爭搶新興影視內容公司:平臺與巨頭各有打算

爭搶新興影視內容公司:平臺與巨頭各有打算

文 董雨晴

除了BAT,更多巨頭加入到了新興影視內容公司的爭奪中。

5月23日,主營影視內容製作業務的東侖傳媒宣佈獲得上海復逸文化投資過億人民幣A輪融資。這是成立十年的東侖傳媒首輪公開對外融資。

2018年被業界看作是“平臺上市大年”,愛奇藝、B站、虎牙等企業相繼在香港、及納斯達克等市場敲鐘,看上去已經“功成名就”的平臺,實際真正的較量才剛剛開始。

內容將是未來競爭的關鍵。

“內容作為平臺競爭的籌碼,依舊是賣方市場。”華興新產業基金的文娛組負責人王津告訴《財經天下》週刊。

“整個在線內容市場還在增長,依靠內容去搶奪用戶時間的邏輯是不變的”。辰海資本合夥人陳悅天也同樣看好內容領域的發展,“平臺方仍然在損耗,大量的錢都流回了CP,所以CP的盈利狀況是非常好的,頭部CP每年都有百分之十的增長”。

復逸文化的投資邏輯與擁有視頻平臺的BAT不同。復逸文化是復星集團的關聯公司,此前在文化娛樂領域還投資了旗下擁有吳秀波、張天愛等藝人資源的喜天影視,復逸文化方面告訴《財經天下》週刊,復逸正在進行全產業鏈佈局,已有環節覆蓋IP、製片、導演編劇、藝人經紀、現場演出和影院等,東侖傳媒的加入,將和復逸文化其它被投企業產生業務的協同。

目前劇集公司是最重要的投資標的。2017年是電視劇豐收年,截至到今年4月,新三板有38家公司發佈了業績快報和年報,有17家公司的年營收超過了1億人民幣,其中,背靠楊冪的嘉行傳媒以1.94億人民幣的淨利潤成為領跑新三板影視公司排名,這一營業利潤甚至不輸於許多在主板上市的公司。

新劇集公司的崛起得益於千禧一代年輕人“嬗變”的審美,這讓新一代內容公司大量湧現。此外,影視行業的江湖也發生了改變,過去單純的劇集和播出渠道之間的交易模式正在消失,內容CP正在逐步拉近自身和內容消費者的距離。

融資消息發佈後,東侖傳媒和復逸文化接受了《財經天下》週刊的專訪。

踩中現實主義題材的風口

作為85後,喬柏華其實是一個相當拒絕“狗血”的人,從入行參與策劃的第一部電視劇《雨季不再來》,到現在被騰訊視頻買斷網絡獨播權的古裝劇《夜天子》都是堅持“現實主義”價值取向的劇集內容,“對現實主義而言,邏輯很重要,舉個反例,現在有很多言情劇,兩個人一回眸、鏡頭咔一慢放,兩個人就愛上了,這怕是超現實主義了吧?”

“東侖傳媒前年在新三板掛牌了,我們之前在篩選新三板影視公司的時候就發現了它。”復逸文化投資業務負責人告訴《財經天下》週刊。

直到復逸文化到東侖傳媒進行盡職調查時才發現,兩家公司的辦公室只有一條馬路之隔。融資完成後,東侖傳媒也將搬進復興集團位於北京朝陽的一座寫字樓裡,跟此前的喜天影視成為“鄰居”。由東侖傳媒出品的古裝劇《夜天子》女一號是喜天旗下的女藝人宋祖兒。此前,喜天也曾與東侖傳媒有過一些合作,“未來,我們這些被投公司也會進一步尋求協同合作”,喬柏華說,“當然,你還是要做好自己的,產品要拿的出手”。

入行十年,喬柏華曾出品任重、朱雨辰主演的電視劇《別叫我兄弟》、姚芊羽、趙正陽主演的電視劇《媳婦是怎樣煉成的》等作品。“我21歲時,拿到1100萬人民幣的預算去拍戲,最後還賺了1000萬”,對這樣的成功喬柏華不否認自己的運氣,但更強調對細節的重視。

但時代已經變了,電視劇製作從幕後走到了臺前,從過去劇集公司和電視臺之間交易,變成網生時代,內容要更多的獲取消費者的認可。

但東侖沒有網生內容的代表作,喬柏華對此也不否認。復逸文化方面表示並不擔心,“東侖是一個‘配比’剛剛好的團隊,經驗豐富但又很年輕,整體風格靠譜但不會呆板”。

“跟90後比我不夠年輕了,但30歲其實是一個剛剛好的年紀,承上啟下是我的優勢。”喬柏華認為,“未來電視劇集內容和網劇的內容會越來越貼合,而東侖無論是做網劇還是電視劇,都會深耕現實主義題材的價值導向”。

曾憑藉《金婚》和《甄嬛傳》獲得兩屆上海電視節白玉蘭獎最佳導演獎的鄭曉龍認為,現實主義題材是一種創作態度,是相對於脫離社會現實、魔幻故事的真實表現手法。所以現代劇並不能完全和現實主義劃等號,目前仍舊有不少掛著現實主義外衣的現代劇本質是青春偶像劇。

“每個人的基因都是不一樣的,有的人就是覺得武俠世界好,有的人就擅長做現實主義題材,東侖的基因就根植於現實主義,”喬柏華說,這讓東侖無意踩在了劇集創作的風口之上。

破解劇集公司上市宿命

談及東侖未來的IPO計劃,喬柏華表示,對於IPO會根據公司發展狀況順其自然,選擇合適的資市本場。

今年第一季度,包括開心麻花、新麗傳媒、和力辰光在內的多家影視公司將已提出的上市申請撤回,IPO之路命途多舛。

在華興新產業基金的文娛組負責人王津看來,目前多家影視公司在A股市場上市遇阻的原因是多重的,此前影視行業泡沫較大,尤其是藝人方面所帶來的資本運作等問題是主要原因,其次是許多影視公司在排隊上市的過程中,利潤波動較明顯,資本市場對這些公司未來是否具有長期穩定收益的能力持懷疑態度,“另外,一些互聯網巨頭涉及回A股的問題,也要考慮到為這些巨頭讓路”,王津說。

但陳悅天持不同觀點,他認為2019年會是CP上市大年,“我們最早從2014年開始投內容,到2019年剛好是五年期,跑的快一點的公司,尤其是頭部公司,三年盈利已經達成了”。

儘管站在前臺的幾大視頻網站關注度更高,但在陳悅天看來,政策方面的變化加上平臺間的競爭,使得大量資金流向了CP端,去年的盈利情況普遍較好。陳悅天表示,未來港股會是這些企業不錯的選擇,“在香港上市的閱文集團就是很好的例子,雖然它的股價有所下跌,但依舊有90倍左右的PE,大部分人選擇在A股上市所追求的也無外乎就是高PE值了”,他說,實際上香港市場對許多成長性公司的估值都是非常友好的。

上市前景不明,接受巨頭的戰略投資是當下內容公司最現實的選擇。喬柏華也表示,獲得復逸文化這樣的戰略投資者的支持對東侖傳媒而言,無疑是進入快車道的最好時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