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譜國際」衡量宗親會運營是否成功的標準是什麼?

「家譜國際」衡量宗親會運營是否成功的標準是什麼?

曾經一個姓氏宗親會舉辦聯誼會,收會務費800塊,會議在酒店舉辦,一個老爺子拄著柺杖顫顫巍巍像其他人一樣交錢參加會議,這個宗親會也是沒有舉辦姓氏活動的經驗,聯誼會變成了斗酒會,宴席場面熱鬧非凡,而老爺子孤孤單單的坐在宴席的一角。我不知道這一刻老爺子想的是什麼?但是我知道下次這樣的會議老爺子不會再來了。

有一個宗親會總會秘書長向我提到這樣一件事,他們為了普及家族歷史、凝聚族人辦有會刊,經費來自企業家捐贈和族人有償訂閱,有一個八九十歲的農村抗戰老兵,委託他的兒子要給秘書長先生打來5000元錢,一部分錢用於訂閱會刊,多餘部分用於家族事業。而這些錢可能是這老兵的唯一積蓄。我們這位秘書長先生深深的被感動了,和他兒子說這錢無論如何都不能收,會刊第一時間寄給他。

我舉著兩個例子不是為了讓大家心酸或感動。宗親活動、人員開支如果沒有支持,出力者又出錢,這個宗親會怎麼能良好的運作下去?

曾經有一個宗親會副會長私下和我抱怨,想退會了,每年花費在宗親會的金錢都是幾萬塊;

其實這兩個問題很好解決,如果宗親會有錢,那位副會長就可以每年不用補貼這麼多錢到宗親會上,如果宗親會有錢那位媒體顧問就可以全職投入到宗親會的運營宣傳中,可是問題難在宗親會沒錢!

現在宗親會找錢無怪乎兩個方法:一個是攤派,一個是捐贈,但是如果對宗親會有研究的學者就會發現,以這兩種方法找錢運行的宗親會都不怎麼成功,產生的通病就是:組織架構鬆散內部矛盾重重、宗親聯誼規模小影響力差、家族公益更是免談。

可以說衡量一個宗親會運行是否成功唯一標準就是宗親會能否自我造血!

有人說宗親會怎麼能談錢,更別提商業,大家能坐在一起就是為了家族情懷,但是宗親會任何一次活動能與錢撇開?你不做商業其他宗親會做商業不會因為你姓張姓李姓王就不掙你的錢。拿掙到的錢去開展各式各樣的宗親活動:舉辦文化研討會、家族公益、家文化傳承等不會因為你姓張姓李姓王就會補貼給你宗親會他們只會錢服務自己的宗親。運營良好的宗親會開放、包容、謙卑,運營差的宗親會固執、封閉、傲慢,

好則越好,差則越差,各自進入各自的循環軌道。

不少宗親會意識到了自我造血的重要性,怎麼造血?捐錢籌備家族基金,有些宗親會特別是廣東、福建兩地總會,出人才,有專門的人員打理家族基金,而且效益不錯,拿出來很多錢用於家族公益。但是相當多的宗親會即使籌備出資金也沒辦法也不會讓錢生錢,曾經有一支宗親會籌集10萬元用於家族基金,但是錢成了燙手山芋誰也不想管,怕管不好,商量來商量去,沒辦法最後把錢存到銀行裡生利息。更有一姓氏宗親會,為了源源不斷的讓宗親會產生財富流,決定將宗親會和商業緊密的結合起來,結果該宗親會變成了“賣酒委員會”宗親會的主要負責人都變成了股東,宗親骨幹會議討論的不是團結宗親傳承家文化,而是大家宗親酒賣怎麼樣。有家族情懷之士對於此悲憤無奈的退出,以致惡性循環,該宗親會淪落成為該家族的寄生蟲!


分享到:


相關文章: