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祖禮:開國大典 飛越天安門廣場

他的經歷,原以為只有在電視劇裡才能看到,殊不知他精彩絕倫的一生。


有些事,我們應該時刻銘記;有些精神,我們終將堅守於心。

敲響老銀杏樹下的木門,奶奶打開了門"你們找誰呀?""奶奶,我們是來採訪張祖禮爺爺的。"奶奶讓我們稍等片刻。

當老人被推到微微陽光照射的銀杏樹下,我們開始和他聊過往,走進張祖禮老人的記憶中。

投筆從戎:

遠渡重洋學領航技術

張祖禮:開國大典 飛越天安門廣場

“我還在上初中的時候,就知道四姐張祖文、堂哥張祖貴、姑媽張博文是地下黨員。受他們的影響,18歲那年,我在中學讀書就參加了學生軍和‘讀書社’。”回憶往事,老人記憶猶新。

張祖禮出生於1919年,廣西博白人。

1940年夏季,學生軍被國民黨整編後,他來到桂林高中讀書。

 1943年高中畢業後,考入國民黨空軍航校,經3個月培訓,1944年2月,被派到拉合爾學習航空理論,同年7月,又被派往美國學習領航技術,並取得甲種領航員證書。

老人驕傲地說:“在美國學習期間,我不僅學會了為飛機引路,而且也為自己找到了人生方向。”

據他回憶,《美國華僑日報》是他和同學們比較喜歡的媒體,在這張報紙上他們不時能夠看到一些進步文章。“我記得最清楚的是,毛澤東的《論聯合政府》。”

“隨著大家對共產主義思想有了更多的瞭解,不少同學私下相約,回國後要設法到解放區去找共產黨。”

學成回國後,張祖禮被分配到駐上海的國民黨空軍8大隊35中隊任領航員。不久,他認識了101中隊的張雷。“張雷的表姐是新四軍,我想通過這條線去解放區。”但當他把自己的想法告訴張雷後,被拒絕了。張雷說:“國民黨的空軍是一個很難打進去的系統,希望你留在上海,為解放全中國工作。”

1948年秋,張祖禮升為35中隊中尉情報參謀。這期間,他也有了定點聯絡人——晉冀魯豫城市工作部派到上海工作的地下黨員王月英。他們每週六都會在虹口公園碰面,交換情報。通過王月英,將國民黨空軍部署情況,各型飛機的性能參數、武器配備、常去的轟炸地點等信息源源不斷地傳送給黨的組織。

平日裡,他還特別留意接觸身邊思想進步和努力學習俄語的同事。當時,張祖禮簡單地認為,蘇聯是世界社會主義運動的中心,能主動學習俄語的人一定是嚮往共產主義的。按照自己的這種推論,他開始向郝桂橋、俞渤等青年軍官周圍靠攏。

駕機起義:

夜幕中投下1000磅炸彈

張祖禮:開國大典 飛越天安門廣場

1948年對國共兩黨來說都是重要拐點,這年的11月2日,遼瀋戰役結束,解放軍直逼上海、南京。11月6日,被國民黨稱為徐蚌會戰的淮海戰役打響後,張祖禮所在的8大隊奉命飛往戰場執行轟炸任務。

1948年12月3日,經俞渤、郝桂橋等人的努力,張祖禮從上海轉到南京,成為郝桂橋所在機組的領航員。到南京後,郝桂橋告訴他:“房子已經準備好,可以搬家了。”他們約定,由郝桂橋選擇起義時機,並商定:每天吃飯時都看一看郝桂橋,如果他點頭,就表示當天要起義,如果搖頭就表示繼續待命。

19時,5人悄悄摸進了機場,幾經選擇最終確定了編號為514的B-24重型轟炸機。當日,這架飛機的彈艙內不僅有5顆1000磅炸彈,而且有足夠讓他們飛到解放區去的汽油。

20時許,當蔣介石還在俱樂部內給全體與會飛行人員訓話時,5人已經駕駛飛機飛臨南京城的上空。20時15分,5枚千磅炸彈從彈艙內投向了鐘山腳下……

奔向光明:

火把為起義勇士照亮跑道

張祖禮:開國大典 飛越天安門廣場

張祖禮回憶,機組在南京城上空投下炸彈後,加大油門向解放區方向飛去。後來才知道,為防止對解放區的破壞,地下黨拆掉了轟炸機投彈系統的個別部件。炸彈並沒有落在“總統府”,而是在國民黨新軍俱樂部外爆炸了。

“起義後,我們原計劃準備前往東北解放區,但後來機械師陳九英向俞渤報告飛機的油料不夠飛到東北解放區,我們決定改飛石家莊。”

晚上12時左右,飛機到達石家莊上空時,地面一片漆黑,隨即高炮聲和重機槍聲驟然響起,道道火光不時在飛機的前後左右劃過。原來,由於張祖禮他們是臨時改飛石家莊,又沒有與當地黨組織取得聯繫,駐石家莊的解放軍誤以為這是一架前來偷襲的國民黨飛機,因而對地面的燈光實施了緊急管制,並向他們開火。情急之下,俞渤將航行燈作為信號燈,打開、再關閉,半閉、再打開,反覆數次向地面發出信號,但炮火仍繼續向他們射擊。

“我們找不到機場,無線電又與塔臺聯繫不上,只能聽天由命地一直在石家莊上空盤旋。後來,解放軍看到飛機一直盤旋,又不投彈,可能是明白了我們的來意,他們停止了射擊,並在跑道兩側點起數千只火把,移開了攔阻跑道的汽油桶。12月17日1時,平安降落在石家莊機場。這時,油量表顯示:飛機的油料只能再飛行20分鐘。”張祖禮說。

飛機在機場安全降落後,機組受到解放軍的熱烈歡迎。次日,受毛主席、周副主席的委託,羅青長專程赴石家莊對他們表示慰問和歡迎。1948年12月17日,美聯社發佈了這樣一則消息:“國民黨首府南京,昨晚發生炸彈爆炸事件。據權威人士說,炸彈是從執行任務的國民黨空軍飛機上不慎掉下來的。”當張祖禮他們在石家莊聽到這一消息後,不由自主地笑了。

數日後,張祖禮等5人駕駛飛機飛赴瀋陽,參加人民空軍的建設。

集結南苑:

艱難備戰受閱飛行

張祖禮:開國大典 飛越天安門廣場

在得知這次要執行的任務是參加開國大典的受閱飛行時,大家幾乎激動得說話都聲音顫抖,但欣喜和激動之餘,他們又為眼前的一切犯起愁來了。

“當時,我們要面對三個非常棘手的問題:一是距開國大典僅一個多月的時間, 時間緊,任務重。二是南苑機場的10多架飛機不僅舊而且雜,維修任務重,安全壓力大。三是飛行和機務人員來自五湖四海,既有在新疆學習飛行的長征幹部,又有國民黨起義人員,還有東北老航校培養的第一代飛行員,由於飛行經歷、技術水平和所飛機型的差異,這樣一支臨時湊起來的隊伍要在短時間內形成凝聚力和戰鬥力,困難重重。”

但就是在這樣的條件下,張祖禮和他的戰友們仍然積極投入到開國大典前的飛行訓練。

張祖禮回憶,那是一段緊張而忙碌的日子,每天天未破曉,就開始做準備、飛行、開會、討論、解決技術難題,有時甚至通宵達旦……一天24小時對於我們來說,總是感到不夠用。但儘管這樣,10多天下來,我們的心裡對能否完成受閱飛行任務仍然沒底。

“於是,我們向飛行隊邢海帆提出建議,能否向中央請示,先在受閱飛行的航線上,搞幾次受閱飛行演練。”

中央很快同意了請示。於是,在邢海帆的帶領下,張祖禮等人迅速完成了航行計算和圖上作業,並擬定了將17架飛機分成6個小隊通過天安門的飛行預案。同時,考慮到此次受閱是人民空軍首次亮相,為了使編隊飛行井然有序,還特別對不同飛機的航速作了計算、提出明確要求。隨後,為檢驗飛行預案和數據是否準確可行,張祖禮等人又進行了多次驗證試飛。後來,考慮到飛機太少,又有人提出9架P-51戰鬥機飛過天安門後,接在6分隊後面,再飛一次的建議,經反覆修改、完善後,最終形成了演練和受閱實施方案。他飛越天安門接受檢閱。

開國大典:

17架飛機飛出了26架

張祖禮:開國大典 飛越天安門廣場

1949年10月1日,中國的歷史,開始了新的紀元。

15時整,林伯渠宣佈:開國大典開始!毛澤東健步來到麥克風前,用濃重而高亢的湖南鄉音宣告: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已於本日正式成立了!

