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少社群,輸在了沒有儀式感!

多少社群,輸在了沒有儀式感!

全文共968字,閱讀需2分鐘

文/社群學徒組成員:于敏

前幾天,看到一篇文章,題目是《多少家庭,輸在了沒有儀式感》。文中有這樣一句話,為什麼生活需要儀式感?一個很好的答案是:為了讓生活成為生活,而不是生存。社群運營更是如此,為了讓社群成為社群,而不是死群。社群,更需要儀式感。

多少社群,輸在了沒有儀式感!

為了避免陷入這種怪圈,我們至少要從以下三個方面打造儀式感。

一、固定的儀式風格

固定就是明確開始、結束的時間;儀式風格就是明確的形式。比如:

秋葉ppt,學院購買課程,獲得入群資格後,會獲得個人編號,有公告和禁言,有莊重感。核心小夥伴入群,爆照甩節操秀下限,有歡快輕鬆感。

多少社群,輸在了沒有儀式感!

十點讀書:十點讀書會的訓練營每次開營都會有開營儀式和結業儀式,給社群參與人員強烈的儀式感,去認真嚴肅地對待100天的訓練。

這樣做的好處是,不僅會形成自有社群文化,也會提高參與度。

二、固定的活動

一個人會加入很多的社群,固定的活動,可以讓群員知道什麼時間該做什麼事,逐漸培養出習慣。比如:每天早上8點推送早報、每週三20:00-22:00開展讀書分享、每週六下午16:00-18:00進行話題討論。用固定的具體場景讓群員形成依賴。

多少社群,輸在了沒有儀式感!

就像《小王子》中狐狸說的:“(儀式)它就是使某一天與其他日子不同,使某一時刻與其他時刻不同。比如,你下午四點來,那麼從三點起,我就開始感到幸福。時間越臨近,我就感到越幸福……”

三、設置參與感

如果是組織線下活動,可以讓大家穿著統一的服裝、佩戴統一的手環或胸貼。

多少社群,輸在了沒有儀式感!

參與是我們大家一起共同完成一件事,而不是我讓你去做什麼事。

千萬不要小看儀式感,多少社群就輸在了沒有儀式感。羅永浩說過“人是社會性動物,儀式感是群居性動物的心理需求”。社群原本是聚集了一群有同好的人,他們往往更渴望通過某種儀式來獲得對社群的歸屬和價值。而儀式感恰好在社群運營中能產生價值觀的認同,能形成社群的文化,讓社群的行為成為一種習慣。

你在社群運營中還遇到過什麼問題?

歡迎在評論區留言。

喜歡的朋友請收藏、評論加轉發~

多少社群,輸在了沒有儀式感!

多少社群,輸在了沒有儀式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