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房造勢手段聞所未聞:《後來的我們》遭多方圍剿

作者 | 第一財經 何天驕

為什麼這次退票風波會引發如此大的軒然大波?票房“弄虛作假”並不少見,但這次退票風波跟此前又有何不一樣?

縱觀國內電影發展歷程,票房存在異常的電影屢有出現,但像《後來的我們》這樣導致多方“群情激憤”的電影卻不常見。

近日,劉若英導演的處女作《後來的我們》在各大院線上映,至昨日(5月1日)才剛剛四天,累計票房已超9億元——這樣高歌猛進的勢頭,在國產愛情片中可以排得上前三了。

票房造勢手段聞所未聞:《後來的我們》遭多方圍剿

然而,一場退票風波卻讓這部電影蒙上一層陰影。就在上映當日,全國不少影院反映,該片在開場前出現大量集中退票情況,引發院線、影院、在線票務平臺、電影局甚至導演的發聲或批判。

為什麼這次退票風波會引發如此大的軒然大波?票房“弄虛作假”並不少見,但這次退票風波跟此前又有何不一樣?

影城經理的憤怒

類似的情況還出現在多個城市的多家影城,萬達院線等多家院線也披露了遭遇大規模退票的情況。

《後來的我們》片名脫胎於劉若英的成名曲《後來》。這部以大城市“漂一族“的情感生活為題材的影片,也有周冬雨、井柏然等人氣明星加持,引發了很多年輕人的共鳴,並在上映前表現出很高的關注度。

例如,在第三方票務平臺,想看人數破百萬,映前預售破億元;而在4月28日首映日,即五一假期前的最後一個工作日,該片票房在上映7小時後便突破2億,最終首日票房高達2.88億元。

與此同時,首映當天,微博知名電影博主“電影票房”曝光了該片的大規模惡性退票情況,並隨後粗略計算出《後來的我們》上映首日惡性退票金額可能高達2000萬元左右,“退票比例已超出正常業務情況”。

票房造勢手段聞所未聞:《後來的我們》遭多方圍剿

票房造勢手段聞所未聞:《後來的我們》遭多方圍剿

眾矢之的“我們”

事實上,不爽的不僅是播映方,《後來的我們》引發了發行方、導演、電影管理機構等多方不滿。

根據官方媒體《中國電影報》的消息,4月29日,國家電影局依據國家電影專資數據平臺的數據對近幾日退票信息進行了分析,初步認定《後來的我們》退票情況確有異常,具體問題尚待研判。若查明為不正當競爭或票房造假行為,將嚴肅處理。

甚至一直被外界懷疑為退票背後操控方的在線購票平臺貓眼也做出了回應。

貓眼作為《後來的我們》出品方之一,還是宣傳方、發行方,自身利益相關,並且退票渠道集中於貓眼,被認為最有操作動機及操控能力。

同時,在線平臺淘票票也遭遇了大面積退票。比如,萬達院線方面的9萬張退票中,淘票票也有2萬張。隨後,貓眼與淘票票都暫時關閉了退票功能。

當然,無可否認的是《後來的我們》已成了五一檔期的贏家——無論是貓眼披露的涉及票房1300萬元,還是業內人士推測的1500萬~2000萬元,對於《後來的我們》飄紅的總票房都不構成太大影響。上映頭兩天,影片票房已經超過5.5億元。

票房造假升級?

對於此次票房異動,不少影城經理都表示此前“聞所未聞”。雖然目前尚無定論,但可以發現,隨著在線票務平臺的發展,票務暗箱操作也開始升級。

2017年,中國電影市場的票房總額突破了559億元人民幣,比上年增長13.45%,已經成為世界第二大電影市場;全國銀幕總數已達到50776塊,穩居世界第一;城市院線觀影人次為16.2億,比上年增長18.08%。

票房造勢手段聞所未聞:《後來的我們》遭多方圍剿

隨著電影業繁榮發展,國產電影數量進入萬馬奔騰時代。以2016年為例,中國電影總產量約為700部,但是當年登入院線的影片總共466部,其中國產片376部。脫穎而出獲得院線上映資格後,眾多影片出於宣傳發行、曝光度、維持人氣以及票房等種種考量,“霸道總裁”的做法逐漸增多起來。

何為“霸道”?搶“跑道”(銀幕)、搶檔期、搶場次,不一而足。

一般而言,對於一部上映影片來說,上映前三天的票房表現非常重要,業內人士通常稱之為“起片”——就是一旦票房開啟時有一個很亮眼的成績,不僅會讓各大院線隨之增加排片場次,觀眾也會受影響跟風走進影院。

2016年初,當時的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調查出票房造假的《葉問3》,其手段主要是通過製片方花錢買票房,從而導致“幽靈場”、“15分鐘一場“的奇觀出現。此前《捉妖記》也曾被質疑票房注水,彼時該片投資方曾表示:“有些場次是做了公益場,片方花錢請那些沒有能力買電影票的人看電影。”

這種電影票“自賣自買”的操作,製片方或發行方至少是砸了真金白銀。而此次,隨著票務平臺退票制度的發展完善,“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出現了集中退票的“神操作”。相關方利用在線購票規則,既推動了起片的良好表現,先聲奪人,也省下一大筆金錢。

然而,影院方卻因此蒙受了巨大損失;對於很多觀眾而言,這也是一種誤導。

值得注意的是,貓眼和微影在去年9月合併後,在線售票市場集中度迅速提升。在線票務網站的話語權和盈利能力加強,貓眼微影近日也有了年內赴香港上市的傳聞。

與此同時,網上票務現在直接參與影片的拍攝、製作、發行,滲透力越來越大;從市場秩序的把控角度來看,國家電影主管部門執法難度也越來越大。

既做裁判員又當運動員,會阻礙市場機制的運行。由此看來,美國曾經長期實行的反電影業壟斷的《派拉蒙法案》,在當下的中國亦有借鑑意義。該法案用一句話概括就是:不允許電影公司開影院,力求避免垂直壟斷。

虛張聲勢、集中退票,這樣的操作對於電影本身和影迷也是一種傷害。在“退票門”之後,《後來的我們》在豆瓣電影的評分已從6.7下滑到了5.9。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