蛋移入出雛器的出雛盤中,此後停止轉蛋。移盤也稱移蛋或落盤。移盤時可進行照蛋,以觀察胚胎髮育情況。移盤以後,出雛器的溫度應調低到37.8℃左右,相對溼度調高到75%左右。

⑥ 出雛

胚胎髮育正常時,移盤當時就有破殼的,17天就開始出雛。此時應關閉出雛機內的照明燈,以免雛雞騷動影響出雛。出雛期間視出殼情況,揀出一次空蛋殼和絨毛已乾的雛鴿,以利繼續出雛,但不可經常打開機門。出雛期如氣候乾燥,孵化室地面應經常灑水,以利保持機內足夠的溼度。出雛結束以後,應抽出水盤和出雛盤,清理孵化器的底部,出雛盤、水盤要徹底清洗、消毒和曬乾,準備下次出雛用。

揀出的雛鴿經雌雄鑑別和注射馬立克疫苗後放在分隔的雛鴿盒內。然後置於22~25℃的暗室中,使雛鴿充分休息,準備接運或人工哺乳。

⑦ 孵化記錄

每次孵化應將入孵日期、品種、蛋數、種蛋來源、照蛋情況、孵化結果、孵化期內的溫度變化等記錄下來,以便統計孵化成績或做總結工作時參考。孵化廠可根據需要按照上述項目需要自行編制記錄表格。此外,應編制孵化日程表,以利工作。

鴿子種蛋的孵化(二)——孵化機孵化鴿子注意事項

鑫協鴿子孵化設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