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照片:國家生態園林城市,江蘇蘇州1983年


南門路位於蘇州市古城區,北側沿外城河。東起覓渡橋西堍,與南去的蘇嘉公路直角相接,中段與人民橋立體相交,西至裕棠橋與盤門路直線相連。清末,這裡是蘇州近代工業的創始地,最早的機械化工廠、蘇綸紗廠和蘇經絲廠即設於此。該路原為由蘇州南去吳江的必經之地。

蘇州古城境內河港交錯,湖蕩密佈,最著名的湖泊有位於西隅的太湖和漕湖;東有澱山湖、澄湖;北有昆承湖;中有陽澄湖、金雞湖、獨墅湖;長江及京杭運河貫穿市區之北。太湖水量北洩入江和東進澱泖後,經黃浦江入江;運河水量由西入望亭,南出盛澤;原出海的“三江”,今由黃浦江東洩入江。

由於蘇州城內河道縱橫,又稱為水都、水城、水鄉,蘇州古城被法國啟蒙思想家孟德斯鳩稱讚為“鬼斧神工”。蘇州土地肥沃,主要種植水稻、麥子、油菜,出產棉花、蠶桑、林果;特產有碧螺春茶葉、長江刀魚、太湖三白、陽澄湖大閘蟹等。


平江路是蘇州的一條歷史老街,是一條沿河的小路,其河名為平江河。平江路歷史街區是蘇州古城迄今為止保存最為完整的一個區域,堪稱古城縮影。對照南宋《平江圖 》及明末《蘇州府城內水道總圖》,平江路基本延續了唐宋以來的城坊格局,並至今保持著活力。

拙政園位於蘇州城東北隅。全園以水為中心,山水縈繞,廳榭精美,花木繁茂,具有濃郁的江南水鄉特色。花園分為東、中、西三部分,東花園開闊疏朗,中花園是全園精華所在,西花園建築精美,各具特色。園南為住宅區,體現典型江南地區傳統民居多進的格局。

留園位於蘇州閶門外留園路338號,以園內建築佈置精巧、奇石眾多而知名,與蘇州拙政園、北京頤和園、承德避暑山莊並稱中國四大名園。園以建築藝術精湛著稱,廳堂宏敞華麗,庭院富有變化,太湖石以冠雲峰為最。留園佔地面積23300平方米。


閶門,乃蘇州古城之西門,通往虎丘方向。 閶門,從清代乾隆年間的《姑蘇繁華圖》中可以看出,閶門內城門臨閶門大街,上有城樓,類似盤門城樓。外城門靠吊橋,甕城為長方形,甕城內另有套城,並還有南、北兩個童梓門。南童梓門通今南新路,北童梓門通北碼頭。

蘇州雙塔又稱羅漢院雙塔,是一處始建於宋代的古塔建築。位於江蘇省蘇州市鳳凰街定慧寺巷的雙塔院內,二塔“外貌”幾乎完全一樣,分為7層,東塔高33.3米,西塔略高,33.7米。雙塔建於北宋太平興國年間,是一對佛塔,兩塔間相距僅20來米。

八寶街是蘇州城區東部的一條街巷,位於定慧寺巷南側。該處原為荒野,清末民初始具街巷雛形,《蘇州城廂圖》、《吳縣圖》、《蘇州圖》均作八寶街。街長150米,寬2~7米。其中100米為水泥道板路面,其餘為彈石路面。---【蘇州,1983年。攝影資料:Leroy W Demery Jr】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