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想控制的事情越多,你就越焦慮

你想控制的事情越多,你就越焦慮

生命中的不確定與意外,使我們的生活顯得豐富多彩。

01

愛說“我好想去死啊”的露露

露露是我們學校的實習生之一,印象深刻的是他們實習的倒數第三天,需要上臺講課,然後我們幾個老師聽課,評分。

取成績最高的前兩名為“優秀實習生”,這對他們來說,都是很重要的。

那天早上,她與幾個女生從宿舍中走出來,其他女生都特意打扮了,而她沒有。

露露只是簡單打理了一下。在她們之中,暗淡了很多。

我有點吃驚。“你怎麼沒有打扮一下呢?”

“老師,你不知道,她從昨天晚上就開始焦慮,9點就睡了,今天一早上起來,連洗頭都要考慮半小時、連早飯也不敢多吃,怕洗頭會把腦子裡的知識給洗沒了、還怕吃太多血液到胃裡影響腦部的運動。”邊上的女生笑道。

“哎呀我好想去死啊。”露露不耐煩了,“你別說了,會影響我的。”

我這時才注意到露露身上有這麼大的焦慮,顯而易見,這次的講課,露露表現得很一般。

02

焦慮背後隱藏著強烈的控制

我們說是焦慮使她不能很好的發揮,但我想這樣的焦慮背後,還有很強的控制。

我們所學的、所使用的知識和技能,就像騎自行車一樣,一旦學會,要再遺忘,是非常困難的。

但是對露露來說,遺忘自己的技能似乎是一件很簡單的事情。

她要控制的事情太多了:睡眠時間、洗頭、活動、飲食。

當她把精力投注到這些事情之上,對講課的內容以及聽眾的關注就降到了最低。

於是她擔心自己會因為睡眠、飲食的影響而講不好課,這樣的擔心恰恰使她沒有能量去表現好自己的課程。

晚上聚餐的時候,露露就坐在角落,一個人默默喝著果汁。

“哎,好想去死啊。”露露嘆了口氣。

“為什麼這麼說。”我問道。

“這是口頭禪而已。”露露笑了一下,沒有再說話。

聚餐結束,我們一起散步回去。幾個女生都喝了點酒,露露雖然滴酒未沾,也放開了一些。

“我已經很努力了,但還是沒有辦法把課講得很好。”露露低聲地說。

“你太努力了。”我說,“要顧忌的部分如果太多,會影響你的發揮的。”

“可是我會害怕,如果情緒不好、如果睡眠不足、如果飲食過量,就會影響我的發揮。”露露說。

“誰告訴你的呢?”我問。

“從小都是這樣的,我爸爸就說細節很重要,細節決定成敗。”露露陷入了沉思,“不做不錯,多做多錯。講課的時候,我就很害怕出現意外,但凡有一點意外,我就怕自己會表現不好。我知道焦慮不好,會影響發揮,但是我控制不住自己的焦慮。”

“如果沒做好會怎樣呢?”

“其實也不會怎樣,但是我希望自己的最好的。”露露說,“我希望自己是最好的,可是我就成了不好的了。我很努力了,卻做不到,這時候就好想去死啊。”

“死亡是唯一安全的事情,也是唯一一件可以保證的事情。”我說,“不論是講課還是生活,都必然是不確定的,大多數人是可以接受、然後享受這樣的不確定的,這使得我們的生活豐富且有趣,而這樣的不確定,卻使你陷入了焦慮。”

露露臉上出現了憤怒:“你別站著說話不腰疼!”

在露露小的時候,每每上臺講課,或者節目表演的時候,總是聽見父母的話語:“你得準備好!只有充分準備!注意每個小細節!才能很好地取得成功!”

如果露露表現不錯,得到的評價就是:“看,你就是因為有萬全準備,才取得成功的!”

如果露露沒有表現好,得到的批評就是:“就因為你沒有充分準備,如果你準備好了,怎麼會表現不好呢?是不是休息不夠?是不是吃太多了?是不是被邊上的事情分神了?要集中注意力啊!”

久而久之,露露就把成功與失敗,歸因於所有的準備過程。

03

“好想控制好這一切啊!”

我們知道,做任何事情都會可能出現意外,即便是充分準備,也會有其他的不可控因素,如果我們想要一個百分百保證“不意外”的生活,就需要不斷地縮小自己的格局。

人生格局小而可控,這會促使我們的人生不斷受限,而最終極的可控,是死亡。死亡是我們唯一確定的事情。

當露露在說:“好想去死啊!”,我想並不是真的與死亡有關,而是在說“好想控制好這一切啊!”

當我告訴露露去享受不確定的時候,這激起了露露的憤怒,因為體驗不確定,體驗她控制之外的事情,會激發她的在失控時的痛苦。

她用“站著說話不腰疼”來反駁我,這樣,就可以退回自己原有的那個狀態之中,所有的失誤歸因於自己沒有“充分準備”,而這,可以幫助她獲得控制感。

三天後,實習結束,這一批實習生都離開了。

而露露對“失控”的恐懼,對“控制”的渴望,卻使我印象深刻。

她的無能,不是真正的無能,恰恰是她在通過一些過分的要求來“降低”自己的能力。講課的評比,對她來說不是半個小時的講課,她已經提前一晚就進入比賽了,而真正講課,她只呈現自己五分之一的功力。

露露看似是控制著自己的一切,但這樣的控制使她不能很好地發揮自己的能力,於是她通過結果,看見自己是“無能”的,這樣的焦慮使她更努力地去向外控制,陷入循環,難以進行更大的突破。

生命中的不確定與意外,使我們的生活顯得豐富多彩。

如果把這樣的一種“失控”當做是一種痛苦而拒之門外,讓生活停留在“可控”當中,會阻礙我們去享受生活。


525心理網_您身邊的心理諮詢專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