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利入主北汽 30%股權獲得經營權 雷軍跟進?

1、吉利入股北汽方案最終敲定?

吉利入主北汽 30%股權獲得經營權 雷軍跟進?

一個是民營車企中的佼佼者,一個是擁有60年曆史的老牌國有車企,二者看似風馬牛不相及,憑什麼相信李書福的入股,能夠徵得北汽的同意?

有消息稱,吉利入股北汽的方案是:吉利汽車持有北汽不超過30%的股權成為第二大股東,不求控股權但是控制經營權,另外還會有跨領域的巨頭企業入股其中。對於靠北京奔馳和北京現代兩個合資公司利潤輸血的北汽,這並不算條件太苛刻的方案。

2、吉利入股北汽是為了曲線拿下戴姆勒

戴姆勒一直以來都強調任何與吉利的合作都需要得到北汽的首肯,這意味著北汽成為了直接決定“吉奔戀”走向的關鍵角色,而一旦李書福同時成為北汽和戴姆勒的雙重股東,自然會消弭與戴姆勒若即若離的關係。

吉利入主北汽 30%股權獲得經營權 雷軍跟進?

吉利要與奔馳發展下去開花結果的話,得率先搞定北汽,這是首要條件也是必要條件。而北汽這一道關卡,也將成為打開吉利與戴姆勒更多合作可能性的鑰匙和入口。從這一方面來看,吉利接洽北汽,也稱得上一次“曲線救國”行動了。

對北汽掌門人徐和誼而言,今年北汽集團將迎來60週年生日,而在這樣的頗具歷史感的大日子,是否能夠在混改方面取得實質性突破是擺在其面前的頭等大事。

對李書福和吉利而言,若能入局北汽混改,不僅能組建一個史無前例的“朋友圈”,同樣也能掃清與戴姆勒合作的現實障礙,組成一個涵蓋外資、國企和民企的全新聯盟,勢必將成為了影響整個中國汽車產業格局的一股“新勢力”。

吉利入主北汽 30%股權獲得經營權 雷軍跟進?

如果傳言屬實,若干年後的吉利-北汽-戴姆勒的聯盟,不止給中國汽車界,也將會給世界汽車界帶來一股強震。

3、除了新能源,北汽自主品牌全線潰退

目前中國國企旗下的自主品牌在市場競爭中依然處於劣勢地位。從銷量來看,除了上汽乘用車排名能進入前十外,其他國企自主品牌幾乎難入主流。

其中北汽集團自主品牌更是糟糕,今年前4個月,北汽自主銷量僅4.3萬輛,同比下滑40%,同期吉利的銷量是51萬輛,差距十分明顯

吉利入主北汽 30%股權獲得經營權 雷軍跟進?

值得注意的是,北汽旗下包括有北京汽車、北汽昌河、北汽新能源、北汽福田、北京奔馳、北京現代、北汽紳寶等等品牌,除了北京越野車和北汽新能源表現頗為讓人滿意之外,昌河、紳寶等的自主品牌幾乎一律淪陷!

可以認為,如今的北汽,只是靠著合資品牌支撐著,自主品牌仍舊和多年前一個模樣,搖搖欲墜。

今年3月22日,北京汽車發佈2017年年報,全年總營收為1341.59億元,同比增長15.46%;毛利354.99億元,同比增加35.33%;利潤109.98億元,同比減少4.66%;權益持有人應占淨利潤22.53億元,同比減少64.62%;每股盈利0.30元,擬派年度股息每股0.1元。

吉利入主北汽 30%股權獲得經營權 雷軍跟進?

從賬面數據看,北汽的2017年還過得去,但是分析其收入構成可知,87%由合資公司北京奔馳貢獻——北京奔馳相關的收入由853.12億元增至1167.73億元,同比增長36.9%,佔總營收的87%。北汽自主和北京現代出現斷崖式下滑

4、國企混改已經箭在弦上

去年7月份,北京市委書記蔡奇在調研北汽集團時,就對北汽混改進行了明確批示:汽車行業的演進在加速,尤其是新一代信息技術的發展,隨時可能對傳統企業帶來顛覆性影響,國有企業結構調整的力度必須加大。

吉利入主北汽 30%股權獲得經營權 雷軍跟進?

要在深化國有企業改革上下功夫,要加強北汽董事會建設,積極推動混合所有制改革,只要是有利於國有資產保值增值、有利於提高國有經濟競爭力、有利於放大國有資本功能,都要積極推進

現在,我國市場規模日益擴大,需求持續旺盛,也正是國企民企共同做大做強的好時候。同時股比限制的打破,一定程度上也加速了下一輪的兼併重組,東風、一汽和兵裝集團的再一次人事換防就是一個明顯的信號

李書福自然明白國家層面的戰略以及北汽集團發展的需要,以李書福的想法和格局,要打造一個多贏的局面並非不無可能,何況這背後更有國家戰略推動的因素。

吉利入主北汽 30%股權獲得經營權 雷軍跟進?

