狀元決定下海啦——他玩得轉嗎?

然而創辦實業,何其艱難!張謇實業救國的探索與實踐是從創辦大生紗廠開始的。

大生紗廠的辦公大廳內,懸掛著四幅畫,名字很古怪,卻大有深意。分別名為《鶴芝變相》、《桂杏空心》、《水草藏毒》、《幼小垂涎》,由張謇的好友顧錫爵題詩作注。

狀元決定下海啦——他玩得轉嗎?

《鶴芝變相》中的“鶴”指潘華,潘華字鶴琴。“芝”指郭勳,郭勳字茂芝。他們都是大生紗廠的大股東,曾承諾出四十萬兩,但遲遲不兌現。後來工廠改制,潘、郭又承諾出二十萬兩,沒幾天,就改了主意,只答應給八萬兩。拖到最後仍一分不掏,還帶頭拆臺,公然退出董事會,使大生紗廠創業伊始就遭遇了一次危機。

狀元決定下海啦——他玩得轉嗎?

《桂杏空心》中的“桂”指江寧布政使桂嵩慶,“杏”指大名鼎鼎的商父盛宣懷(字杏蓀)。盛曾許諾籌資25萬兩,桂曾許諾助籌五六萬兩,但二人後來食言自肥,見死不救,使張謇“中夜旁皇”“憂心如搗”。

《水草藏毒》諷刺的是通州知州汪樹堂及其幕僚黃階平。他們一方面故意以資助張謇的名義動用“賓興公款”,即秀才舉人參加鄉試、會試的路貼;另一方面又暗中煽動士人遞呈抗議,聚眾滋事。給張謇加上了辦廠擾民的罪名,再次給大生紗廠設置障礙。

狀元決定下海啦——他玩得轉嗎?

《幼小垂涎》影射上海商界鉅子朱幼鴻、嚴小舫。當時大生紗廠紡機一開,每日需耗工本四千兩,不到三個月,三十六萬流動資金即已耗盡。朱、嚴之輩卻想乘此危難之際巧取豪奪。

總之,這些人全是久經沙場的老狐狸,並且很壞。

張謇怎麼辦?他陰差陽錯中狀元,又一介書生下商海,路在哪裡?這個初出茅廬的年輕人,這個書本知識天下第一的狀元,能夠與狼共舞嗎?能夠在商界長袖善舞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