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曉波:互聯網時代所有的紅利都沒了,下一個財富機遇在哪

移動互聯網發展到今天,幾乎所有的紅利都已經吃完了,下一個財富機遇在哪?

5月19日,杭州,夢想小鎮,財經作家吳曉波作出這樣的回答——2.0時代要回到實物本身,當移動互聯網變成這個國家的基礎設施以後,我們能不能夠安心做好一塊巧克力,一包茶葉,一杯讓消費者尖叫的咖啡?所以我們重新回到了商品本身。所謂的新匠人就是這個2.0時代一個新的可能性。

“工匠精神”在2017年被寫進政府工作報告,當年3月5日,在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上,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作政府工作報告時強調:要大力弘揚工匠精神,厚植工匠文化,恪盡職業操守,崇尚精益求精,完善激勵機制,培育眾多“中國工匠”。

復興中國新匠人是吳曉波正在做的事,今年4月15日他發起“新匠人加速計劃”,多個維度為新匠人賦能,5月19日“新匠人養成營”在杭州夢想小鎮正式開營,吳曉波在開營儀式上表示:“當匠人專注於產品時,他有兩條路可以走,往左邊成為一個藝術家,往右邊成為一個企業家。我們希望把這些新匠人轉向企業家,能夠大規模地為中國的新中產階層的美好生活滿足需求。”

上海正見品牌顧問、商業創變服務機構首席執行官崔洪波則向在場觀眾解釋了工匠精神的“三國演義”,日本、瑞士、德國,工匠給這些國家帶來了什麼。“為什麼瑞士雖然只有800萬人口,但是全球為人所知的品牌我們知道的至少是174個?為什麼不生產咖啡豆、巧克力豆的瑞士成就了全世界最大的咖啡品牌、巧克力品牌?”

何為新時代的工匠精神?為什麼我們國家需要新匠人?吳曉波和崔洪波的這段演講會告訴你答案——

吴晓波:互联网时代所有的红利都没了,下一个财富机遇在哪

為什麼要將新匠人塑造成企業家而非藝術家?

演講人:吳曉波 財經作家 “新匠人加速計劃”發起人

歡迎大家來到杭州來到夢想小鎮,很高興見到大家,謝謝大家。

今天我們在的夢想小鎮,三年了,三年前夢想小鎮起來的時候,剛剛我們總理提創新創業的時候。你在這個小鎮裡面看到的大部分公司,這些創業者是誰呢?是2011年中國有一個移動互聯網,移動互聯網開始重構幾乎所有的商業模式,所以在夢想小鎮我們看到的很多企業、創業者,基本上都是一種通過技術對商業模式進行革新的人,我們把他們叫做TMT的創業者。

但是你今天在夢想小鎮,你會發現說我們是一群另類,我們是雙創的2.0時代。因為移動互聯網到今天,幾乎所有的紅利都已經吃完了,依託於商業模式創新的這些產品,虛擬產品也好,實物產品也好,模式都已經吃完了。現在2.0時代要回到實物本身,當移動互聯網變成這個國家的基礎設施以後,我們能不能夠安心做好一塊巧克力,能不能做好一包茶葉,在那麼大飲料市場當中,怎麼樣做好一個有人格特點的讓消費者尖叫的飲料、一杯咖啡。所以我們重新回到了商品本身。

所謂的新匠人就是這個2.0時代一個新的可能性。

我們做匠人這個活動,其實最早的起因是2016年,我記得2015年我寫了馬桶蓋的文章之後,就發覺中國的消費市場發生了非常大的變化,因為你發現了一些願意為品質、為服務買單的新的中產階級,我想在座的各位,都是為2015年出現的新中產服務的。包括新中產這個名詞,也是2015年在我們頻道第一次出現。我們當初怎麼來定義這一部分新出現的人?我找到了1968年傅高義當年在日本寫過的一本書叫做《日本中產階級的崛起》,40多年前就寫了,我看了當時的景象跟現在的中國非常像。我們不能叫階級嘛,就叫新中產。新中產帶來了生產端非常巨大的變化,2015年底的時候我們提出來叫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其實也就是在製造端、在生產端,要能夠發生一場應合新中產需要的製造的改革和運動。

