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吃什麼(21):打破傳統的食物習慣,擴大食物範圍之五

人是萬物之靈。在這個地球上,許多生命體的某些本領均超過人類,如人的力氣大不過老虎(個別大力士另當別論),人的奔跑速度比不過馬,人的攀緣本領不如猴子,等等。可是統治地球的最終卻不是這些動物,而是人類。這是因為,人有一個其它動物無法比擬的極頂聰明的大腦,有了這個大腦,他就可以創造。力氣不大,但可以製造出槍來對付力氣大得多的動物;跑得不快,但可以製造出汽車、火車、飛機……既然如此,我們為什麼就不能製造出能夠直接進行光合作用的機器——光合作用器來呢?我個人認為,這樣的設想是完全有可能實現的。光合作用器可以植入人體內或直接帶在人的身上,並與人的某些器官(如喉、消化道或者胃等)聯繫起來。只要在光合作用器中放入一些碳化無機物(這些東西就不會像食物那樣缺乏了),讓太陽一曬,就能自動產生有機營養物,提供給人類生存所需,它同樣也能產生氧氣,只要用一根管子輸入到人的呼吸器官中,就能增加人的氧氣供應量,改善人體素質,遠比現在的吸氧法高明多了。當然,也不用擔心一旦陰雨會不會餓肚子,我們完全可以附加上能夠貯存太陽能的設備,而且能夠不受氣象的影響。聽起來,這似乎是天方夜譚;但細想一下,這種可能性是有理由存在的。按照現在的研究水平,要不了多久,我們對光合作用的機理就能完全搞清楚了,按其原理製造的光合作用器是完全可以發明的。到那時,就像現在有些人戴眼鏡、佩手錶一樣,所有人的頭上或手上都會戴一個小巧玲瓏、美觀漂亮的光合作用器;到那時,人們見面的問候語再不會是“你吃飯了嗎”,而將是另外的替代語言,如“你曬了嗎”了;到那時,家庭主婦們將真正可以走出廚房,走向社會了;到那時,每當就餐時間,人們不再像現在那樣鬧哄哄地湧向擁擠的食堂或一家人圍坐在餐桌旁,而是不約而同地走向陽光明媚的廣場曬太陽;到那時,人的一些器官,比如“胃”,就會像“闌尾”那樣,因長期不用而功能退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