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國大典上的禮花哪裡產?反正不是國產

開國大典的議程中原本沒有放禮花環節的,最後還是“老大哥”派來的顧問建議按照蘇聯的經驗——在開國大典中最後一幕放禮花。這一建議被大典籌委會所接納,這是一個突然上馬的項目。

開國大典上的禮花哪裡產?反正不是國產

燃放禮花的任務被總指揮部命華北軍區司令部作戰科科長張桂文,張桂文也不知道要燃放的禮花是什麼樣,自認為和民間的煙花相同。這事不難解決,誰提出的找誰就好。後來,總指揮部通過蘇聯顧問找來蘇聯閱兵的紀錄片,放給受閱部隊的指揮員。張桂文也才明白了,禮花也不多麼神秘,其實就是部隊用的信號彈。

接受任務的張桂文將作戰參謀耿樹平和作戰參謀耿樹平找來做幫手,研究出了施放方案,並得到總指揮部批准。施放地點最終選定以天安門為中心的六個施放點:北海白塔、景山、中山公園、太廟(今勞動人民文化宮)、東交民巷西口公安街東側的郵政管理局大樓(已拆除)、西交民巷東口西皮市的河北銀行舊銀行公會大樓。人手從首都衛戍部隊的第二零八師選調,開國大典的禮花施放隊伍最終組建完成。

開國大典上的禮花哪裡產?反正不是國產

開國大典的禮花可不是國產的,而是從“老大哥”那裡運來的。足足裝了半個多車皮,顏色有紅黃綠白紫,信號槍有單管和雙管。每個禮花施放點的隊形採用雙同心圓,人員背向圓心。內圓有12人,外圓有24人,每人間隔0.8—1米,前後距離3米。這樣一開槍,禮花就像朵朵彩花。

開國大典上的禮花哪裡產?反正不是國產

10月1日,當天空被夜色籠罩,張桂文的禮花燃放指揮部接到了總指揮部總指揮員聶榮臻打來的電話,命令張桂文施放禮花。張桂文立即到麥克風前,向禮花燃放點下口令,沒想到擴音器居然沒動靜。張桂文的心頓時提到嗓子眼,但這對於軍人來說,不是難事,因為他準備了三套方案。第一個方案,張桂文已經用了不行。第二套就是他在天安門指揮台上發射綠色信號彈,其它各處跟著放。第三套就是一個點其餘點必須跟著放。

開國大典上的禮花哪裡產?反正不是國產

緊張的張桂文立刻鎮定下來,掏出信號槍就朝天空放出一顆綠色信號彈,六個禮花點立即發射各自煙花。就這樣新中國的開國大典上的第一個禮花——綠色的禮花由張桂文施放,原本是輔助指揮的信號彈意外成為新中國的禮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