頓時,聚集了30多萬軍民的天安門廣場沸騰了!

6時整,盛大的閱兵式隆重舉行。與此同時,南苑機場上17架引而待發的受閱飛機也開始咆哮、開始怒吼!它們期待飛翔,它們期待在人民空軍首次亮相中一展軍威!

16時35分,陸軍機械化戰車師行至天安門廣場的同時,26架次受閱飛機,也依次飛越天安門廣場。此時的天安門,飛機的轟鳴聲與地面滾滾的鐵流、鼎沸的歡聲,交相呼應,把開國大典推向了高潮。

這天,張祖禮是在長機——蚊式轟炸機領航員位置上接受檢閱的。在經過天安門廣場的瞬間,他向下看了一眼,儘管這一眼如風馳電掣般一閃而過,但是在這千載難逢的時刻,這一瞬間已經讓張祖禮回味了60多年,而且還將繼續。

60多年後,期頤之年的張祖禮,每每回想起那短暫而幸福的時光,仍激動不已。“我想,毛主席他們一定看到我們的蚊式飛機了。”

當天的編隊飛行在世界航空史上也堪稱經典。他回憶說,我們按照受閱飛行預訂的起飛時間起飛後,在北京東郊雙橋上空盤旋編隊,並從這裡進入起航點,由東向西飛行。進入航線飛行後,3個P-51戰鬥機分隊在前,4分隊兩架蚊式轟炸機隨後,接著是5分隊的3架C-46飛機和6分隊的1架L-5通訊機、兩架PT-19教練機。在6個編隊中,除兩架蚊式飛機是“一”字排列外,其他各分隊都是“品”字編隊。按預訂方案,9架P-51戰鬥機通過天安門,先直飛再右轉,沿北京外圍飛行,與6分隊接上,第二次飛越天安門。這樣,給人的感覺是前後都有9架P-51型戰鬥機,而受閱飛機也就由17架變為26架。

張祖禮介紹,完成受閱飛行,返回南苑機場後,他和邢海帆等9人又接到參加國慶宴會的通知,當時他們還沉浸在受閱飛行的喜悅與自豪中,這接踵而來的喜訊一下子弄得大家不知所措,以至於赴國宴時,竟然連飛行服也沒有換下,大家就匆匆忙忙地出發了。

“席間,周恩來總理和朱德總司令還來到我們中間舉杯祝酒。周總理高興地說:‘你們飛得好,飛得好啊!’他還勉勵我們為建設強大的人民空軍繼續努力。”

後 記

張祖禮:開國大典 飛越天安門廣場

張祖禮:開國大典 飛越天安門廣場

採訪中,張祖禮的妻子李秀芳向我們展示了1949年1月30日的《華北畫報》封面,上面印有張祖禮等5人起義時的合影、起義飛機、在解放區受到熱情歡迎的場景,以及5人換上解放軍軍服的照片。封面文字稱他們為起義的“勇士”。她還向我們展示了二人的結婚證,鐫刻著五十多年歲月印記,微微泛黃的結婚證。

  1949年5月5日,周恩來、朱德、聶榮臻等在中南海懷仁堂接見了張祖禮等起義人員。周恩來希望他們為建設強大的人民空軍而努力!

  1949年8月,張祖禮憑藉一張200萬分之一的地圖,完成了北京至酒泉的首航任務。

  1956年,他調到中國民航飛行學院任領航教師。1983年擔任四川省政協委員,同年,64歲的張祖禮加入中國共產黨。

 如今2018年,百歲老人張祖禮在妻子的攙扶下往返於家屬區的林蔭間,也許會在某個陽光明媚的午後與你擦肩而過。

無論是年少的抗戰經歷還是年老的教書生涯,他這一生始終不變的是愛國的心,即使文革期間被打為右派下鄉艱苦生活二十多年,二十多輪春秋也無法磨滅他對祖國的熱愛,不減反而愈深。正是滿腔的愛國熱情讓他回到中飛院,繼續為祖國的民航事業奉獻畢生的心血。


少年中國,我們正值青春年華,我們更應該撐起民航人擔當的脊樑,心懷祖國,情繫飛院,不負好韶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