2016年的時候,我們做過一個活動,到全中國尋找一個奇葩匠人,一個禮拜裡面有1200個人報名,我們篩選了合格的一些我們認為的新匠人,在上海做了一場活動,在優酷做直播,當時後面PK出了10個人,當年第一名是一個50後,曾德鈞曾老,做貓王的收音機。因為後面都是80後,甚至還有90後。我覺得真的是一個新的時代開始到來。

我們又在想一件事情,什麼叫做新匠人,我們要給他定義。什麼叫新匠人?我們就提出了幾個概念,新匠人要三種特點,第一個特點就是新的審美,你無論是做一個杯子也好,做一件襯衫,做一杯牛奶,做任何一個物件,你要符合今天的中國新中產的一些審美標準、審美要求,符合強大的當代性,我覺得這是一個重要的事兒,新審美。

第二個是新技藝。我記得以前看一本書叫《中國物質文明的起源》,作者講了一句話,他說歷朝歷代,都會有很多物件的誕生,但是他說你一定要相信一件事情,哪怕我們今天做一個瓷片,後代的人一定比前代的人做得好,因為後代的人一定會有一些新的技藝新的方式。我記得有一次在深圳參加景德鎮的瓷器展,叫爻變。宋應星在1636年左右出《天工開物》的時候,他第一定義的怎麼做景德鎮瓷器,他有60多道工序。但是你300年後,你現在看景德鎮做的瓷器,一定比300多年前宋應星他們做的瓷器的技術、效率和他的豐富度高很多,這個一定是的,而且不需要再有60多道工序,你可能做個20多道、30多道就可以完成了。我覺得這是後代的人對我們的前輩一方面保持極大的敬意和敬畏之外,另外一方面有極大的清醒,我們一定比我們的老祖宗們做任何東西都比他們做得好,那麼我們就需要新的技藝注入到我們的產品當中;

第三個是新連接。馬雲2016年10月份提出了新零售,但是我們認為所有的商品生產是一種模式,但是你和消費者關係的重建,是新的商業文明的一種方式。我們怎麼賣東西呢?我們怎麼找到我們的這些消費者,我們怎麼跟消費者形成交互關係,我們怎麼管理自己的供應鏈,就需要一種新的鏈接方式。所以我們說新審美、新技藝、新鏈接的背後是所謂新匠人產生的可能性。

我們在全國開始尋找這些新的匠人,並不是說所有做物件的人都可以被稱為新匠人,所以我們又提出了4個標準,今天來到現場的朋友們,包括我們從上個月開始在全國招募新匠人的朋友們都建立在4個標準的前提下。

第一個你的產品要有人格化。當你做一個產品的時候讓人們聯想到你這個人,比如說曾老的貓王收音機,他通過在移動互聯網的時代,重新定義了一臺互聯網環境下的收音機應該是怎麼樣的,你能夠聯想到那些人格,能夠產生人格化聯想的品牌。

第二個是能夠是為消費升級、為新中產服務的品牌。第三個是他能夠非標準化大規模生產,他一定是要能夠大規模生產的一些品牌。我記得我們做奇葩匠人的時候,當時我有一個朋友推薦了一個匠人,吳老師這個匠人非常有名,應該請他來。我說幹什麼的?做吉他的,我說一年做幾把,一年做三把,我說這個可能不是我們要的人,我們希望一年能夠做幾千把幾萬把吉他的人,賣給我們新中產的人。

我認為所有的匠人,向左走或者向右走,向左走可能會變成藝術家,一年做三把吉他的就是藝術家,他是非常小眾化非常個性化的。還有一些人會走向企業家,你有一個匠心的,有一個物件生產的獨特能力的一個企業家。其實我們希望能夠把大家往企業家方向做一個推演。

第四個我們對銷售還有要求,我們認為在500萬以上到5個億之間。可能500萬以下還是個體戶,而不是一般納稅人。

在新匠人兩年多時間裡面,我們做了很多很多的工作,比如說我們去跟一些平臺公司,我專門去拜訪了劉強東,京東的物流能不能對我們新匠人做開放。騰訊有兩個事業部,現在是我們的戰略合作伙伴,一個是社交廣告部,一個叫智慧電商部。這是騰訊兩個非常大的平臺,他們會有很多流量,會有很多基礎LVNS的很多服務,哪怕網點通的廣告,騰訊給了我們2000萬的廣告,以後我們可以直接給到在座的各位去投放。

