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牆角被挖出招牽制,央行迴應四個字!

近日,中國央行發聲要堅持“本幣優先”。對此,我只想說——幹得漂亮!

特朗普牆角被挖出招牽制,央行回應四個字!

因為眾所周知的原因,最近網絡上認為我們讓步很大甚至認輸的聲音不絕於耳,對此我暫時不予評價。不過我認為,在即將到來的六月,中美雙方還會再起波折,美國絕對會再衝中國露出更鋒利的獠牙。

那麼,為何會這樣呢?

想要搞清這個問題,大家首先要明白,面對中國的崛起,美國到底在怕些啥?

是“中國製造2025”嗎?講真,對美國來講“中國製造2025”確實是很可怕的東西。不過,其之所以會有這種憂慮,不僅僅是因為中國在高科技領域的迅猛發展,更是因為美國的精英階層很清楚,對美國來說,重鑄製造業其實就是一個永遠不會實現的幻想,換言之,無法挽回“去工業化趨勢”,才是美國內心深處最恐懼的東西。

特朗普牆角被挖出招牽制,央行回應四個字!

要知道,放眼歷史,英國、德國、法國,美國、蘇聯、日本這些國家之所以能崛起,併成為一個又一個時代主角,正是因為他們盡皆實現了工業化,進而讓生產力實現了爆炸性增長。

反之,當工業走向衰敗時,就算俄羅斯這樣承接蘇聯遺產,曾有過輝煌成就的國家,也很難再重現當年的盛景。

如今,美國的工業亦將不可逆轉的走向衰敗,這怎能不令美國的政治精英們恐懼?

肯定會有人覺得這種說法有些“太過”。畢竟,美國現在要技術有技術,要底蘊有底蘊,再加上可以肆無忌憚的耍流氓,怎麼看都不難解決“去工業化”問題。

不可否認,美國想要解決“去工業化”問題,手中的籌碼依舊不少,但是,如今的美國,有一樣東西卻是在短時間內已經無可挽回,那就是……足夠的製造業勞動力。

想必大家都知道,美國老百姓沒有儲蓄的習慣,更多是“寅吃卯糧”借貸過日子,而這種生活習慣所導致的最直接後果,就是一旦失業,必須在最短的時間內找到新工作,否則很快就會被雪片一樣的賬單徹底搞破產,然後一夜之間從雲端跌落地獄。有鑑於此,隨著美國不斷“去工業化”,大量工人會隨之流失,並且轉移到其他行業,比如服務業,也就沒什麼好奇怪的。

特朗普牆角被挖出招牽制,央行回應四個字!

而作為吸納大量就業人口的服務業,也是有高端和低端之分的,前者主要包括金融、會計、法律、醫療、教育等需要專業知識的服務業崗位,收入較高,門檻也高,而且就業崗位較少;低端服務業雖然就業崗位多,亦不需要太高深的專業知識和技能,但收入偏低。

事實上,很多原本應成為新工人的年輕勞動力,最終從事的,正是中低端服務業。

而這種情形的出現,所引發的後果非常嚴重,畢竟,當教育程度不再是“找工作”的必要條件時,很多家庭自然不會再進行相應投資,而沒有了生源和資金投入,培養相關專業人才的職業院校自然也就沒有了生存的空間。

所以,當美國轉而決定要重鑄製造業,並試圖挽回“去工業化”局面時,產業工人的嚴重不足和青黃不接,也就成了無法迴避的現實。

以玻璃大王曹德旺在美國建廠一事為例。毋庸置疑,當美國開始耍流氓,通過貿易保護措施將進口產品擋在門外時,在美國國內生產汽車玻璃的利潤相當可觀。但與此同時,工人卻是異常難找,像曹德旺的工廠裡,最“年輕”的工人也有50多歲。

而工人少,必然導致“物以稀為貴”,工會自然也就敢各種“獅子大開口”。事實上,曹德旺也沒能躲過這一劫。

顯然,美國製造業陷入了一個惡性循環。合格工人越缺,人工成本越高;人工成本越高,企業利潤越差;企業利潤越差,越不願擴大生產;越不願擴大生產;職業院校的生存狀況越差;職業院校生存狀況越差,合格工人越少……

如此往復下去,美國怎麼可能重鑄製造業?

反觀中國,正是因為對教育格外重視,以及眾多職業院校的存在,這才讓中國的人口紅利能源源不斷轉化成製造業紅利。

特朗普牆角被挖出招牽制,央行回應四個字!

