络丝潭,同为漳河水,和红旗渠相比一个天上一个地上。

游漳河络丝潭

络丝潭,同为漳河水,和红旗渠相比一个天上一个地上。

从红旗渠“青年洞”下来,我们去看一个景点叫“络丝潭”。我们并不知道“络丝潭”是什么样的景点,只知道这个景点在漳河之上。心想,我们既然已经在红旗渠看了漳河里引上来的水,再下去看一看漳河也是有意思的。再说它离青年洞只有三、四公里。于是,我们便很快到了络丝潭景点。

在景点售票处,我们站在公路上并看不见漳河。穿过公路下面的隧洞,随着台阶向下走了一百多米,还是没有看到漳河水,只是从树丛中看到下面一片崎岖不平的黄石滩。再顺着台阶向下走了几十米,才看到了一座悬空铁索桥,旁边立有一块石碑,上书“天桥”二字。看了介绍,才知道漳河是河南、河北两省的界河。“络丝

络丝潭,同为漳河水,和红旗渠相比一个天上一个地上。

潭”其实是漳河上的一道深涧。最狭的地方,两岸相距只有十几米。据碑文介绍,古代两岸村民过往靠一根绳索攀援,由于络丝潭地形险要,尤其是到了洪水季节,潭水瀑涨,经常有人在过河时滑落深涧丧命。清嘉庆十二年(1807年)两岸十几个村公议,由两岸村民捐粮出钱修桥。民工冒着生命危险,在两岸的悬崖峭壁上凿石施工,架起了多股绳索的索桥,供行人攀援以渡往来。建国后,地方政府出资将麻绳改为钢丝绳,并在绳索上铺上柏木板,建成了钢索桥,两岸人民往来大为方便。

络丝潭,同为漳河水,和红旗渠相比一个天上一个地上。

后来因年久失修,木板腐朽,多有险情。2000年,红旗渠灌区管理局投资对桥维修一新,天堑变通途。看到这里,才知道络丝潭与红旗渠有关系了。

看过介绍,我们便顺着索桥走到对岸。对岸是我们站在上面看到的一大片崎岖的黄石滩,桥下面是漳河。只见河两岸都是犬牙交错的岩石,形成峭壁奇观。我们看到的漳河水量并不大,但看上去潭水还是很深的。河面上有飞速来往的快艇载客游玩,还有农民牵着马匹供游客骑马拍照。空旷的岩石滩上,立着一块石碑,上面写着“河北省涉县”四个字。原来我们过了悬索桥就是一趟跨省之旅了。另一块石碑

络丝潭,同为漳河水,和红旗渠相比一个天上一个地上。

上刻着这片黄石滩的地质介绍。介绍说,这片黄石滩的岩石,大约生成于12亿年左右。当时,这里是一片大海。由于受海水深浅变化的影响,这里属于浅海或海边的环境。形成了紫红色砂岩夹粘土岩地层。在这些古老的岩石中,还可以找到岩石发育过程中各种式样的层理、波痕、泥裂等地质遗迹。从自然景观角度看,络丝潭景色是很有特色的,紫红色的岩石层层叠叠,犬牙交错,临水为崖,险峻无比。靠林

络丝潭,同为漳河水,和红旗渠相比一个天上一个地上。

县一侧,树丛中一股瀑布直泻涧底,成为崖边一景。据说,这股水是从红旗渠底的岩石中渗漏下来的水。我们想,瀑布虽然好看,但这是对引上山腰的红旗渠水的一

络丝潭,同为漳河水,和红旗渠相比一个天上一个地上。

种浪费,实在有点可惜。我大概目测了一下,络丝潭的水要比青年洞的水低二百多米啊!站在络丝潭边向上看,红旗渠一下子把漳河水提升到了半天,人的智慧和力量真是了不起啊!

游览过络丝潭已是下午2点。我们原计划翻越太行山向山西前进。顺着324省道行至山西境内,发现324省道正在维修。修路工人说:“全线修路,暂停通行。”本来想穿越太行山,欣赏一下太行山多姿多彩的景色。道路不通没有办法,只得返回到林县境内,从河北省的涉县绕过去。还好,到了涉县就可以上高速公路了。当天,我们驱车600公里到大同住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