噗哧HUB:一場探索年輕人喜好的線下試水

文 │ 林霓安

5月20日,上海下著細雨,北京西路尚演谷外排著近6米的長隊,人群中氣氛躁動。下午三點半,池子、李誕、龐博等《吐槽大會》脫口秀演員出現在這裡,開始了噗哧HUB的開業演出體驗。

早在十天前,噗哧HUB落地上海的消息在笑果文化的官微公示,這其中,一個吸引人的點是“未來你只需要花個門票價,就能與網絡紅人並坐一室。”當然,你需要為這個奇妙體驗中的酒水、玩具周邊買單。

在笑果文化聯合創始人、CEO賀曉曦的介紹中,這個剛落地的噗哧HUB是集脫口秀演出、喜劇主題酒吧、快閃店於一體的全新線下娛樂消費場景。

回到線下

不遠處的舞臺上,李誕介紹張紹剛是當日到場的“明星大咖”,張紹剛說李誕“以全國人民都知道你最懶的形式紅了”,互相調侃間,是熟悉的《吐槽大會》味道,只不過這一次,他們和觀眾沒有隔著屏幕。

噗哧HUB:一场探索年轻人喜好的线下试水

張紹剛和李誕

跟《吐槽大會》的舞臺比起來,100平米的酒吧場子不算大,吧檯上可以選擇瓶身印著段子的酒水,紙巾上印著的也會是某些你熟悉的脫口秀演員語錄,這更像是喜劇主題的酒吧。

噗哧HUB的意思是幽默連接一切(Humor Union Base),這是脫口秀喜劇表演空間的首次落地。

最初,也就是三年前,脫口秀團隊成員就開始在“小酒吧”演出,在大家對單口喜劇的理解停留在郭德綱、岳雲鵬的相聲時,脫口秀概念的引入只導致了尷尬的局面,“冷場是常有的事。”

但時過三年,一樣不大規模的“小酒吧”,除了聲音的穿透,沒有再多增加肢體形式,但臺上的都已經是擁有著脫口秀天才、脫口秀大王等稱號的紅人。

他們又迴歸線下了,他們和喜歡脫口秀的觀眾都以更高的“代價”深度選擇彼此。

噗哧HUB:一场探索年轻人喜好的线下试水

在賀曉曦看來,這是笑果文化整個脫口秀品牌產業生態的延伸,“我們原本在最開始就沒打算只做一個製作公司”,他們的目標在於推廣,用整個產業生態的形式推廣脫口秀,但顯然,這很難。

《吐槽大會》《脫口秀大會》等線上節目成了最大的引流入口,更多的觀眾因此瞭解了這個形態,認識了脫口秀。回到線下之後,在這樣的喜劇氛圍和空間下,認同心理變得更強。“我們用品牌吸附力去吸引一些人過來,他會發現不僅是看了一場有趣的演出,未來可能會弄成喜劇節,我們會表現開放性、可能性。”

李誕害怕別人說脫口秀有門檻,“我們當初做《吐槽大會》就是要降低這個門檻。我們請很多你認識的明星,然後到線下看演出,就又降低了一次門檻。”在李誕和張紹剛看來,脫口秀是篩選觀眾的藝術,“我們今天討論的不是‘我們如何贏得大眾的喜愛’,這是彼此選擇。當一個人跨過時間和空間界限選擇來到你這裡的時候,就代表他做出了一個選擇。”

線下反哺線上,形成導流閉環

從最初的講段子,到線上的做節目,三年裡,脫口秀以觀眾肉眼可見的速度風靡。

從線上到線下,導流的閉環形成。賀曉曦說,線上是一次消費,線下是二次消費,線下產出了更好的觀眾、更好的編劇、更好的藝人,線下是反哺線上,產出更好的內容。而歸根結底,“線上是最大的引流入口。”

噗哧HUB:一场探索年轻人喜好的线下试水

笑果文化聯合創始人、CEO賀曉曦

而在這其中,“唯一艱難就是平衡點的把握。”賀曉曦解釋,時間很難跨越,可以催熟但成長需要時間。當然,他所說的“催熟”指的是這些逗笑觀眾的脫口秀演員,他們成長需要時間。

社交平臺上,《吐槽大會》成了脫口秀的理解代名詞,但主持人張紹剛說,脫口秀在電視節目上,本身是一個水土不太服的產業,如果對脫口秀的瞭解止步《吐槽大會》,“那這是不對的。”

脫口秀在業內被稱之為藝術。為了推廣這項藝術,李誕和團隊兩年裡去到了廈門大學、中國傳媒大學等27所985、211類高校。

“我們所有的這些都是希望大家更多地去接觸瞭解到脫口秀。”李誕說,《吐槽大會》是為了降低脫口秀門檻,噗哧HUB也是。他補充,我們做年輕態喜劇不是做給年輕人看的,是做給有年輕心態的人看的。

噗哧HUB:一场探索年轻人喜好的线下试水

線下的噗嗤HUB被當作是一場試水。李誕認為,脫口秀是篩選觀眾的藝術,正如開幕當天的演出一樣。“我們的開放麥一方面是演員試段子,一方面是觀眾來看一下是否喜歡這個形式。”

年輕人需要跟自己和解的空間

節目做得風生水起,喜劇主題酒吧開起來了,賀曉曦一直認為,“我們是做文化內容的公司”,整體思路是長鏈型。賀曉曦說,噗哧HUB目前只是空間,之後會將空間延伸到戶外,用品牌吸附力去吸引觀眾,未來可能會弄成喜劇節。

“年輕人如何打發時間這一點越來越被認可。”這一點被賀曉曦解釋為,基於圈層、社交的興趣點去發展線下。

“很多人不是為了看演出,是為了尋找同好,比如可以拉群認識更多人。”未來的年輕人需要這樣一個空間。賀曉曦覺得,在這個空間裡,東西不一定和脫口秀有關,但一定是有趣的。在這個喜劇氛圍下,觀眾之間的認同心理會更強。

噗哧HUB:一场探索年轻人喜好的线下试水

現場,無論是寫滿段子的衛生紙,還是印著李誕語錄的酒瓶,亦或者他們為到場者準備的“防尬急救包”,都是在為尋找彼此認同的人。只是這一次,這些年輕人們沒有“在彈幕裡相見”,而是來到了真實的場景裡。

賀曉曦一直認為脫口秀是一個小眾文化的市場。張紹剛也認為,脫口秀不一定要面向大眾。好場子和爛場子只有一個標準,就是懂梗。在李誕看來,線下脫口秀其實是核心,脫離了現場的話是不會有線上節目的。脫口秀演員能從線下節目能瞭解觀眾並讓觀眾瞭解他們。“要做成那些賺錢的盈利的大節目,就必須有這樣線下持續的演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