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保羅,火箭甚是想念!

聖保羅,火箭甚是想念!

最多的時候領先過17分,最多的時候也落後過30分。火箭在甲骨文中心打出了自己的氣勢,但還是沒能贏下他們渴望的那場勝利。

第一節39分,第二節22分,第三節16分,到了第四節,只拿了9分。拼到彈盡糧絕,拼到心生疲憊,說的就是這一場的休斯敦火箭。

比賽打到第六場,已經沒什麼技戰術可以再可以與你們分享的了。勇士依舊按著上一場的思路走,多人輪換,打體力優勢,開場的第一個回合,克萊防哈登就是從後場開始貼身領防,態度和意思表示的很明確:“就剩一個哈登了吧,我今天就是要耗死你。”

聖保羅,火箭甚是想念!

火箭開局猛,是真的鬥志堅定。12次三分出手進了8個,能進的不能進的全扔進了,一開場就狂推速度,打反擊,減少磨陣地,努力地在讓比賽的過程變得簡單,全場比賽,快攻得分他們拿了24分,佔了總得分的28%,上一場,他們全場一共只靠快攻拿了2分。

這不是火箭在這輪系列賽裡常有的表現,這也是他們渴望在這樣一場比賽裡做出的改變,因為他們清楚地知道,一旦落入到消耗更大的陣地進攻之中,他們的體能將難以維繫一整場比賽。

就像我在上一場的賽後中提到的那樣,勇士不會對開局的表現顯示出過度的反應,因為他們在等的是之後的那個機會,是下半場火箭的體能開始出現見底時的那個虛弱期。

聖保羅,火箭甚是想念!

火箭在上半場拿了61分,領先了勇士10分,下半場只拿了25分,淨負39分,表現差異之大,如天壤之別。在勇士陡然增強的身體對抗面前,火箭失誤了21次,緊繃的肌肉和逐漸流失的體能讓他們的投籃完全走了樣,與其說是外界的干擾摧毀了比賽,倒不如說是僵局之中的火箭在透支之後無奈的自由落體。

在輪換上,火箭就是7人輪換,保羅傷了,讓戈登頂上先發,從替補裡再添一人,讓巴莫特進了正常輪轉。這個輪換情形,讓我想到了2015年總決賽的騎士隊。

聖保羅,火箭甚是想念!

當時的騎士,打的就是7人輪換:莫茲戈夫,JR,香波特,詹姆斯,TT,德拉維多瓦,再加個詹姆斯-瓊斯,後配力量有限。當時的改變發生在第四場,科爾讓伊戈達拉上了先發,同時在板凳上增加了大衛-李的出場時間,打起了小陣容,目的就是提速,逼得騎士上不了莫茲戈夫,強行打6人輪換,這才徹底讓騎士的體能見了底,失去了最後抵抗的能力。

現在的火箭就讓我有這種感覺。保羅的突然受傷讓原本雙核的火箭失掉了一個強力驅動,而板凳上諸如內內、喬約翰遜、安德森之類的球員在勇士高機動性的打法面前就像是一個個無法被安排上場的“莫茲戈夫”。這意味著,保羅受傷之後的火箭,跟那支騎士一樣,他們的容錯率已經被降到了無限趨近於零了。

任何一支球隊想要在西決的舞臺上突然改變自己堅持了一個賽季的打法,還是在人手不夠充足,體能不夠充沛的情況下進行,這都是一件超現實的事。火箭不再被看好贏下第七場,就這麼成了必然。

聖保羅,火箭甚是想念!

想進決賽,火箭需要保羅,哪怕是一個不夠健康的保羅。

在NBA的浩瀚歷史中, 我們就曾領略過這樣的傳奇佳話。1970年的總決賽,尼克斯和湖人拼到了第七場。尼克斯核心威利斯-裡德在大腿肌肉嚴重拉傷,已經缺陣一場的情況下,打了封閉強行上場。在開場包攬全隊的前4分之後,他便再沒有得分,卻激勵了身邊的每一個隊友。最終,尼克斯贏下搶七,裡德捧起了FMVP的獎盃。

搶七,一場定生死的局,當你將一整個賽季的努力都匯聚到了這短短的48分鐘裡時,它的確是可以充滿變數的。能夠在豐田中心改寫一切的,可以是一次倒地拼搶,可以是一次壓哨投籃,可以是一個搶斷劈扣,也可以是一個奮不顧身的大帽。對於這支火箭來講,他們想要在贏下這場“下狗”戰役,就需要一些額外的動力,需要一個讓他們為之奮不顧身,充滿熱血的理由,這個理由,就是克里斯-保羅。

聽起來很殘酷吧,但現實就是如此,它總會比你設想中的一切要殘酷的多。

聖保羅,火箭甚是想念!

就像當初提過的,皮特森在黃蜂的慶功宴上說的那句話一樣:“這個聯盟充滿未知,沒人能夠永遠站在頂點,最重要的,是珍惜當下的來之不易。”也許你會用“成功的路上必然有失敗相隨”之類的話安慰自己,但對於很多球員而言,爭冠的機會也許終其一生都只有那麼一次。

他會願意賭上明天換現在麼?沒人知道。

但我想他一定更不願意在未來的某一天,聽到的這樣的評價:“保羅也曾無限接近總決賽,可能近到只有差不多1分鐘的距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