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年到,糖瓜祭灶!北京最粘牙的地方挨著東嶽廟

今天臘月二十三,又到了一年一度的小年。“小年到,糖瓜祭灶。”在許多年輕一代北京人的記憶中,每年這個時候,爺爺都會備好關東糖、清水和秣草放到灶上祭奠灶神。爺爺說,灶王爺要回天上了,給他供奉點關東糖,為的讓灶王爺回去後嘴甜點兒,不要在玉帝那裡告狀。

小年到,糖瓜祭灶!北京最粘牙的地方挨著東嶽廟

雖然現在這種祭祀活動在北京已經不多見了,但是吃著關東糖長大的北京人,偶爾在寒冬的街頭看見小商小販販賣的關東糖,總是忍不住唾液分泌加速。說是祭灶王,實際上祭奠完灶王后,這些甜得粘牙的關東糖都跑進了在一旁覬覦已久的小朋友嘴中。

小年到,糖瓜祭灶!北京最粘牙的地方挨著東嶽廟

人們都知道名聲響亮的關東糖,孰不知在北京朝陽門外東嶽廟附近還有個地方叫“關東店”。過去,每年一到這個時候,家裡的長輩一早就到會關東店去,拎回來大包小包的關東糖、糖瓜、窗花、剪紙、福字兒……最後還有一張新灶王爺的畫兒。久而久之,提到關東糖,北京人很自然就會想到想到關東店,甚至有不少人認為,北京的關東糖就來自關東店,而關東店就是以關東糖才得名。

關東店位於朝陽區外,東與向軍南里接壤,西至東大橋路與工人體育場東路結合部。有人說關東店這個地名民國時期就有了,關於它的由來,眾說紛紜。一說舊時春節前夕從東北過來的小販,挑著關東糖、關東煙、吉林松子等到北京售賣,多聚於此。這個地方也因此而得名。

小年到,糖瓜祭灶!北京最粘牙的地方挨著東嶽廟

另一種說法是,朝陽門關廂以東有一家大車店,因常駐東北客商而得名。客商們的馬車就停在大車店門的大空場上,等待第二天清晨進朝陽門。







小年到,糖瓜祭灶!北京最粘牙的地方挨著東嶽廟

這兩種說法都暗示著“關東店”和“關東糖”的關係,但聽起來似乎又不太確鑿。

事實上,關東店舊時為關東店村落,形成於明代,與那時朝陽門外從通州延伸過來的運糧大道有關。上世紀50年代,關東店一帶開始建住宅區與商業區。南部東側是關東店百貨商場、菜市場、副食品商場,最初都是大棚式,七十年代關東店百貨商場加至二層樓,1989年翻蓋成五層大樓。







小年到,糖瓜祭灶!北京最粘牙的地方挨著東嶽廟

每年小年快到的時候,有些吃著關東糖長大的北京小青年,再想吃關東糖,卻在關東店怎麼都找不到。於是想,“關東店”和“關東糖”的關係,大概就像“雷鋒”和“雷峰塔”的關係一樣吧。確實,雷鋒同志和雷峰塔一點兒都扯不上關係。但誰又能保證,關東店和關東糖也八竿子打不著呢?

小年到,糖瓜祭灶!北京最粘牙的地方挨著東嶽廟

正宗的關東糖以東北地區所產的為上佳,這也是它得名的原因。正宗關東糖堅硬無比,摔不碎,吃時必須用菜刀劈開,質料很重很細。口味微酸,中間絕沒有蜂窩。

小年到,糖瓜祭灶!北京最粘牙的地方挨著東嶽廟

現在的北京人大多都找不到兒時吃到的關東糖的味道了。如今北京市面上賣的關東糖,多半是發賣“白貨醋色”的“糖房”所制,質輕中有蜂窩,遠不如真的好了。

小年到,糖瓜祭灶!北京最粘牙的地方挨著東嶽廟

就如一位北京妞說的那樣,“現在的都是酥心兒的,小時候都是死心兒的,倍兒甜,粘牙,最後都用手摳下來再放回嘴裡。倍兒美!”

文:萌萌 圖片來自網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