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債頻繁違約,走勢出現分化

本週上交所國債市場小幅上揚,週五上證國債指數收於164.57點,較上週末上漲了0.22點,全周共成交了5.81億元。上交所企債市場小幅上揚,週五上證企債指數收於217.50點,較上週末上漲了0.10點,共成交63.30億元。本週國債期貨小幅上揚,TF1809收盤報97.880元,較上週末上漲了0.530點。從市場情況看,本週市場資金面結構性緊張,交易所債市小幅上揚,銀行間債市維持低位,見下圖:

企債頻繁違約,走勢出現分化

資金面上,本週市場資金面整體延續緊勢,市場利率維持相對高位,銀行間市場債券質押式回購7天品種利率小幅下跌,加權平均利率在2.69 %附近。具有標誌性的1個月SHIBOR品種震盪整理,週五為3.8470%。本週央行進行了2900億逆回購操作,考慮3200億逆回購到期資金後,最終實現資金淨回籠300億元。市場人士表示,從本週以來央行在公開市場上的操作看,央行維護銀行體系流動性合理穩定的意圖仍較明確,但中性基調下資金面也難以過於寬鬆,預計此次平穩跨月後,6月資金面有可能迴歸緊平衡狀態。

市場方面,據報道,今年以來,企業債務危機接連爆發。Wind數據統計顯示,截止5月24日,2018年已經有11家違約主體的20只債券違約,涉及金額176億元;其中民營企業債券13只,佔比65%,機構普遍認為,在融資收緊和近期債市上市民企風險爆發的大背景下,預計融資難問題將進一步凸顯。以上市場面信息表明,除非有進一步政策支持,市場短期內或難以彌補再融資缺口。

政策方面,據報道,在中性貨幣與金融監管的推動下,我國經歷了從去交易槓桿、去金融槓桿而逐步向完全的宏觀去槓桿階段的轉變。這一過程帶來了債券市場在2018年與2017年迥然不同的表現。但在現階段信用收縮負反饋逐步體現的情況下,經濟增長壓力逐步顯現,信用事件發生頻率加大,政策重心可能需要從去槓桿過度到穩槓桿。這不僅是為了應對增長壓力,同時是為了鞏固前階段去槓桿的成果,防止信用收縮帶來被動加槓桿甚至再度走老路的窘境。受此影響,高評級的3A級債券受到市場投資者追捧。相反,2A級及以下的債券在發行上甚至會遇到困難,不同信用評級債券走勢分化愈加嚴重。這樣不同評級債券品種的風險溢價正在逐步形成,有利於債市長期健康發展。

總體來看,臨近月末,需警惕流動性再次趨緊的情況,下月又是季末月,後續資金面將難言寬鬆,整體保持緊平衡狀態。【許一覽 博士、FRM(國際金融風險管理師),許珂】

企債頻繁違約,走勢出現分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