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牌超1000天、一週市值蒸發670億!金融界“九鼎神話”轟然崩塌

停牌1000多天,股價跌到2.36元/股,比定增價20元/股跌去88%,再多利好恐怕也難撫平投資者創傷。

本週,停牌1023天的九鼎集團復牌,股價卻上演了一場“過山車”。

復牌前兩日,九鼎股價合計暴跌高達74.3%,曾經的千億市值僅“殘留”263億。週四和週五兩個交易日,九鼎股價出現回抽,反彈了34.85%,總市值回升至354億元。

停牌超1000天、一週市值蒸發670億!金融界“九鼎神話”轟然崩塌

至此,曾經在金融界被人津津樂道的“九鼎神話”轟然崩塌。

九鼎的股價腰斬,源於一則爆炸性的消息——證監會宣佈,鑑於九鼎集團涉嫌違反證券法律法規,對其立案調查。而從金融監管部門的高層瞭解到,九鼎的麻煩恐怖還不止行政執法調查,公安部經偵局亦已介入調查。

停牌超1000天、一週市值蒸發670億!金融界“九鼎神話”轟然崩塌

1

在2007年九鼎成立時還只是一家默默無聞的公司,2010年這家公司的註冊資本也不過1000萬元;而到了2015年,其市值規模超過千億元。截至2017年底,九鼎旗下已擁有富通保險、九州證券、九鼎投資、九信資產以及人人行科技,佈局覆蓋私募、公募、保險、證券、期貨、互聯網金融等領域。

這中間怎麼實現的?

其實在九鼎掛牌早期,南方週末就對九鼎模式做了深刻的剖析,在賴以起家的PE模式上,九鼎系的發展抓住了一個關鍵紅利或者套利漏洞,那就是利用國內IPO發審制度不完善,在一級與二級市場之間套利。

不過吳剛帶領下的九鼎,與PE的常規經營辦法差異很大。九鼎集團重點關注Pre-IPO項目,不看行業和團隊,只看哪些上市成功的概率較大。這個時間段上,九鼎常常向企業強調其創始人吳剛“是從證監會系統內部走出來的”,同時也放任外部各種與證監會有關的小道消息流傳。

停牌超1000天、一週市值蒸發670億!金融界“九鼎神話”轟然崩塌

在海選模式下,到2013年,九鼎投資的項目已達218個。其中PE行業公認2012年是PE寒冬,但這一年反倒成為九鼎人退我進擴張的一年。

如果仔細考察九鼎在此之前的投資案例,就發現一些如徐翔一般神奇的悖論。九鼎模式的續存,依賴於不斷的高頻命中有潛質的上市企業,即使九鼎將目標聚集到Pre-IPO階段,其成功率仍然驚人。

海量鋪人的工廠式PE+高命中率是九鼎迅速崛起第一階段的主要故事。

但這種無往不勝的模式行將結束,因為不久之後,A股IPO暫停了。在擴張階段,九鼎向LP承諾比同業更短的退出週期,到IPO暫停時,就成了奪命魔咒,因此2013年成為九鼎最危險的一年。

這個時候,“金融創新”拯救了九鼎。2014年初,九鼎登陸新三板市場。這個初創的、2014年時流動性並不充裕的市場如何能拯救陷入困境的九鼎?在這樣的環境下,九鼎的“創新”是“LP換股”,即將有限週期內需要退出的LP份額,轉換為九鼎股份。

通過不對稱的LP份額定價,九鼎在沒有花一分錢的情況下,成功將LP份額轉換成永續的股權,同時保持了70%以上的公司控制權。LP願意做這種“虧本買賣”的動因,很大一部分依賴於前面提到的《收益補償協議》。

這是九鼎崛起第二階段的主要故事。

如果故事展開順利,還有第三階段,因為九鼎在融資創新的路上越走越遠。

2015年12月九鼎系將PE業務從新三板主體剝離且成功注入上市公司主體,造就了A股第一家名副其實的PE公司。在PE業務注入上市公司的同時,九鼎投資公佈了一筆重磅的非公開發行計劃,擬募資120億元用於基金份額出資、“小巨人” 計劃兩個項目。

幾乎差不多時間,九鼎系在新三板的另外一家公司九信資產(831400.OC)也在2015年末拋出了市場關注的一筆“債權+現金”的創新定增案,融資總規模達到了300億之多。

在另一家公司九州證券的圈錢道路上,九鼎也獨創過私募股權散售的“創新”,這也導致後續證監繫統對九州證券的增資審批格外謹慎。

很難想象這些“創新”都來自於一家號稱創始人“從證監會系統走出來”的公司,狂飆突進的九鼎系對資金的飢渴可見一斑。但如果成行,國內市場上可能出現一個兩千億甚至三千億的九鼎系。

值得慶幸的是,監管層開始認真清理市場亂象,九鼎系兩單鉅額融資在幾經修改後仍然告吹。

2

九鼎這場跨越三年的“折騰”,導致多隻基金踩雷。

截至復牌前,九鼎集團的股東戶數為3206戶,前十大股東持股佔比達到58.59%,其中包括兩個基金資管計劃--新華基金新三板匯金1號資產管理計劃持有1.487億股、九泰基金-九鼎投資定增分級8號資產管理計劃持有1.34億股。

值得一提的是,2015年11月九鼎集團曾聲勢浩大地搞過一次定增計劃,這被稱為新三板市場歷史最大規模“百億定增計劃”,即每股20元的定增價格,19個機構與3個自然家等22家資方踴躍參與。其中,九泰基金3個資管計劃總共出資12.3億元,建信基金旗下建信資本四隻基金定增8.87億元。

停牌超1000天、一週市值蒸發670億!金融界“九鼎神話”轟然崩塌

在2016年3月7日九鼎集團10送17.2727除權後,九鼎集團持股明細變為圖中所示,參與定增的個人和機構的成本價約為7.33元/股。截至2018年3月31日收盤,九鼎集團的股價停留在2.36元/股,以此計算,參與九鼎集團百億定增的機構和個人虧損目前浮虧達到67.8%。

3

去年12月底,中科招商被股轉系統意外摘牌,而且在最後幾個交易日也是出現了股價跌破定增價的情況,王亞偉等參與定增的大佬們都紛紛中槍。

現在的關鍵點就是,九鼎集團會不會重蹈中科招商的覆轍。這兩家公司有很多類似點,都是一度以私募業務為主的機構,後者更被市場稱為“定增王”、“囤殼王”。

對於九鼎的命運,申萬宏源桂浩明發出質疑,像九鼎這樣對外股權投資規模較大的公司,是否適合在培育中小微創業型科技企業為主的新三板交易?而且如果九鼎未來繼續進行收購兼併,還存在信息披露的合規問題,但此次九鼎停牌超過千日,股權流動性大幅喪失,投資人的利益誰又來管?

值得注意的是,雖然負面纏身,但九鼎集團最新的一封致股東信中,給出了近幾年業績數據:過往3年,公司可比的每股淨資產從0.84元增長到1.76元,累計增長110%,年複合增長率為28%,超過了上證綜指同期累計漲幅和年複合增長率。

此外,九鼎在停牌期間做出了對標巴菲特的舉動,即2015年8月收購富通國際旗下的富通亞洲100%股權,富通國際是歐洲20強之一的險資。九鼎集團對標巴菲特伯克希爾哈撒韋的意味十足。

但投資者買賬嗎?誰來為虧損的投資者抹平這一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