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都不能少”

雲南硯山全面打響控輟保學教育攻堅戰

通訊員 李興偉

為了讓教育公平的陽光普照七鄉大地,雲南省硯山縣緊緊圍繞脫貧攻堅大局,把教育脫貧攻堅擺在突出位置,加大教育政策扶持力度,完善學生資助體系,改善貧困鄉鎮辦學條件,紮實開展教育結對幫扶和控輟保學行動,力爭不讓一個家庭“因學致貧”,不讓一個孩子因貧輟學。實現了貧困學生有學上、能上學、學得好的目標。

硯山是一個集民族、山區、貧困為一體的國家級貧困縣,義務教育底子薄、農村佔比高、集中辦學難、辦學成本高。近年來由於受打工經濟和新的讀書無用論等因素的影響,建檔立卡貧困家庭學生、農村留守兒童、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殘疾兒童少年等特殊學生群體中失學輟學的現象仍然不同程度存在,成為全縣義務教育最薄弱的環節和最明顯的“短板”,形勢不容樂觀。

“一個都不能少”

學校老師深入學生家中動員學生復學

針對全縣輟學率相對較高的實際,硯山縣切實加強對控輟保學工作的組織領導,層層傳導壓力,壓實工作責任,將提高學額鞏固工作,提升九年義務教育普及率作為一項惠及民生的民心工程做實做好。先後制定下發了《硯山縣控輟保學管理辦法(試行)》、《硯山縣義務教育階段控輟保學獎勵方案(試行)》和《硯山縣教育局關於未入學和收復流失學生安置方案》,將“控輟保學”工作作為一項硬性指標納入黨政幹部任期目標責任制,層層簽訂目標責任書,實行一票否決。強化了政府牽頭、各方聯動、齊抓共管的“控輟保學”格局,明確縣長、教育局長、鄉(鎮)長、村長、校長、家長、師長等各方責任,牢固構築“雙線”控輟工作機制,從制度保障到責任落實做到有章可循,有效提升控輟保學工作的效果。截止2018年1月,全縣累計收復輟學學生1037人,並採取隨班就讀、職初補償的方式妥善安置好勸返學生。

在平遠一中,家住平遠鎮堯房村委會白者村小組麻慄衝村的14歲苗族女孩馬雲萍由於家庭貧困,母親因車禍喪失了勞動力,一度萌生了輟學回家務工幫補家用的想法。在學校領導和老師的屢次勸說和家訪後,終於打消了輟學的念頭,返校上課。

平遠一中黨支部書記、校長賽沙漠為了勸馬雲萍返校上課,前前後後跑了六次到馬雲萍家裡做動員工作。“我們學校的理念就是一個都不能少,孩子們都能夠回到學校讀書。第六次去她家的時候,她終於答應要回來學校了。老師們見到她回來,都很高興,爭著幫她交保險,買書包,買被子,買衣服,想方設法讓她安安心心地留在學校裡面。”

“一個都不能少”

平遠一中教師和輟學學生馬雲萍的母親交流

相比因貧失學的情況,因厭學而輟學更難被發現,且勸學難度更大。硯山縣教育局曾做過相關統計,學習困難漸成義務教育階段輟學主因,因學困、厭學而輟學的學生,佔流失學生的60%以上。

少數民族風俗習慣,早婚的現象依然存在,受打工經濟浪潮的影響,每年春節後部分在校學生隨親搭友外出務工問題突出。

“一個都不能少”

馬雲萍復學上課

在江那中學,七年級學生王海軍一度想和村裡的小夥伴們結伴外出打工,班主任、學校領導、村幹部前後家訪10多次,天天圍著家門轉,終於做通了因厭學而輟學的王海軍的思想工作。春季開學後,他回校報到。

“我回來一定會好好學習,不辜負老師對我的期望。”當天,班主任陳丹利用中午時間,有針對性地對王海軍進行了學業輔導。“他這個學期回到學校,感覺他的心情比起上學期要好的多,心情好很多,還會幫助老師管班上的紀律,現在他的思想比以前穩定得多、好得多了。”

“一個都不能少”

江那中學復學學生王海軍在認真學習

為了全力抓好控輟保學工作,打好教育扶貧攻堅戰,硯山縣統一安排教育部門和學校逐校逐村逐戶詳細摸底核查,全面掌握義務教育輟學人數、學段、輟學時間、輟學原因、輟學去向、家庭住址和聯繫方式,同時制定勸返方案,落實勸返責任,並因人施策,逐戶上門家訪、講政策和談心交流,勸返義務教育輟學學生返校就讀。尤其是對特殊群體少年兒童上學問題進行重點監測,不讓一名學生因家庭經濟困難而失學或輟學。

截止4月26日,硯山縣各級各類學校到校95989人,其中學前教育17986人,小學49045人,初中20469人,普高7021人,中職1316人,特殊教育152人。義務教育階段輟學314人,其中小學18人,輟學率為0.04%。初中296人,輟學率為1.41%。輟學生中已婚27人。建檔立卡貧困戶輟學45人,九年義務教育鞏固率81.13%

“我們在此也呼籲家長們,一定要依法送子女入學,呼籲我們的社會更多地關注學生早婚的現象,保障我們的學生不要受現在社會當中早婚等不良風氣的影響,確保適齡兒童都接受完九年義務教育。”楊明燾認為控輟保學的攻堅戰絕不僅僅是學校和教育部門的事,不能靠單一的方式進行,更需要家庭、社會的積極參與,只有打好“組合拳”,才能因地制宜,針對不同的地區、家庭、個人,採取不同的方式精準施策,確保適齡兒童入學一個都不能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