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次,是《秒速五釐米》最後的答案

這一次,是《秒速五釐米》最後的答案

這一次,是《秒速五釐米》最後的答案

第19話 《秒速五釐米》:櫻花飄落的速度,是每秒5釐米。

這一次,是《秒速五釐米》最後的答案

“櫻花下落的速度是每秒五釐米。”

距離《秒速五釐米》上映已經過去11年了。從上映到現在,影片一直都被很多人評價為“不願看第二遍的電影”。

或許

在我們的記憶裡,動畫的場景都該有個團圓的結局,描述的也都該是美好。

但是《秒速五釐米》,每次看都讓人久久不能從情緒中走出來。電影結尾的恐懼,將人從漫畫世界拉回現實,可現實讓人實在無法面對。

這一次,是《秒速五釐米》最後的答案

多年來,無數的人在解讀著電影的結局,彷彿也是在給自己已經逝去的青春找一個答案。

三幕劇式的工整結構為我們分別展現了貴樹與明裡童年、少年、青年對於純真感情的真實態度。

新海誠沒有對客觀的條件過多描述,這畢竟是一場“愛情故事”。我們只知道兩人是在轉學的時候相遇,也只知道還是因為轉學兩人徹底的從對方的生活中消失。

年少

的貴樹與明裡雖心中揣著希望,但只能是無奈的接受現實。彼此心中都在期許時間可以快點前進,因為只有長大才可以左右自己的命運和選擇。

那般對愛情的執著,或許現在我們清楚愛情不能衝破一切束縛,但是站在此刻的節點回首過去,我們還是希望曾經的自己,可以再勇敢一些。

這一次,是《秒速五釐米》最後的答案

再次相遇的兩人,似乎都知道該如何選擇。如果貴樹的書信沒有被風吹走,應該也是同明裡一樣的選擇。

所有人都在期待重逢的美好,但是經歷過的都明白。

再見面,物是人非,櫻花樹下的一吻,也只不過是對過去的惋惜,僅此而已。

願意睡醒?我想一直沉溺在夢中,與幻想中的你相遇,這是最容易的方式。你依舊是那般美好,我魂牽夢縈的你,我想和你在一起。

幻滅的結果是那變成一次次的意淫。

我們只是在和過去談情說愛,傷春悲秋。

貴樹知道澄田花苗對自己的心意,但卻選擇對這些迴避。沒有明裡的日子裡,貴樹有著自己的生活,自己的朋友,自己的圈子,但是他更願活在那個模糊的夢中。

澄田就是貴樹,貴樹就是澄田。為了追上貴樹,澄田選擇給自己定下考上東京的目標,而貴樹選擇考去東京,也僅僅是為了心中那一縷情愫的推動。期待再次重逢在櫻花樹下,但是到底是為了什麼。是記憶中的執念,還是心中的不甘。

雖然

貴樹與澄田定下的同一目標,但是追尋的路上才發現,自己永遠都沒有理夢想更進一步。

這一次,是《秒速五釐米》最後的答案

火箭升空,貴樹望著天空穿雲破霧的殘影。這一刻,澄田看到了自己和貴樹的距離,是她永遠沒有辦法翻越的鴻溝。

貴樹眼裡是更深的遠方,而澄田眼裡是自己在貴樹身後的渺小。

澄田知道,放下,是對自己最好的救贖。貴樹或許知道,也或許不知道

“我們之間即使互通了一千多條短信,彼此間心的距離也僅僅靠近了一釐米。”

這一次,是《秒速五釐米》最後的答案

再次

的相遇與擦肩而過,卻被猶如一堵高牆的列車擋住了彼此的視線。短短几秒,明裡已然消失。

貴樹在回憶中迷茫,明裡在櫻花落地後找到幸福。

電影就在這裡完結,但是結尾彩蛋又給了人新的希望。

貴樹轉身的微笑,是徹底對過去的釋懷。

這一次,是《秒速五釐米》最後的答案

曾經一直以為《秒速五釐米》講的是愛情,直到後來無數次的重新翻看,才發現其實新海誠更多的是想把這部作品獻給依舊孤獨的理想主義者們。

電影中的每一幀畫面都美到心裡,加上背景藍調緩慢的旋律,使畫面永遠都帶著一股淡淡的憂傷。

對現在的無奈,對過去曾經擁有的執著與堅持。

想來新海誠更想表達的是,成長的艱辛。

曾經

每個人都想改變這個世界,但是一路走來才發現,我們沒有那麼大的能力。改變不了世界,甚至改變不了自己的命運。

貴樹最後的微笑,不是對過去的無奈,而是對生活重新的掌握。

曾經一直認為,“秒速五釐米”說的就是櫻花下落的速度,直到看到一個解釋。

這一次,是《秒速五釐米》最後的答案

YouTube上網友的留言,大致理解為:

我們認為人可以活80年,除開出生的5年和去世前的5年,按照70年,人的行走速度一般為 3千米/小時;每天睡掉8小時 剩下的16小時就算有十分之一的時間在走路,那就是 3*1.6*365*70=122640公里。而除以70年,則人的平均速度為,每秒5釐米。

不去考究這樣的算法到底合不合適,或許這也是作者給自己的一個數字。

秒速五釐米,那麼我該以什麼樣的速度生活才能再次與你相遇。

也許,這就是秒速五釐米最後的答案。

這一次,是《秒速五釐米》最後的答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