前天我在旁邊的阿里聚划算,他們推出了一個計劃叫增值計劃,也就是他們希望在聚划算裡面做一些優品,我們第一個匠人叫極米,是他們的首款的一個3C產品的發佈,我去參加了新品發佈。還有一個平臺叫雲集,是去年以來中國兩個最重要的社交電商,一個叫拼多多一個叫雲集,我們會在雲集裡面開一個叫匠心100的專門的頻道,雲集最重要的頻道之一,匠心100所有的企業都會來自於在座的各位。

我上個月又在上海參加了中國商業地產每年的年會,我在年會上推薦了我們的新匠人的項目。那個會議是我第一次除了要拍照以外,很多企業家朋友來見到我說,我能夠幫你幹什麼。我很少聽到他們說我能夠幫你幹什麼,無論是萬達也好,無論是太古也好,華潤、萬象城、華僑城等等,都來說我們能夠幫你什麼。那天我們拉了四五個群,接下來我們會在商業地產做一些閃購,集合等。所以我覺得這一年多里面,我是第一次享受到大家都來幫助我的這樣一個工作。所以我覺得我們做的是一些賦能和連接的工作,我們希望把新匠人這件事情在全國能夠打響。我們在上海開會的時候,商務部派了一個特派員來到現場來看他覺得這件事情對國家都挺有用的。第二個我們希望把大家聚集起來的能量,能夠鏈接到各個無論是地面的,無論是線上的,願意幫助我們的朋友嗎?其實吳曉波頻道就是想做這樣的聚合器,能夠幫到大家。

今天匠人養成營是我們的匠人計劃,我們會有品牌的服務,會有工具的服務,會有投資FA的服務,其中一個服務是跟培訓相關的。我們已經開過兩次匠人養成營的活動,以前的開法是集中一天到兩天時間,會請七八個老師,從戰略、營銷、品牌、技術工具等等各個角度來跟大家講。這一次吳欣(巴九靈COO、新匠人加速計劃總策劃)他們做了改變我覺得挺好的,他們把匠人養成營變成一個年度性的培訓方案,一年有6次,每一次都會講一個主題,然後一個主題會請一個老師講半天或者一天,我覺得這應該是挺好的,大家能夠在半天或者一天完全接受一個知識點或者一個知識體系的體驗。

這是新匠人養成營第一次聚會,我們以後每兩個月會有一次活動,大家真的要成為一個企業家,我是寫《大敗局》的,成為一個企業家是木桶原理,這個人能夠做黃酒,你做企業家的話除了懂黃酒以外還得懂戰略、HR、技術、融資、管理,這是一個木桶。然後你的水從哪兒漏掉,從最低那塊板漏掉的。當我們真正成為一個商業世界的企業家的話,我們要不斷補高自己的木桶,這些木桶的木板不是天生下來就懂的。

所以我們希望一年這樣的培訓,是大家能夠補足非常陌生的木板的過程。

吴晓波:互联网时代所有的红利都没了,下一个财富机遇在哪

工匠精神的三國演義是什麼?

演講人:崔洪波 上海正見品牌顧問、商業創變服務機構首席執行官

吳老師正在發起或者倡導工匠精神,但是談到工匠精神,我認為世界目前來說,工匠精神有一個三國演義,這個三國演義是什麼呢?三個國家在不同的維度展現了一個工匠精神之美。

第一個大家都知道是日本,就是我們的鄰國,日本在這些年我去的次數非常多,日本的京都百年老店我也探索了很多,我跟日本的百年老店協會的會長也做了一次很深度的交流。

一般大家去學日本的工匠精神,但是日本對自己工匠精神保有一種懷疑,他們有很多隱憂。因為大家知道日本很明顯就兩件事,第一件事是極致認真,百年老店,所以大家覺得這個企業長壽、特別棒。而且你一到日本去看,創業一百年在日本是年輕企業。但是你如果還能看見另外一件事情的話,我覺得大家不一定能夠樂觀起來,或者說大家是不是也要去追求這個東西,就是一百年前我們是一家店,一百年後還是一家店。這就是日本的工匠精神今天看到的絕大部分,我不能說100%。

