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金資本包曉林:結構性產能過剩視角下的鋰離子動力電池投資邏輯

拓金資本包曉林:結構性產能過剩視角下的鋰離子動力電池投資邏輯

圖為拓金資本管理有限公司合夥人兼總裁包曉林發表主題演講

5月22-23日,“2018第一屆新能源汽車及動力電池(CIBF深圳)國際交流會”在深圳會展中心舉行。拓金資本管理有限公司合夥人兼總裁包曉林在“電池產業鏈投資專場——破·探尋電池產業鏈投資關鍵點”主題論壇上發表了題為《結構性產能過剩視角下的鋰離子動力電池投資邏輯》的演講。以下是演講內容。

拓金資本管理有限公司合夥人兼總裁包曉林:

我不是“野蠻人”,我把自己定義為戰略投資人,CIBF的會議主要是產業投資比較多,和產業投資人相對的應該是財務投資人,我們不把自己看成財務投資人,我們沒有把自己看作僅僅是賺取一二級價差的財務投資人,我們把自己定義為戰略投資人,感謝把我引到新能源汽車投資領域的兩個貴人,一個是江淮原來的董事長左老,還有一個是2011年、2012年的時候,左總跟我一起商量,看是不是選一些好的投資方向,在左總的影響下,特別是在左總家國情懷的影響下,我覺得做投資一定要有情懷,左總的情懷深深影響了我,2011、2012年大家對這個行業很悲觀,有些人機會主義,有些人跑掉了,真正能堅持下來的肯定是非常好的公司,我把定義為這個行業的戰略投資人,2011、2012年最壞的情況下,看怎麼樣進入新能源投資領域。

我想再解釋一下,我也看了前面嘉賓、投資人做的演講,我的稿子也是投資經理幫我準備的,我看了稿子有兩個感受,以前我是做投行的,大家知道投行都比較喜歡包裝,投行做PPT都做得非常好,我看了產業投資做的PPT比我們漂亮多了。圖片看起來比較像,估計信息來源都差不多。如果有重複的地方我會一帶而過,我會給大家分享一下在新能源汽車投資領域,特別是今天的主題,動力電池領域酸甜苦辣的想法。

中國選擇從純電動,動力電池大有可為,第三個是電池結構性產能過剩的凸顯,最後我會講一下投資邏輯,標題大家聽起來可能覺得有點悲觀,按照演講嘉賓目錄沒有人講產能過剩的問題,投資人相對來講都是比較悲觀的,至少在目前階段下,怎麼看這個行業、怎麼投資,我今天側重講這個問題。中國在全球肯定都是排第一的。

中國選的是純電動路線,沒有走混動,核心的原因大家都知道,混動技術我們並不具備,中國選純電動有些制約,這種制約和前幾年中國在海外佈局有很大的關係,我是做礦的,國內國外做了很多礦,解決了最上游的鈷、鎳、鋰,最核心的問題是市場導向,中國近十年,從產銷兩端都是全球最大的技術市場,這是給大家的概念。

這張圖是講市場容量,到目前為止,新能源汽車的產銷,產銷兩個角度比例已經佔到全球一半,保有量已經佔到一半,滲透率不到3%,如果到2025年滲透率到了50%的話這個市場是非常大的,現在2017年出貨量不到50GWh,按照這種滲透率,每年都有可能新增幾十萬,至少是五六十萬GWh以上,滲透率達到50%以上,每年上百萬GWh,這個市場是非常大的市場,這也是我們作為投資人長期看好新能源汽車市場、動力電池市場的原因。

這個圖講的是行業集中度,2016年還是松下排在第一,2017年寧德時代CATL排名第一,寧德時代CATL招股說明書已經公告了,大家可以看到他的數據情況。這張圖表明整個新能源汽車產業鏈,最上游的資源、材料、電機電控、隔膜,非常完整的工業體系,新能源汽車的工業體系在中國已經完全形成,規模非常龐大,除了中國,在其他國家,從配套的角度講,全球都沒有中國的配套那麼齊全,這也是考慮這個行業非常重要的原因。

