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西紅軍遺留的重要革命歷史文物:一個鏈條掛式銀章

這是一個鏈條掛式銀章,上方是一個用於掛在上衣紐扣洞的銀橫條,橫條連著十四個銀鏈圈,鏈圈下方連著橢圓形的銀牌,規格是45×30mm。銀牌正面上方一個五角星,星內有鐮刀和鐵錘組成的中國共產黨黨徽圖案,五角星周圍是光芒四射的線條,五角星下方是“特種射手”四個字,銀牌下方有“紅軍三十六師”六個字,最下方是一個大“獎”字,中間有線條花紋相隔。背面有一個印章(看不清楚內容),一個“10”字。整個銀章重約7克。


據史料記載:中國工農紅軍第36師是紅一方面軍的主力師,起源於閩西(福建省西部的簡稱)。1929年7月閩西黨的“一大”提出了自上而下建立蘇維埃政權,並建立紅軍的任務。在紅4軍的幫助下,從1929年到1930年,閩西長汀、永定、龍巖、上杭4個縣、69個區、597個鄉成立了蘇維埃政府。1930年3月18日(巴黎公社紀念日)在龍巖召開了閩西第一次工農兵代表大會,成立閩西蘇維埃政府。

根據閩西蘇維埃政府《軍事問題決議案》規定:“統一閩西紅軍指揮,各團紅軍一律聽閩西政府軍委會調動,各團團長和政委由軍委會任命”。同時規定實行徵兵制,“男子18以上35歲以下者”、“體格強健無殘廢病者”、“無反動行為者”均應徵參加紅軍。以若干區組成1個赤衛大隊,經過分田分地的翻身農民以空前的熱情投入土地革命鬥爭之中。

閩西紅軍遺留的重要革命歷史文物:一個鏈條掛式銀章

鏈條掛式銀章

閩西蘇維埃政府決定以平和的朱積壘團、龍巖獨立1團、上杭獨立2團、上杭獨立6團、永定獨立3團、連城獨立5團為基礎成立紅軍第9軍。4月紅軍第9軍接受中央紅軍番號改稱紅軍第12軍,其中以平和的朱積壘團一部、龍巖獨立1團、上杭獨立2團成立紅軍第12軍第1縱隊,以平和的朱積壘團另一部、上杭獨立6團、永定獨立3團成立紅軍第12軍第2縱隊,以平和的朱積壘團其他部、連城獨立5團、武汀獨立團為基礎成立紅軍第12軍第3縱隊。1930年6月紅一方面軍汀州整編,紅軍第12軍第2、3縱隊編為紅軍第4軍第3縱隊,紅軍第4軍第3縱隊編為紅軍第12軍第1縱隊,以紅軍第12軍第3縱隊1個支隊加上地方武裝編為紅軍第12軍第2縱隊。1930年10月紅軍攻佔吉安後,紅軍第12軍擴編為34、35、36師。其中36師師長張宗遜、政委鄧華,下轄106、107、108團。36師先後參加了創建閩西根據地、進軍南昌、文家市戰鬥、第二次進攻長沙戰鬥、攻佔吉安戰鬥、第一次反“圍剿”、第二次反“圍剿”、第三次反“圍剿”,隨後劃歸閩西軍區。

閩西紅軍遺留的重要革命歷史文物:一個鏈條掛式銀章

當年閩西紅軍司令部舊址

1932年8月閩西軍區36師與江西軍區獨立4、5師組成紅22軍,36師改編為紅66師。在堅苦卓絕的土地革命戰爭時期,36師根據嚴格按照方面軍正規化要求,從嚴治軍,規定條令,設立獎章和獎懲制度,從一個地方遊擊縱隊逐漸成長為紅一方面軍的主力師。

閩西紅軍遺留的重要革命歷史文物:一個鏈條掛式銀章

古田會議紀念館前的雕塑

紅軍36師特種射手獎章是1932年授予在戰場上精確射擊、英勇善戰、戰功顯赫指戰員的。這是閩西紅軍遺留的重要革命歷史文物,當時的發行數量非常稀少,筆者曾經查閱了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館藏證章書目,沒有發現這種獎章。福建博物院編印的《紅色遺珍》(福建教育出版社2009年9月),收錄了館藏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金屬證章15枚,也沒能看到這種特種射手獎章,物稀程度可想而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