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藏線上的這四個地方,大多數騎友都“不敢住”

騎行川藏線可能是很多有志青年們的夙願了。他們常常懷著一腔熱血出發,但是這份激情卻又些“不夠”,在大多數人的身上這份熱情顯得又有些“不夠”,他們往往在半路就打了退堂鼓,打敗他們的僅僅只是這一路的“山難險阻”。

我想這樣的結果出了自身的意志問題,更多的是他們出發之前有這樣的想法,不久騎行個川藏線嗎?還需要準備些什麼呀!我騎行這麼久了,還需要看什麼攻略嗎?
川藏線上的這四個地方,大多數騎友都“不敢住”

帶著這些自大的想法,這些傻孩子出發啦!剛開始一路上還算是順利,可是越到後面他發現自己的身體完全受不了這麼大的變化,然而卻沒有帶什麼輔助的“藥物”,還好有機智的隊友,不然,這位仁兄可能就在這裡命喪黃泉了!

那麼在旅行的途中有哪些地方是不適合住宿或者會出現高原反應的地方? 大家在旅行的途中,都會忽略一個事實的存在,因為進藏的季節不同,或者根據別人提供的旅行路線 都會引起不同程度的高原反應。下面我們拋開這些不受季節影響的因素,川藏線最不適合住宿,或者最容易引起高反的點。

川藏線上的這四個地方,大多數騎友都“不敢住”

一、新都橋

川藏線上的這四個地方,大多數騎友都“不敢住”

新都橋這個令人神往的“攝影天堂”,地處在公路318國道南、北線分叉路口,是一片如詩如畫的世外桃源。神奇的光線,無垠的草原,彎彎的小溪,金黃的柏楊,山巒連綿起伏,藏寨散落其間,牛羊安詳地吃草……川西的平原風光美麗地綻放。這,就是新都橋,令人神往的“光與影的世界”、“攝影家的天堂”。


川藏線上的這四個地方,大多數騎友都“不敢住”

可是這裡可是海拔高達3400米的高原地區, 其實單從海拔來說,不算太高,而且由於景色太美所以大多數人選擇此地作為第一站,可是通過以往經驗來看,新都橋出現高反的最多。原因在於,多數人到新都橋是第一天或者第二天,正是最易高反的時間段,身體並沒有逐漸的適應突然就到三千多的地方。第一天,我們建議選擇康定作為首站,行程不累,海拔2500米,完全有個適應的過程。

二、理塘

理塘,系藏語,藏語拼音:Litang Zong。“理”意為“銅”,“塘”為“壩子”,即廣闊壩子有如銅鏡。故為裡塘土司地。
川藏線上的這四個地方,大多數騎友都“不敢住”

其海拔為4000米, 一般來說到理塘是在第二三天上,同樣沒有適應,海拔又極高,所以強烈建議不要在此住宿。如果不去稻城可以選擇稍後的巴塘,或者稍前的雅江,都是兩千多米的海拔。



川藏線上的這四個地方,大多數騎友都“不敢住”

三、稻城

稻城,古名“稻壩”。藏語意為山谷溝口開闊之地。東漢為白狼羌地,唐屬吐蕃,元屬吐蕃等路宣慰司,明屬朵甘都司,清屬理塘土司。
川藏線上的這四個地方,大多數騎友都“不敢住”

川藏線上的這四個地方,大多數騎友都“不敢住”

北部為高原寬谷區,其中的海子山為青藏高原最大的古冰體遺蹟,素有“稻城古冰帽”之稱。
川藏線上的這四個地方,大多數騎友都“不敢住”

(海拔3500) 稻城不在318國道上,但是鑑於有太多人會順道去一次亞丁,所以在此我們也做一下介紹。同樣是海拔太高,完全可以再趕70公里路到日瓦鎮住宿,條件好住宿點也多,海拔只有2900米。

四、芒康

芒康縣平均海拔4317米,橫斷山脈由北向南縱貫縣境。寧靜山脈是境內主要山脈,呈南北走向。主要山峰有達拉涅峰、達馬壓山、卡孜西卡衝山、達拉涅峰、旺秋佔堆山等。 芒康縣屬高原溫帶半溼潤季風型氣候區,夏季溼潤,冬季寒冷乾燥。自然災害有洪水、乾旱、霜凍、凍土、泥石流等川藏線上的這四個地方,大多數騎友都“不敢住”



川藏線上的這四個地方,大多數騎友都“不敢住”

對於走過川藏線的朋友來說,特別是三四月去的,估計都有著難忘的記憶吧。水管不通水,冷得要命,還有強烈高反。如果時間來得及我們可以選擇四十公里後的如美鎮,或者一百公里前的巴塘縣,海拔都不到三千。只要過了芒康,一般來說我們也在318上走了四五天了,差不多已經適應了高原,以後三千米以上的住宿點就會相對輕鬆許多。

我們行走在路上最重要的不是目的地而是沿路的風景,希望大家不要被這些“猛老虎”給嚇住啦!在最艱難的時刻你往往會看見不一樣的風景。步履不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