行業我講一點悲觀的地方,潑點冷水,當初進入這個行業是2011、2012年,國家的補貼已經停了,第二次補貼什麼時候,怎麼補貼不知道的情況下,迷茫的情況下我們進入這個行業,國家確實給予非常大的政策,補貼力度非常大。一個行業要靠國家的補貼肯定是不可持續的。隨著電池的能量密度提高整車續時里程的增加,以及每百公里電耗的降低,這三個技術指標提出來之後市場進入淘汰賽。已經可以看到2016年、2017年家數在減少。

這個圖是我要重點講的,我們為什麼提出產能過剩?有兩個數據,一個是圖裡講的數據,按照2017年實際的情況,產量已經比銷量大了一倍,實際的產能按照CIBF秘書長的文章,去年的產能接近230GWh,去年的需求量是40多不到50GWh的情況,我們的產能是230GWh,乘用車500多萬輛,按照工信部公佈的發展規劃,預計到2025年,方總比較樂觀,我們還沒那麼樂觀,這個已經表明,新能源汽車特別是電池,產能過剩的情況我們理解已經非常嚴重了,有些人會說這裡面的產能230GWh裡,有些是無效的產能,不管怎麼講,特別是我們的投資情況來看,確確實實有產能過剩的現象,這種過剩的現象我們理解是結構化的。比如說好的技術、能量密度比較高的、技術路線選擇比較好的,我們覺得還是不錯的。很多還有不好的地方。

結構性的產能過剩可能有幾個原因,因為動力電池是新能源汽車的核心,每家所走的技術路線不一樣,產品的規格、尺度、統一都很難匹配,這是一個問題。再就是工藝的優化,前面也講了智能優化,也講了很多東西,優化也是一個問題。上個月我也去的日本,也看了產線,大家覺得日本的精益生產,公益的優化問題,日本也有需要提高的地方,無論是磷酸鐵鋰,價格還是往下走的,產能利用率也是往下走的,大家公認的寧德時代CATL是技術最好的,資金實力是最雄厚的,產能利用率大概是70%多的情況。

這樣的大背景下,可能大家會說,整個行業產能過剩的情況下,作為投資機構、作為戰略投資機構,為什麼還會花這麼大氣力關注這個行業、投資這個行業?我想說的是,投資的角度講是有一個規律,大家學投資的,任何一個新技術的產生都有一個過程,這個技術才出現的時候,投資人對新的技術,像趨之若鶩一樣追捧,追捧了以後把這個產業炒熱、估值很高,資本市場“獨角獸”開了很多紅綠燈,各種資金往裡面湧,有些人靜下心來做品質、降低成本,這是實實在在做的。

還有一部分是因為受到國家高額的補助或是別的原因影響,我們長期跟蹤這個行業,有些比較領先的公司落後,有些原來不怎麼起眼的公司突然冒出來,冒出來的公司就是我們希望關注的,在行業服務的時候能保持自己的定力,堅定看好新能源汽車公司,這是作為投資人關注的。

大家可能會問現在是什麼樣情況?目前這個階段,包括第一季度、第二季度報出來的行業龍頭比亞迪,財務報表不太好看,我們的投資組合裡有一些這樣那樣的傳聞,不管怎麼樣,到目前為止,整個新能源汽車產業,作為投資人來講,是在相對低點,正是因為是相對的低點,是我們需要加大研判、加大投入的好時機。新能源汽車的爆發,我在2011、2012年和左老、方總探討汽車的發展時講,這個行業真正的爆發是在什麼時候呢?電動客車、物流車、出租車、網約車都是非常小眾的市場,只是一個切入點,真正的爆發就是乘用車,就是在座各位願意掏錢買這個車,這個車什麼時候爆發?三年、五年?我不知道,我堅信這個市場一定會爆發,這就是投資長期看好新能源汽車,會在這個行業的回調時、低谷時一定會加大力度投資這個行業,把這個行業做好,相信把行業做好,掙錢就是一個結果。

我們的投資邏輯有六個:

1、看好行業龍頭公司,我們看有可能成為行業前五名的公司,我們去扶持他、幫助他,和他共同成長,他困難的時候支持他,好的時候也會提醒他,以前我做投行的時候,上汽的整體上市是我做的,上汽的胡董事長說,一個整車是100萬輛達到規模經濟,零部件是1000萬臺套,是這樣的概念。特別是核心的動力電池,一定要成為頭部才能生存下來,否則肯定會被淘汰,這是第一個投資邏輯。

