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四大害、全民英語、教材不統一、教育產業化、不重視歷史

第一先說全民英語,全民英語違背了因材施教的原則,浪費國民的精力和時間,還幫美國對中國進行文化殖民,更養肥了一批既得利益者,這些既得利益者也因此成為英語的幫兇,為英語繼續殘害中國人的靈魂而大聲疾呼,淪為文化漢奸。

他們不停的誇大英語的重要性,嚇唬中國人,說不學好英語中國就永遠落後,並以此為由反對將英語納入選修科目,反對降低英語分值,迫使中國人繼續把錢花在學英語上面,讓他們賺得盤滿泊滿,他們已經被利益綁架,什麼國家民族利益都統統丟一邊去了,滿腦子都是賺錢,完全不顧學生的壓力和家長的負擔。

本人建議,把英語納入選考科目,將英語分值降到100,但可以保留必修,讓需要英語的人繼續進修,另外請不要把英語跟科技扯一塊,已經有科學家出來反駁這個謬論了。

第二說說教材不統一,秦始皇用屍山血海才換來書同文、車同軌,今天我們卻反著幹,這不是吃飽了沒事找事嗎?想幹什麼?是誰提的這個建議?居然還被採納了,簡直不可思議。

回想我們讀書的時候,全國教材是統一的,所以我們這代人都有共同的美好回憶,有些電視節目甚至把過去的語文課拿出來考嘉賓,給大家增添快樂,現在教材四分五裂,我們的下一代再不會有共同的回憶了,雞同鴨語,沒有共鳴,所以在此呼籲儘快恢復教材統一。

第三教育產業化,教育產業化會使老師變成商人,學生淪為商品,後果不堪設想,必定出現有錢人上好學校,窮人讀差學校,造成階級固化。

第四歷史教育,歷史教育就是最好的愛國主義教育,能激發下一代對國家的責任感好使命感,否則你培養出了人才,卻留得住,又有什麼意義?所以最好是把英語跟歷史換個位置是最好的。

順便說說應試教育和素質教育吧!當初有人反對應試教育的理由是,應試教育培養不出創新人才,禁錮了學生的想象力,把中國科技落後的罪魁禍首都歸罪給了應試教育,這不是胡鬧嗎?中國科技落後西方不假,但不是應試教育的錯,是西方發展了幾百年,我們才發展了幾十年,這才是關鍵,追都沒追上就想超車,符合自然規律嗎?

現在中國科技井噴式提升,生力軍就是應試教育出來的這代人,湧現出像馬偉明、楊偉這樣的科技精英,因此,誰今後還說中國教育培養不出創造人才就是睜眼說瞎話。

也許應試教育不是最完美的,但起碼它是最公平的,給寒門子弟保留了一個通過刻苦學習改變命運的機會,這是非常非常重要,現在的大學招生方式還是以學生的高考成績來錄取,也就是說學生的命運取決於高考結果,這就是素質教育不被家長接受的原因,所以有些家長寧願花錢去讀民辦學校的應試教育,也不免費去讀公立學校的素質教育,公立學校再不改回應試教育,國家的義務教育就名存實亡了。

素質教育要想被家長接納,除非大學的招生方式不再以學生的高考成績來錄取,但如果不以高考成績來錄取的話?又以什麼方式來錄取呢?到那時會出現很多拉關係、走後門等腐敗現像,弊端會層出不窮,所以說應試教育是最公平的。

放棄應試教育,推行素質教育還有一個弊端,那就是教師腐敗,私設課堂,以前學生的成績是教師評選職稱的唯一標準,迫使老師不得不拼命抓教學,不敢胡思亂想,自推廣素質教育後,學生的成績就不是教師評職稱的標準了,也就是說,老師解放了,而家長和學生卻沒解放,因為大學招生依然以學生成績來錄取唄!

這就變成了家長對孩子的成績著急,而老師不著急的局面,老師可以在課堂上不認真講課了,並以此作為刁難要挾家長的籌碼,想提高孩子學習成績可以啊!請另外掏錢,讓孩子到我家來補習就可以了,看看!這就是放棄應試教育的弊端。

所以我強烈呼籲恢復應試教育,以學生的成績來評教師的職稱,如此一來,老師為了提高學生成績而不惜加重學生的學 擔,如此學生的學 擔肯定又恢復如初,但這有什麼不好呢?借用曾國藩的名言:身勤則健,逸則病;家勤則興,懶則衰;國勤則治,怠則亂;軍勤則勝,惰則敗。所以讓我們的下一代從小就知道刻苦用功有什麼錯?我們培養的是人才,而不是培養懶漢。

要是有極少數學生為了逃避學習壓力而做出什麼極端行為的話?只能說明他是競爭中的失敗者,這種人長大也不會出息,不能因為他們的個人行為而因噎廢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