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看了那麼多成功指南,很多餐營者還是一無所獲?

為什麼看了那麼多成功指南,很多餐營者還是一無所獲?

為什麼看了那麼多成功指南,很多餐營者還是一無所獲?

我們更多看到的是成功者,喜歡追隨成功者的步伐、模仿成功者的人生軌跡——原來他也出身微寒,原來他也學歷不高、原來……有位小提琴家在接受採訪時說:大部分人只看到我如果有名,卻從來看不到我吃了多少苦。

不知道有多少餐營者是看了Golden Ramsay、Jamie Oliver的自傳、寫某某創業成功者的文章,或是看到某餐廳門口大排長龍、生意興旺,繼而摩拳擦掌躍躍欲試入了餐飲行的?但事實是:開業半年後還活著的不超過50%,開業1年後還活著的不超過20%,開業2年後還活著的不超過5%,開業3年後還頑強活著的不超過1%。大部分餐營者都掛了。

相信很多餐營者會表示不解:明明我每天都學習"成功者的十個生活習慣"、"成功者的人生態度",為何我還是不能成功?今天以心理學理論來詳解。

為什麼看了那麼多成功指南,很多餐營者還是一無所獲?

倖存偏誤,別被成功學的豬油蒙了心

何為倖存偏誤?即指:更容易看到成功,看不到失敗,從而會系統性地高估成功的希望。

以統計學理解,“倖存偏誤”屬於因信息不對稱產生的偏差,但很多時候是人主動忽略造成的。

舉個栗子:現在很多餐飲號的標題都像打了雞血。什麼“4萬億!2018餐飲市場大有可為!”什麼“2018是實體店的春天!”呵呵,看得雞凍嗎?

媒體新聞總愛報道成功的人,沒興趣挖掘失敗者的墓地,餐營者們該對這些歌舞昇平存疑,失敗者少有機會發聲。

能像我們這樣整天給想創業的新鮮餐營者洗腦,勸大家不要上賊船的、這麼冷靜、實誠、有節操的可不多。

為什麼看了那麼多成功指南,很多餐營者還是一無所獲?

以興趣創業?別開玩笑了

“我想做ERP顧問好酷呀,可我不懂管理更不懂IT;我想做模特,可我身高不到1米6;我想做廚師,但我對味覺不太敏感;我想做歌手,但我五音不全……”請問,您是痴人做夢是吧?僅僅以興趣作為首要考量,而毫不考慮自身特質、優缺點的創業,成功了真該感謝上帝。

選擇工作時有一個普適性的心理學標準,需要考慮以下幾個選項:勝任、愉快、出彩、性格、經歷、學歷、態度、行業、興趣。注意,把能力優先考慮,興趣最後才考慮!

為什麼看了那麼多成功指南,很多餐營者還是一無所獲?

如何評估自己是否適合做餐飲創業呢?以現在餐飲行業的商業邏輯來看:

一、得要有絕佳分析能力,最好懂點心理學。因為客群精準是核心,你必須要很懂你的顧客,為這些人量身定做環境、產品和服務。這意味著你要會為你的目標客戶做側寫,知道他們喜歡什麼討厭什麼。

二、選址,即商業地產。為你的餐廳選擇合適的位置。要考慮周邊兩公里內的客群構成。

三、審美,即硬裝、軟裝、園藝花藝、美陳、平面。在顏值時代,餐廳的每一個細節都要美,不美誰來?

四、後廚,品控、研發:你不但得是一個美食家,最好還得是個業餘米其林大廚,熟悉後廚開關檔,懂得現在餐飲業流行的時髦玩意兒。

五、營銷,即做各種活動:針對你的顧客做他們喜歡的活動,懂得蹭當下熱度。

六、客服,即客戶維護:客人投訴要好好處理,客人生日要記得送券表示,現在獲客很難,黏客更難~

……

這麼多的相關行業都要懂,不懂很容易被人坑。就算找到靠譜的外包公司代勞,這開店成本可就坐著火箭飛了,當然土豪隨意。

為什麼看了那麼多成功指南,很多餐營者還是一無所獲?

做餐飲如同打LOL,你得需要很多技能和裝備,眼觀四路、耳聽八方,解決遇到的各種難逃,最終才能通關。

每個人遇到的困難都很多,能夠了解自己、看清自己,有健康安全的心態,並且在正確的方向路途上努力的人,就會有更多解決問題的辦法。各位餐營者應該學習的不是成功者的行為模式,而是他們的思維模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