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價上漲工資不動,收入跟不上消費的時代已經來臨

  過去十年中國人的人均工資幾乎增長了兩倍,但如今趨勢逆轉,我們彷彿進入了物價漲工資不漲的低工資時代。在這種情況下,我們有什麼自救的方法呢?

曾幾何時,我們一直在討論我們的工資怎麼這麼低,然而一個更讓大家揪心的問題已經出現了,這就是我們的工資不漲了。

最近根據《金融時報》的報道,過去十年中國人的人均工資幾乎增長了兩倍,超過兩位數的工資增幅讓中國人的薪資水平超過了拉美國家,然而官方的統計數據表明,中國農民工的平均薪資漲幅降到7%以下,幾乎達到了近年來的最低增幅。

截至2017年底,中國只有少數幾個地區上調了最低工資標準,與2015年時候的27個地區相比有著巨大的差異,今天我們就來聊聊工資不漲的時代,我們該怎麼辦?

物價上漲工資不動,收入跟不上消費的時代已經來臨

一、工資不漲時代的危機根源

對於全社會的大多數人來說,工資是大家養家餬口的重要保證,對於大部分工薪階層來說,通過努力工作獲得工資才能夠保證大家日常生活的繼續,所以只要談到工資大家往往都會非常的緊張。

然而今年面對的問題確是一個真正的難題,這就是我們的工資可能真的要不漲了,工資不漲但是生活用品的價格卻還在上漲,此消彼長之下這種影響恐怕遠比我們想象的還要深遠,我們先來分析一下工資為啥不漲了?

  一是企業經營困難的核心難題。

工資什麼時候才能上漲那一定是企業經營狀況較好的時候,如果企業經營困難了,企業還能有錢去漲工資嗎?

然而現在中國製造業企業面臨的問題卻就是這樣的,從最近公佈的數據來看,中國的製造業PPI指數一直處於高位運行,與此同時中國的CPI數據卻長期處於低位。

PPI代表著企業的經營成本,CPI代表著消費者的物價指數,然而PPI的高位意味著中國企業承受著較高的原材料成本,但是這個成本卻沒有辦法傳導到物價上,最終導致了大量的企業面臨著成本上升,利潤不足的壓力,企業的成本上升利潤不足自然也就難以給員工提供足夠的工資增幅了。

  二是產業轉移中的工資下降。

根據《金融時報》的統計,中國的製造業就業機會正在處於下降的過程中,2017年新招聘職位主要集中於服務業領域,已經有47%的農民工進入了服務業就業。

然而服務業與製造業最大的區別就是中國的製造業企業經過多輪的產業升級其實已經有了一定的基礎,然而中國的服務業企業很多才剛剛起步,所以就導致了新增就業崗位質量的下降,服務業企業的低質量必然導致了較低的薪資水平,從而讓大家的薪資處於低位徘徊。

  三是工人議價能力的逐漸削弱。

一直以來,我們都在討論外國工人優渥的物理待遇,為什麼外國工人的工資水平那麼高,主要原因就是外國工會力量的強大,在中國企業往往具備著較強的議價能力,企業主會選擇使用薪資微薄的實習生來提供工作服務。

而針對農民工的企業則喜歡採用“臨時合同制”,根據估算中國有近三分之二的農民工沒有簽訂固定的勞動合同,從而讓農民工難以得到更多的福利,較低的議價能力、臨時的合同讓工人失去了漲薪的可能,逐漸淪為了企業的勞動工具。

  四是傳統高工資領域的衰敗。

一直以來,國有企事業單位往往以高工資高福利著稱,然而近些年來這些單位的工資福利水平不斷下降,很多企事業單位的工資福利呈現出一年不如一年的趨勢,這與很多原先高工資行業的產能過剩有著一定的關係,同樣也與企業政策的調整密不可分。

正如同《金融時報》的論述,在中國找工作容易,但是找到一份好工作實在很難。

物價上漲工資不動,收入跟不上消費的時代已經來臨

二、我們到底該如何自救?

在不久之前我們看到了阿爾法狗擊敗了世界幾乎所有的圍棋高手,而新版的阿爾法元則輕而易舉的擊敗了阿爾法狗,在九寨溝地震的時候不到一分鐘的時間人工智能就已經寫出了幾百字的新聞報道並配上了三張圖片,從而發出了史上最快的新聞。

在這樣的科技鉅變面前,我們的卻面臨著低工資的難題,我們其實已經到了腹背受敵的境地。

一方面,高新技術正在以我們想象不到的速度快速顛覆著我們賴以為生的就業崗位,去年大量的銀行櫃員因為金融科技的應用失去了原先的工作。

另一方面,企業的經營難題讓工資水平進入了下降的階段,我們再不自救恐怕真的要失去自己賴以為生的工資了,那麼面對著低工資時代,我們到底該怎麼辦呢?

  一是真正斷舍離的生活方式。

說到自救其實往往不外乎開源節流,我們先說節流吧。

日本一直在反覆強調一種斷舍離的生活方式,所謂斷舍離就是我們不需要用的東西一定要杜絕購買,在自己每次剁手之前一定要反覆問自己,這個東西真的是你需要的嗎?反覆幾遍之後,你就會只為真正自己需要的東西買單,從而在不降低自身生活品質的同時節省生活的開支。

  二是利用互聯網賺取外快。

正所謂人無外財不富,馬無夜草不肥,互聯網時代最大的特徵就是萬物互聯,萬物互聯的特殊屬性讓我們有了遠比我們的父輩更加廣闊的空間。

比如說現在盛行的共享經濟就是一種很有效的外快賺取方式,比如說開網約車、做愛彼迎這些都能夠賺錢,從而實現補貼家用的目的。

物價上漲工資不動,收入跟不上消費的時代已經來臨

  三是為自身進行U盤式提升。

我們上面的兩種辦法可以自救嗎?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可以降低低工資時代帶給我們的危機感,在某種情況下也能夠給予我們一些額外的收入,但是這種情況只不過是緩兵之計,真正的辦法是什麼?

真正的辦法是對於自身能力進行一種升級提升,對於大多數人來說,工作了幾年之後基本上就已經形成了能力塑形,或者說我們形成了工作的路徑依賴,正是這種路徑依賴讓我們習慣於依靠單位給自己帶來的收入提升。

之前由於工資漲幅還是不錯,所以大家也都並沒有發現問題的根源,而如今面對著工資增幅的降低,我們必須要學會如何提升自身了。

最好的辦法是對自己進行U盤式提升,所謂U盤式提升是把自己從原先單位中的一顆螺絲釘的位置給獨立出來,然後讓自己實現全面的能力化,從而能夠構建自身的能力閉環。

舉例來說,如果你之前僅僅是公司的一個公文人員,那麼你可以選擇的方式就是藉助自身的寫作能力打造自身的寫作品牌,乃至於構建自身的新媒體體系。

通過這個新媒體體系你就可以將自己的寫作能力進行模塊化輸出,從而到市場上接受更多的項目與工作,全面提升自己的收入水平。當然,不同人的U盤式提升也是不同的,這要根據不同的工作性質來決定。

一個人的能力潛力其實是巨大的,只是我們很多時候自我封閉了這些能力,如果可能自己提升自己,這才是應對低工資的王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