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照片:新疆最南端的城市,和田1996年


和田,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和田地區下轄縣級市。和田市南倚崑崙,北臨瀚海,位於崑崙山與塔克拉瑪干大沙漠之間,是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最南端的城市,距首府烏魯木齊1500公里。1983年9月經國務院批准從和田縣劃出,1984年8月18日正式成立。是全地區政治、經濟、文化中心。

和田地區是以維吾爾族為主體的多民族地區,主要有維吾爾族、漢族、回族、哈薩克族、柯爾克孜族等22個民族。和田地區屬典型的內陸乾旱區,位於歐亞大陸腹地,屬乾旱荒漠性氣候,境內有大小河流36條。以盛產和田玉聞名,是著名的玉石之鄉、絲綢之鄉、地毯之都和瓜果之鄉。

張騫通西域後,和田地區第一次被記入漢文典籍。西漢神爵二年,西漢王朝設西域都護府,當時位於塔里木盆地周邊的西域三十六國中有皮山、于闐、扜彌、渠勒、精絕、戎盧諸國在西域都護府統轄之下,至此和田正式歸屬中國版圖。


元壽元年前後,漢朝向于闐、扜彌、渠勒、精絕、戎盧諸國國王、將佐按漢制封官、授漢印。漢代還在精絕設立禾府,管理屯墾事務。公元57年後,于闐國勢轉盛,鄰近諸國皆服從。到魏晉時期,皮山、渠勒、戎盧、扜彌、精絕等城邦國被于闐兼併,這時的于闐就相當於今和田地區的範圍。

清,設置於闐於今之克里雅,遂有于闐與和田之稱。清初,改“于闐”為“和闐”。清乾隆二十四年,設和闐辦事大臣,受葉爾羌辦事大臣節制,和闐城設三品阿奇木伯克。同治四年,阿古柏侵佔和闐。

光緒四年,清軍劉錦棠部收復和闐。光緒九年,置和闐直隸州,駐喀拉喀什。光緒二十八年,設皮山縣;分和闐縣東境23莊與于闐縣西境15莊設洛浦縣。民國二年,和闐直隸州為和闐縣。

民國四年,自和闐縣析置墨玉縣。民國九年,設和闐道。民國十七年,改和闐道為和闐行政區,設行政長官公署。民國二十六年,盛世才省軍進駐和闐。民國三十二年,改和闐行政區為和闐專區,設行政督察專員公署。

1949年12月22日,中國人民解放軍十五團抵達和闐,和闐解放。1950年,設立和闐專區專員公署。1959年9月,改和闐為和田。1971年6月,改和田專區為和田地區。1977年,建立和田地區行政公署。1983年9月,國務院批准設和田市。和田縣和田鎮、肖爾巴格公社、拉斯奎公社、良種場劃歸和田市。


和田玉的繁榮,歸功於港臺地區玉商。20世紀80年代初期,和田玉與崑崙玉、俄羅斯玉的價格相差無幾,自80年代末開始,港臺玉商瘋狂收購和田玉子料,使和田玉成為市場上最昂貴的玉料。1994年以前不允許私人開採交易玉石原料。1994年,國家放開玉石市場。【新疆和田,1996年。攝影:Andrew Lee】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