5、張夕勇秘密約見楊嵩的背後

2017年底,北汽集團總經理兼北汽福田董事長張夕勇飛赴廣州,約見剛剛從美國回來的楊嵩,此時楊已經從日產北美區營銷副總裁位置上離職,準備殺回熱鬧的中國汽車圈,尋找機會再戰江湖。

吉利入主北汽 30%股權獲得經營權 雷軍跟進?

在寶潔這樣的快消巨頭幹過,在東風日產銷售本部長位置上以渠道管控和鬼點子多見長,英語不錯,管過老外,煽動力極強——楊嵩的跨領域和跨國管理履歷在汽車圈絕無僅有。

這樣的快刀手是前途未卜的寶沃迫切需要的類型,張夕勇也是抱著必須拿下的決心去的

一晚上的長談,張夕勇介紹了公司近況和福田復興寶沃的決心,他的真誠讓楊嵩心領,但不足以打動楊。不放心的張夕勇第二天又跟楊見了一次,談了具體的薪酬待遇,並讓楊北上寶沃實地考察一下。

吉利入主北汽 30%股權獲得經營權 雷軍跟進?

如約北上,楊嵩看了寶沃生產線,對於硬件設施有些意外。在剛到北京報到的一次私下飯局上,楊嵩這樣總結,“寶沃既不是國企也不是民企,體制是打動他加盟的根本原因,“

寶沃已經跌到谷底了,怎麼做都會比之前好。比起那些新勢力造車,寶沃起碼有工廠有渠道,一年也賣過好幾萬輛吧?!”

目前北汽除了兩個合資公司,旗下還有昌河、福田、乘用車等業務資產,在混改大前提下,保留哪些資產,剝離哪些業務是首要的選擇。作為北汽集團旗下一個“特區”,北汽福田旗下的寶沃汽車無疑成為了手術的第一刀

6、寶沃幾乎終結了王金玉的職業生涯

收購寶沃是北汽福田前總經理王金玉在職業後期力推的項目,這兩年的日常運營,搭進了福田汽車上市公司的大部分利潤,僅靠一款車一度突破月銷5千輛,居於幕後的王金玉在市場判斷和品牌營銷上劍走偏鋒的能力再次發揮了效果。但是造乘用車畢竟不是一日之功,後續產品和管理上的瓶頸很快出現了。

吉利入主北汽 30%股權獲得經營權 雷軍跟進?

北汽已有收購紳寶平臺的乘用車業務,認為福田造乘用車業務重疊,所以對於收購寶沃並不支持,這兩年一直在王金玉堅持下推進著。隨著北汽自主品牌常年銷量不佳,盈利困難,北汽福田不可能無期限持續投入寶沃,斷臂求生——出售寶沃或引入資本——的想法,開始成為北汽管理層的共識

出售或引入外部資本,就必須按照資本的邏輯來,把業務指標做上去,提高議價能力,這裡面誰是操盤人很關鍵。有消息稱,選擇楊嵩進寶沃有意向投資方的建議在裡面。事實上寶沃找楊嵩的同時,也有資本在幫其他新造車勢力在找楊嵩。

剝離寶沃正在進行,北汽集團混改同步拉開序幕

7、歲月能夠放過誰?

從1996年,福田汽車公司創立起,王金玉就是福田汽車的舵手。21年間,福田汽車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籍籍無名,到加冕世界商用車銷量第一桂冠

。而王金玉,也從青春年少的33歲,站到了54歲的門檻。

吉利入主北汽 30%股權獲得經營權 雷軍跟進?

嘔心瀝血、殫精竭慮、夜以繼日、廢寢忘食,這些詞用在王金玉掌舵福田的21年,也許並不為過。吃苦,王金玉並不怕。讓他想要放手福田的,也許就在於是否依然能夠保持超過常人的精力、體力和創造力。

“現在,喝酒再也不能像以前那樣了。以前喝酒,怕過誰?”2017年春節後的一次見面,王金玉笑著對筆者這樣說。這句話雖然有些玩笑,可是,身體上不再像年輕時一樣抗“造”,卻是事實。

近些年,王金玉的頸椎病從開始顯現,發展到非常嚴重,再加上高度緊張的工作,他在晚上很多時候會難以自然入眠。“每天晚上都要吃安眠藥”,王金玉解釋說,“必須保證睡眠,不然第二天如何面對那麼多決策?”

吉利入主北汽 30%股權獲得經營權 雷軍跟進?

2017年,福田已經從成立時的小舢板,變成了汽車界的航母艦隊。1996年成立時,福田汽車還沒有汽車生產資質。

發展至今,福田汽車已經形成了以整車製造、核心零部件、汽車金融、車聯網為一體的汽車生態體系。福田汽車集團旗下擁有福田商用車集團、福田金融集團、寶沃汽車集團三大業務集團。其中,整車業務覆蓋5大業務單元、15個產品品牌。

8、福田的轎車夢從未止歇

早在2004年,福田便已對外披露了涉足轎車領域的計劃,但由於生產資質、核心技術等原因一直未能如願。但現實的種種挑戰並未澆滅福田汽車的掌門人王金玉造轎車的熱情。

吉利入主北汽 30%股權獲得經營權 雷軍跟進?