當然日本也有這種把工匠精神做起來的,比如說龜甲萬醬油,他已經成為今天全世界級的品牌了。但是日本整個工匠精神的百年老店裡絕大部分都是小作坊形式的,他們注重的是傳承,因為大家知道日本的文化是什麼,日本是一個島國,四面都是海,唯一生存的希望就是在這塊土地下不斷生存下去,所以這是日本的工匠精神,也是百年傳承。

但是我們同時再去看歐洲兩個國家,德國和瑞士。在座有跟我們去過瑞士的,瑞士這個國家和德國這個國家,是歐洲兩個具有工匠精神的國家,但是大家一提德國一提瑞士的時候大家都想到的工匠精神是什麼?比如說德國的汽車業,比如德國有非常多的隱形冠軍。我們會說德國和瑞士這兩個國家都把工匠精神轉化成了一種商業能力,而這種商業能力直接呈現的結果,就是我們會看到越來越多的超級品牌,而這些超級品牌反向是給這個國家創造了非常強的價值。

所以我想請大家去思考,這是不同兩類工匠精神的路線,但是大家一定要去思考,哪一類更適合我們,或者哪一類才是我們真正思考的問題。

比如說我們去看瑞士,瑞士這個國家我們去了一下,瑞士在整個歐洲,在生活品質和生活體系上,包括在品牌的能力上,實際上是相對比較高的。大家也知道,瑞士這個國家很有意思,因為

這個國家不生產咖啡,這個國家一顆咖啡豆沒有,就像我們的貧困山區一樣,如果放在一百年前就是我們的沂蒙山區,僅有的產業就是畜牧業,沒有一顆咖啡豆,但是成就了全世界最大的咖啡王國雀巢。然後這個國家又不產一顆巧克力,沒有一顆巧克力豆,大家知道全世界巧克力豆90%在非洲,但是最好的巧克力豆公司在瑞士。

那麼在瑞士這個國家,他們的工匠精神,是因為他們看到了更大的商業可能性的時候,會勇敢去做這件事情。而且通常看到,他很多時候都成就了我們今天會看到的超級品牌。我們看到瑞士這個國家只有一個800多萬人口,全世界有兩個國家是人口數非常少但是成就非常高的,一個是瑞士一個是以色列。以色列也是800萬左右的人口,但是以色列是批量製造上市公司。以色列這個國家他是以科技立國,批量成就創業公司,乾的全是從0到1,我把公司帶上市,賣掉,然後再重新創業再上市再賣掉,這兩個國家同樣是資源匱乏。但是瑞士不一樣,瑞士不同的是,這個國家雖然只有800萬人口,但是全球為人所知的品牌我們知道的至少是174個,這是我們能夠羅列的。

甚至在某一個領域,他可以做到全球性的壟斷。今天我們鐘錶行業90%的品牌來自瑞士,瑞士四大鐘表集團,我們可以看到整個鐘錶行業基本上被他們壟斷了。大家假想一下,我們的製表技術,飛亞達、海鷗,真的比瑞士要差那麼多嗎?我覺得差距肯定是有,但是我認為沒有那麼大那麼大那麼大的一個差距。但是在這個產業裡面,品牌的地位和格局已經形成之後,我們真正的差距差在品牌上。我們沒有辦法說,我的海鷗的“陀飛輪”做得有多好,我的飛亞達的“陀飛輪”做有多好,因為我們中國就有這個技術註冊了,但是我們能拿到這個技術最大的紅利嗎?拿不到。因為這個領域已經被整個品牌從上往下看,大家一談到鐘錶,我想買一個有匠心的鐘表,大家想說話2000元、4000元甚至1000元,你可能不願意買國產手錶,這是消費者的認知決定的,這是這個市場的格局決定的。所以這是我們面臨今天非常大的挑戰,這是我們的工匠精神大家的著眼點在什麼地方,因為越來越多的傾向性是什麼?

我今天看到的很多傾向性,我們一談工匠精神就是極具性價比。但是性價比是兩個公式,第一個是性能比價格,就是我的產品的功能非常好,然後我的價格很低,我們叫性價比。還有一個是價值比性能。就是你所創造的這個價值,在消費者心中是一個極具價值感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