2、成本下降,怎麼通過進步和工藝優化,能確保我們的電池成本可以降下來,不光是技術,工程化也好、工藝優化也好,我自己也看了不少動力電池生產線,動力電池本身有幾十道的工序,對溫度、溼度要求非常高,通過串聯、並聯在一塊,中間有一個小的問題也會形成某種蝴蝶效應,會放大的。電池看起來是圓柱、方柱,實際上是非常難的。怎麼樣在保證產品質量的情況下能把產品成本下降,這是我們願意看到的。

3、技術佈局能力提前佈局,提前佈局是什麼意思?動力電池的技術路線是三個:軟包、圓芯、方殼,我們投的國能,到目前為止也是動力電池裡面排在前六,他就是軟包,而且提前佈局了軟包,前瞻性佈局了軟包,這就是我們投資國能的原因,他有前瞻性的技術佈局,確實考慮到兩個因素,國家政策的原因,還有安全性,新能源汽車出了一些安全事故,大家對安全性要求會提高。軟包的安全性比圓柱、方殼要好,這是提前的技術佈局。

4、能跟蹤國際的主流車型,使可以跟他們積極配套,現在寧德時代CATL已經做到了,包括奧迪都在配套。其他的公司我們也提到,中國大部分的動力電池給我們自主品牌車配套,真正能進入到國際主流車型的比較少,汽車產業是非常大的產業,而且是完全國際化分工的產業,大量的外資公司、合資公司進來,這次中美貿易爭端,我們也開放了中國的汽車市場,包括新能源汽車市場,相信外資進來包括外資新能源汽車進來是早晚,能不能提前佈局,能跟國際大公司配套,這也是非常重要的。我們投了珠海光宇,珠海光宇是做3C的,目前在3C電池裡全球排在前五,他給蘋果、惠普配套,這種公司本身的國際化經營能力是比較強的,雖然現在光宇沒有生產動力電池,一定有非常好的儲備,我們也會加大對光宇這類公司的投入。

5、綜合供應鏈均衡的公司,電池看起來還是比較複雜的,從最上游,比如說磷酸鐵鋰、三元材料,要用到鎳、鈷、鋰,這些材料很貴,還有正極材料、電解液,僅僅是做PACK也好,做其他也好,做中間一段肯定是不夠的,一定要非常中和、均衡的,導致動力電池能量密度、成本有非常好的佈局,這是我們關注的第五類。

6、產業化的路線,特別是新能源汽車產業化的路線要有自己比較明晰的定位,再加上自身的技術進步,我們公司投了銀隆,我們是銀隆第四大股東,我們本來想銀隆和格力重組,股東會反對重組沒有成功。我們為什麼投銀隆?一個原因是銀隆走的不是大陸的技術路線,不是磷酸鐵鋰也不是三元材料,他走的是鈦酸鋰,能量密度不高,但是功率高,加速快,能量並不高,但是循環充電的次數多,電池壽命長,安全性比一般公司高,鈦酸鋰的技術比較適合公交車,銀隆是先獲得鈦酸鋰的技術,用特殊的技術切入公交裡,兩個東西比較核心,特別是安全性,公交車坐幾十人,萬一電池出了問題怎麼辦?這是最最重要的問題,鈦酸鋰的能量密度不高,它充電快,幾分鐘就充滿了,或是充百分之七十、八十,通過公交車,因為有大量的政府補貼,我們認為是新能源汽車比較好的切入點,包括物流車、出租車、網約車,真正要爆發一定要靠乘用車,銀隆大家可以拭目以待,鈦酸鋰的技術,公交車形成以後,公司在研發燃料電池,今後燃料電池和鈦酸鋰的結合,隨著產業的進步、升級,我們也會進到乘用車領域。未來一兩年內要加大對銀隆公司、整車公司,整個產業鏈,最上游的材料到最下游的電池回收利用,我們馬上會投電池回收利用公司,整個產業鏈都會投,如果有這個機會,投資人我們可以分享投資,謝謝大家。

(根據嘉賓演講整理,未經本人審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