為何很多國家,像印度、巴西、印尼都有大量的廉價勞動力,但製造業卻是遲遲打不開局面?原因其實就在這裡。

歸根結底,沒有教育紅利存在,過多的人口不但無法轉化成工業的“助燃劑”,反而會成一個沉重的負擔,經濟自然無法騰飛!

透過前面的分析,我們不難看出,美國想要重鑄製造業不是不可能,但這需要長遠的規劃,以及長期的經營。可美國的政治生態大家都清楚,在當下不斷拆臺,愈發對立的政黨輪換中,這幾乎是不可能實現的。

所以,對當下的美國來說,成功重鑄製造業僅僅只存在於理論之中。

特朗普牆角被挖出招牽制,央行回應四個字!

不過,無法重鑄製造業,不代表美國會眼睜睜看著自己一天天日薄西山。毫無疑問,對別人下黑腳、使絆子,讓別人無法發展,就是最直接最有效的解決手段,也是唯一能保住其當下地位的手段。

那麼,制裁中國高科技企業,給“中國製造2025”使絆子,真能起到牽制中國發展的作用嗎?

答案無疑是不能!

某興一事,這件事所導致的最直接後果,就是愈發堅定了中國走自主研發之路的決心,並讓中國深刻意識到掌握核心技術的緊迫性。這對“中國製造2025”來說,絕對是大大的好事,而非壞事。

很顯然,對美國來說,如果無法打破中國在經濟層面的欣欣向榮,進而讓中國經濟“大出血”,然後沒錢投入科技研發,那麼美國小動作就算再多,亦不可能阻擋中國的崛起。

而美國眼下能重創中國經濟的手段,就是“製造有利條件,然後通過美聯儲加息,狠狠地從中國身上吸血”。

不過,想吸中國的血,豈是那麼容易?奧巴馬執政時期的中美博弈已經證明,中國的抗壓能力遠超美國想象。如此一來,對當下的美國來說,大幅增加加息力度,以及用更大的“大動作”動搖國際資本對中國的信心,就是一種必然。

看到這,相信很多網友已經隱有所悟!

沒錯,美國政府對中國發動大規模貿易戰,不僅是要針對“中國製造2025”,更是在對美聯儲的加息之舉進行配合。

今年美聯儲第一次加息是在3月22日,而特朗普宣佈將對進口自中國的商品徵收 600億關稅,同樣是在3月22日。大家總不會以為這是“巧合”吧?

特朗普牆角被挖出招牽制,央行回應四個字!

所以我們有理由相信,在6月初美聯儲即將再次加息的這個檔口。

當然,此舉弊端亦很大。

沒辦法,誰叫美聯儲加息是無差別的“地圖炮”呢?換言之,在接下來的六月份,恐怕很多國家都會面臨資本飛速外逃的不利局面。而這,恰恰是人民幣的機會。

首先,這種局面非常有利於更多國家接受人民幣。

因為人民幣還有很多不成熟的地方,所以在很多國家看來,人民幣依舊不如美元好用,如果沒有特殊原因,他們更願意接受美元,可如今在美國的吸血下,命都快要沒了,他們又怎會在意人民幣那小小的瑕疵?

再者,一旦這些由美元抽走而形成的流動性真空被人民幣填滿,那麼美元再想回來就難了,而這對美國的貨幣霸權來說,絕對堪稱“釜底抽薪”。到時,如果美國貨幣霸權出了問題,那麼別說吸血中國,能否挺過隨之而來的危機都是兩碼事。

另外,中國央行喊出“本幣優先”不久,歐盟亦有意讓歐元成為歐盟伊朗石油貿易結算幣種,幾乎是在同時準備狠挖美元霸權牆角。面對此情此景,誰能保證,中歐沒在背地裡達成某種共識呢?

特朗普牆角被挖出招牽制,央行回應四個字!

總而言之,中國央行這次高調喊出“本幣優先”可謂妙極。美國動作小了,奈何不了中國;而美國動作過大,美元霸權勢必要遭受嚴重衝擊,從長遠來說,這對美國來說絕對不是什麼好事。

更重要的是,中國此時有此一舉,無疑等於鄭重告訴美國——“你在算計些什麼,我們一清二楚,而且我們亦早有對策。”而我們都知道,一件事有準備和沒準備,那是有巨大差別的。敲詐勒索中國?美國,希望你做個好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