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後賢:建設智慧居住區實現互聯互通,需要創新改革

謝後賢:建設智慧居住區實現互聯互通,需要創新改革

全國智標委智慧居住區分技術委員會主任委員謝後賢:建設智慧居住區實現互聯互通,需要創新改革

5月19日,全國智標委智慧居住區分技術委員會正式成立,當天同期發佈了《智慧居住區標準白皮書》《智能家居標準白皮書》,美的置業被列為首個“國家智慧居住區標準創制基地”。全國智標委智慧居住區分技術委員會主任委員謝後賢向中國建設報表示,成立全國智標委智慧居住區分技術委員會併發布相關行業標準建議意義重大,標誌著我國智慧居住區建設行業將進入互聯互通的標準化時代!

中國建設報:此次發佈的《智慧居住區標準白皮書》,美的置業作為地產企業參與編制,選擇它的理由是什麼?

謝後賢:此次發佈的《智慧居住區標準白皮書》《智能家居標準白皮書》的編寫單位除了包含全國智標委智慧居住區分技術委員會、中國城市科學研究會數字城市工程中心、中關村樂家智慧居住區產業技術聯盟外,還選擇將美的置業作為企業實踐方參與編寫。美的置業起步較早,不僅擁有專門的技術團隊,經過多年實踐也已形成了較為成熟的智慧居住區建設運營及服務體系。由於美的置業表示願意帶頭執行互聯互通的新的國家標準,主動申請將美的置業建設成為“國家智慧居住區標準創制基地”,基於該公司在智慧居住區建設上具備的實力,本次會議上與美的置業戰略簽約並舉行了“國家智慧居住區標準創制基地”的揭牌儀式。

中國建設報:在智慧居住區建設方面,目前迫切需要解決的現實問題有哪些?

謝後賢:智慧居住區建設需要解決的現實問題:一是要“智慧互聯”:解決設備之間、專業子系統之間和各級平臺之間的互聯互通。二是要“標準創新”:要制定解決上述互聯互通的系列新標準。

為了促使居住區智能化帶給廣大居民更多的便利和紅利,使得真正利國利民的智能化技術得以儘快地普及推廣,首先在指導思想上,不是簡單地建設寬帶網絡、控制家居設備,而是“以民為本”,要以家庭為中心,為居民服務為目的,以提高居民生活的幸福感為最終目標。其次要重視老舊社區的環境景觀改造,智能化建設要以便民服務為主,讓居民感受到信息化帶來的便利和紅利。再次要將健康保健和居家養老作為智慧居住區建設的重要內容落實,尤其要做好老人健康和安全數據的日常採集,並對數據進行收集、儲存和處理。最後還要建設“居住區綜合信息服務平臺”來承擔相關服務的營運和管理。

中國建設報:當下一些企業在智慧居住區建設上噱頭大於實際,存在哪些誤區?

謝後賢:一是單一系統智能化。智慧住區絕非簡單地將單一系統智能化,而是要將一切住區的子系統通過物聯網技術實現互通互操作,真正實現“萬物互聯”。

二是單產品切入。一體化智能生活體驗是智慧住區所必須具備的,然而現狀卻是智慧住區的不同產品往往由不同的團隊甚至不同的公司完成,甚至智慧住區本身也彼此形成了一個個孤立、分散的“信息孤島”,根本沒有整合的可能。

三是線上與線下相互脫節。互聯網時代的科技產品都能給自己冠上智慧的標籤。用面向住區的獨特手段,通過信息和媒體的整合,建立線上和線下、無形和有形、虛擬和現實相結合的智慧住區產品模式,才是行之有效的佈局。

四是智慧住區與大數據沒有關聯。物聯網技術在社區的廣泛應用必將為物業服務企業帶來一個龐大的大數據入口,將這些大數據通過不同的數據建模就可以成為不同維度的客戶價值“畫像”,有了客戶畫像就可以賦予物業服務更多商業空間。

中國建設報:不少房地產企業都在參與“智慧居住區”建設,應注意哪些問題?

謝後賢:近年來智慧城市和物聯網技術飛速發展,智慧社區解決方案在不斷更新,尤其是隨著我國社會進步和人民生活水平逐年提高,幾年前的智能化技術已經逐漸顯得落後。尤為嚴重的是,由於長期以來聯網設備之間沒有真正實現互聯互通,社區智能化平臺技術各商家相互競爭,形成了事實上的“信息孤島”。

為充分體現智慧城市“一切都轉變為服務經濟”的以民為本精神,使廣大居民享受到社區智能化應該帶來的便利和紅利,新建小區的“社區綜合服務中心”可將社區物業、生活服務、醫療保健、養老服務都管起來,形成社區綜合服務新業態;對老舊小區進行改造,要促進小區物管向小區服務轉型,把老舊小區的所有生活服務都管起來,以增加居民生活的幸福感。

謝後賢:建設智慧居住區實現互聯互通,需要創新改革

謝後賢:建設智慧居住區實現互聯互通,需要創新改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