鑽石究竟是不是營銷的一場騙局

女人的最愛無疑是薔薇科木本複葉植物和碳的同素異形體,但是這個碳的同素異形體(哈哈,其實就是鑽石)到底是不是一個精彩的營銷騙局呢?

鑽石究竟是不是營銷的一場騙局

鑽石恆久遠

這句廣告詞的內在含義是什麼?是讓你把鑽石存著,別拋,否則鑽石市場價格穩不住。

直到100多年前,鑽石僅能在少數幾條印度河流和巴西叢林中找到,每年寶石級的鑽石產量也就幾公斤。那時候鑽石也就是寶石的一種而已。然而,1870年南非Orange River發現了巨大的鑽石礦,產量可以用噸計。一夜之間,市場上充斥了鑽石。南非礦背後的英國投資人害怕了,鑽石沒有使用價值,高價完全因為其稀有,隨著南非新礦的開發,鑽石早晚會掉價為一般的寶石。

為了應對,這些鑽石礦的主要投資人合併了他們的資產建立了一個單獨的實體,控制產量,維持公眾對鑽石稀缺的印象。這個實體就是De Beers,成立於1888年的南非。De Beers通過在各國設立貿易公司,控制了全球的鑽石交易。

鑽石究竟是不是營銷的一場騙局

具體的廣告攻勢先從電影和電影明星開始,給大眾以鑽石是不渝愛情的象徵。然後在報紙雜誌上登新聞故事和照片,強化鑽石和浪漫愛情的聯繫。新聞故事著力於描述名人送給他們愛人鑽石的大小(其實到現在也是,比如梁朝偉結婚送了一個超大克拉的鑽石戒指),照片則著眼於知名女人手上鑽石戒指的閃亮特寫,時裝設計師在訪談中說鑽石是時尚的潮流。英國皇室也被考慮在內,既然英國在鑽石業中擁有那麼多利益,皇室成員應多戴鑽石超過其他珠寶,來支持鑽石業,女王稍後也大張旗鼓的訪問南非,看了好幾個鑽石礦,並接受鑽石作為禮物。為了強化廣告效應,在代表和塑造精英階層觀點的雜誌上將鑽石和Picasso、Derain、Dali和Dufy的名畫放在一起,表達鑽石和名畫一樣是獨一無二的藝術品。

鑽石究竟是不是營銷的一場騙局

二手與保值

除了非常小一部分鑽石隨著時間流逝而損毀,這個世界上每顆被加工後鑲嵌在珠寶上的鑽石都存在。數以億計的婦女佩戴鑽石飾品,或被收藏和保存起來。保守估計,總數達到5億克拉,而鑽石卡特爾最高的年產量也沒超過1000萬克拉。為了讓新產出的鑽石仍然能賣掉,就要考慮如何不讓存量鑽石大量流到市面上來。

De Beers從1953年開始考慮相應的策略,需要讓鑽石流入這麼一類人手裡,他們認為擁有鑽石所帶來的價值遠高於市價,尤其是一些女人她們從心理上抗拒賣掉她們的鑽石這類想法。不過僅靠雜誌廣告不行,因為有鑽石的不一定對這些東西有感情,比如繼承獲得的,必須說服這些人鑽石可以保值。如果他們看到鑽石市場價格波動,並且試圖在價格上漲的時候出售鑽石的話,零售市場將出現混亂。所以De Beers總是試圖讓價格穩定,至少是看上去穩定。

最早彩鑽是沒有透明鑽石的價值高的,甚至很多人不要彩鑽,後來從業者又編出各種理由,證明彩鑽是更稀有的,於是現在更多的小白們對彩鑽趨之若鶩,願意為之支付更高的價格。還針對顏色也做出了標準,同樣的,什麼樣的顏色才算更純,如果不放在一起,誰他媽知道啊。但是銷售a就會告訴你,a比b更純,價值更高,但是銷售b那裡可能就會反著說。

鑽石究竟是不是營銷的一場騙局

除了淨度,顏色,4c裡面的重量和切工也很有唬點。原鑽是沒有固定的形狀的,但是從業者發現,有些形狀可以讓鑽石更漂亮,“火光”更璀璨。這個就是57面體(也有58面,多一個端面)。他們稱之為“完美切工”。實際上有用麼?鑽石還是那個鑽石,只不過形狀的原因,燈光下更絢麗。好的切工不僅僅起到增加“火光”的作用,還起到避開裂痕,雜質的作用。這裡面講究就來了,好的切工技術,為巧妙的避開缺陷,同時儘可能的保留重量。同學們會問?那豈不是所有雜質和缺陷都要去除?不是的,因為價值。市場上,1克拉和99分的鑽石重量上只差了1分,但是價格上就是克拉鑽和非克拉鑽的區別,買過結婚戒指的應該知道這個區別。所以那乾脆只挑99分的豈不是賺到。從業者才不會這麼傻逼,他們會寧可保留缺陷,也不會讓重量降到90到1克拉這個區間。除非是很明顯的缺陷,淨度顏色之類的也會因為主觀上的微小差異,不會對價格產生很大波動。所以切工不僅僅是為了消費者,更是為了從業者。

鑽石究竟是不是營銷的一場騙局

鑽石的唯一元素就是碳,是這個世界上最不缺的元素。人造金剛石與鑽石也別無二致,如果想靠鑽石保值無疑很難。二手的鑽石沒有任何市場,只能以低廉的價格回售給商家,可是這仍然阻擋不了被綁架的人類對它瘋狂的追捧。

2011年訪華的南非副總統莫特蘭蒂面對央視採訪時說了這麼一段話:“鑽石只是人們虛榮心的產物,它只是碳而已,價格上漲並不是鑽石會枯竭,而是人為造成的供不應求的局面。”

但我似乎能想象,當一個男人把關於鑽石的種種都告訴自己的妻子時,他最可能遇到的情景就是妻子幽幽地說:“所以呢,你覺得給我看了這個,鑽石就不用買了,是吧?”

而男人一定會立刻搖頭,斬釘截鐵地說:“哪能啊,買,當然要買,咱還得買個大的,我這就是跟你說說。”

鑽石究竟是不是營銷的一場騙局

所以某種程度上來說,這就跟打遊戲一樣,為了完成主線任務,不得不向NPC購買一個巨貴而又沒有什麼功能的道具。唯一的作用就是用來交任務而已。完成任務之後就可以獲得特殊稱號。

歸根到底,鑽石只是人類為了證明某個東西的價值而創造出的一種儀式感罷了。還有很多類似的東西。比如豪車,比如名包,比如名錶,鑽石只是很便宜的罷了。

說到這裡,大家是不是覺得,那鑽石這種東西到底還有什麼購買的必要?

我有一句話想說。

所有的所有的觀點都需要時間來證明,那個未來我們大概看不到。

在我們這個年代,愛情的意義仍然是和喜歡的人一起做完所有俗氣又被人羨慕的事。比如,買一顆大鑽石,生一堆小孩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