通過海外設立研發中心、收購已經停產的德國汽車品牌寶沃並大肆招兵買馬延攬中外汽車研發與管理人才,過去10年中,王金玉已經為造轎車做了一系列周密準備,雖然現在寶沃終於出生,但後續走勢並不好。

當年,在汽車行業主管部門收緊汽車生產資質明確不再新增轎車項目的情況下,福田能否獲得轎車資質取決於北汽集團的決定,而北汽集團已投入巨資打造了紳寶、e系列等嫡系自主品牌,對於一直只是資本參與、具體經營管理涉足不多的福田,北汽集團對其上馬轎車項目態度一直不明朗。

雖然福田旗下乘用車板塊寶沃中道崩殂的業績對北汽的乘用車大業造不成威脅,但卻耗費了大量資金。由於王金玉的執著,福田在寶沃上耗費了大量資本後,其發展不可避免地需要北汽更多的資金輸入,同時,作為第一大股東的北汽集團和第二大股東的北京國有資本經營管理中心的利益也有受到損害的風險。

吉利入主北汽 30%股權獲得經營權 雷軍跟進?

來自寶沃內部的消息稱,從2005年啟動寶沃品牌的復活開始,10年間,福田汽車已經為其投入了超過100億元人民幣。

而日前關於福田將出售寶沃的消息突然傳出,也成為對當年同業競爭協議的呼應。

而由於王金玉在福田相對獨立的管理結構,對於北汽福田,北汽集團也僅僅就是出資人而已,它無力提供管理和決策。在北汽集團邁向資本市場的途中,這種形同虛設的母子公司關係,也決定了福田的整合是遲早的事。

如果說,兩年前,轎車夢想將福田與北汽逼上了談判桌,終於,在2017年底,王金玉將自己逼出局了。

業內分析稱,以同樣出身福田的張夕勇接替徐和誼、王金玉著力培養的接班人鞏月瓊來接替王金玉。也算是雙方(北汽與福田)談判的一種妥協。而對於年僅54歲的王金玉,業界普遍認為,壯志未酬的他不排除會回到山東另立爐灶,再幹一番事業。

吉利入主北汽 30%股權獲得經營權 雷軍跟進?

北汽如何主動求變?引入有戰略協同的投資者是最佳的路徑選擇。

9、吉利入股北汽,雷軍也來跟進?

去年7月份,北京市委領導蔡奇書記在調研北汽集團後沒多久,北汽集團董事長徐和誼參觀北京五彩城小米之家,並與雷軍簽訂戰略合作協議,擬在車聯網以及車載配件領域展開合作。

吉利入主北汽 30%股權獲得經營權 雷軍跟進?

目前北汽負債率不低,即將赴港上市的小米,其實是北汽合適的一個戰略協同者。一方面,小米符合汽車行業加快信息技術演進的大背景,另一方面,進入上市審批期的小米,一旦上市手握大把現金,需要尋找新的投資領域,給資本市場講更大的故事。

小米已經於5月3日遞交上市申請,目前正待港交所審批。根據計劃,小米正以630億至680億美元估值招股詢價,並已基本確定會引入數家重量級國際投資機構為基礎投資者,預計兩週內開始路演及啟動招股程序,如按此時間推算,即小米六月中已可上市。假設上市後的雷軍入股北汽,按照投資的慣例,此類跨界投資的佔股比例一般不會超過10%。

吉利入主北汽 30%股權獲得經營權 雷軍跟進?

5月24日,香港上市公司吉利汽車報收於22.70港元,總市值2037.54億港元。北京汽車報收7.81港元,總市值626億港元,不到吉利汽車市值的三分之一,相當於小米上市後市值六分之一。

以吉利和小米的體量,無論誰吃下北汽都是小菜一碟;但是面對北汽國有企業的性質,二者也只能小規模參股而不改變北汽國有企業的本質,這是雙方都能認可和接受的方案,也是國企混改邁出有意義的歷史的一步。

至於吉利掌握北汽控制權的傳聞,至少在徐和誼仍主政北汽集團、北汽自主尚沒有徹底山窮水盡的情況下,可能性並不大;反倒是近幾年經營情況不佳的福田,非常有可能交給吉利去打理,這樣的好處有二:

  • 其一,由於歷史上的關係,福田很難接受北汽的直接管理和控制,而吉利通過參股北汽集團進而在福田汽車的經營上施展拳腳、協助福田走出困境,不失為一個三方都能接受的方案;

  • 其二,吉利商用車搞了好幾年卻動靜不大,通過參股北汽獲得福田汽車的部分控制權,也許能夠實現吉利多年的商用車夙願。

吉利入主北汽 30%股權獲得經營權 雷軍跟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